郭 鋒
(懷化學院圖書館,湖南 懷化 418008)
近年來,由于博客服務、簡易信息聚合(RSS)、社區(qū)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集體編輯服務和社會性書簽服務的發(fā)展與普及,信息提供者和消費信息者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淡化,網絡用戶在網絡信息的生成、共享和傳播方面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種新的趨勢,被形象地歸納為“不僅是全民上網,而且是全民織網”,即 Web2.0。
2005年9 月以來,西方圖書館學網絡媒體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圖書館2.0(Lib2.0)。目前,對這一概念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理解是:Lib2.0是Web2.0的技術或服務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它不僅是一些技術的組合,而且是新的“思考方式”或“運營方式”。Lib 2.0利用Web2.0技術和理念為圖書館用戶提供了按需定制的信息服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信息向主動創(chuàng)造信息發(fā)展,用戶在網絡信息的生成、共享和傳播方面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或者以服務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為導向。
圖書館系統與服務供應商Talis公司在《對圖書館重要嗎?圖書館2.0的興起》中提出了Lib2.0的四項原則:(1)圖書館無處不在;(2)圖書館沒有障礙;(3)圖書館邀請參與;(4)圖書館使用靈活的單項優(yōu)勢系統[1]。學者劉煒從技術的角度闡述了“Lib2.0五原則”:(1)Lib2.0是為讀者而存在的,不是為圖書館員而存在的,也絕不是為了挽救圖書館已有的業(yè)務模式而存在的;(2)Lib2.0應保持最大程度的開放性和中立性;(3)Lib2.0盡可能采用開放資源進行服務,包括開放內容和開放軟件等;(4)Lib2.0盡可能采用專業(yè)服務;(5)Lib2.0的技術必須是模塊化、組件化,具有很強的平臺和設備獨立性,符合各類協議標準,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組合搭配[2]。
從上述有關Lib2.0原則的闡述中,可以看出Lib2.0的核心精神,概括地說,應是“開源、互動”?!伴_源”就是開放資源,包括開放源碼(Open Source)、開放存取(Open Access)等,推行并利用開放資源正是Lib2.0的重要特征之一;“互動”就是交互驅動,包括服務端/館員(Server/Librarian)推動、客戶端/用戶(Client/User)驅動等,只有服務端/館員推動即是Lib1.0,只有客戶端/用戶驅動也不足以稱Lib2.0,二者的結合集成方為 Lib2.0[3]。
搜索引擎滿足了人們從網絡中提取對自己有價值信息的需求;RSS技術能夠按照用戶的個人喜好,有選擇地將來源不同的內容“聚合”到一個界面上,為用戶提供多來源信息 “一站式”服務;Wiki、Blog方便用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與知識的共享。Blog網頁的創(chuàng)建、發(fā)布和更新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fā)送一樣簡單,既可抒發(fā)“博主”的個人情感,也可以是一群人基于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chuàng)作,成為集體知識管理溝通的橋梁。這些Web2.0的服務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OCLC于2005年年底發(fā)布了《對圖書館與信息資源的認知:給OCLC成員的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旨在為OCLC的員工、成員館和信息機構提供有關用戶對圖書館的認知、信息查詢等信息?!秷蟾妗穼D書館界無疑是一次警示: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作用與功能在逐漸萎縮,挑戰(zhàn)與危機并存。《報告》顯示:84%的信息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檢索信息,1%的人從圖書館網站檢索信息。90%的用戶對使用搜索引擎獲得的信息表示滿意,對搜索引擎的評價高于圖書館員[4]。他們經常使用搜索引擎、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來獲取并共享信息。對于這些信息搜索者而言,圖書館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圖書館正在失去其作為主要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地位,人們開始繞開圖書館從其它途徑獲取信息。
Lib2.0的出現給圖書館解決讀者流失問題帶來了曙光,圖書館界一直企盼Lib2.0的到來會給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一次跨越式的飛躍,給傳統圖書館服務增加亮色,但現實卻讓人傷感與遺憾,真正參與和貢獻的人可能不到1%[5]。讀者個性化定制的“我的圖書館”功能也曾風靡一時,但讀者對圖書館這一服務功能并不領情,基本上成了一種擺設。通過博客發(fā)布專題信息,應用RSS開展信息推送服務,開放維基版的聯合目錄等,并沒有引來大多數讀者的響應。
圖書館讀者組織,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從圖書館事業(yè)的宏觀角度出發(fā),按照各圖書館的性質和任務,將不同類型的讀者群組合成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圖書館讀者隊伍;另一種是從圖書館具體工作的角度出發(fā),成立和組建各種由不同類型的讀者個體參加的讀者活動組織,如 “圖書館之友”、“讀書沙龍”、“讀者協會”等。長期以來,圖書館對文獻的組織十分重視,但忽視了對讀者的組織,讀者組織工作相對落后。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不是毫無次序的羅列和堆積,而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有序地組合而成。雖然圖書館讀者是一個相對松散的群體,讀者之間沒有固定的聯系。但是,由于讀者具有共同的社會環(huán)境、專業(yè)背景,承擔相同的社會責任,不同讀者之間很容易產生共同的需求、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在閱讀活動中,讀者之間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聯系,如擁有相同的閱讀需求、相同的閱讀興趣等。另外,高校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是大學生,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學習興趣,同時他們又以院系和班級為組織形式而存在,這都為圖書館的讀者組織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網絡服務越來越便利的今天,讀者不必親自到圖書館就能獲取其所需信息。但人類本質上就是喜歡群體或社會生活的,喜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想聽聽別人的見解;希望可以從討論中獲益,并且經?;貋恚?]。這些就是社群的特質。讀者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使讀者用較少的時間,了解較多的信息,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許多讀者在圖書館看到好書、好文章及有用的資料后,通過互相影響和交流,使更多的讀者來到圖書館。良好的讀者組織工作能夠極大地擴大這種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從而使大學生讀者喜歡上圖書館這個交流平臺。圖書館加強讀者組織工作的意義:一是通過建立讀者組織和讀者交流平臺,促進廣大讀者之間的交流;二是通過對讀者的科學組織,掌握各種不同類型讀者群的需求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在提供區(qū)分性服務的基礎上,提供重點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三是圖書館讀者也是一種資源,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圖書館不僅要充分發(fā)掘和利用各種圖書館資源,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圖書館讀者的智力,組織讀者參與圖書館事業(yè)的管理和活動,從而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實現圖書館的各項社會職能。
由于在組建目的、活動內容和管理方式上的差異,讀者組織目前存在著三大模式:側重于提高讀者閱讀能力的“讀書交流”模式;側重于培養(yǎng)讀者參與意識的“業(yè)務”模式;側重于發(fā)揮讀者專業(yè)特長的“智力輸出”模式[7]。
“讀書交流”模式是通過組織讀書活動,使讀者在圖書館的幫助下能博覽群書,完善自我。此類讀者活動組織是以圖書館為基地,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通過組織征文、書評比賽等方式進行書刊評論、好書推薦、閱讀經驗介紹和圖書情報知識宣傳;利用導讀講座、報告會、討論會、演講會等形式使讀者能與各學科的專家、教授包括圖書館的專家、學者進行直接的讀書交流。這種模式增強了讀者之間的讀書交流,使讀者獲得更多的文獻信息和讀書知識,能提高讀者獲取信息的能力。
“業(yè)務”模式是讓讀者以主人翁姿態(tài)參與圖書館工作,鍛煉了讀者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這種讀者組織活動的重點是讓讀者參與圖書館業(yè)務及其相關領域的具體工作。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圖書館讀者服務部門人手不足的問題,提高了讀者服務質量。讀者通過參與圖書館工作,更加熟悉圖書館藏書,同時也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
“智力”模式是在開發(fā)讀者智力資源的基礎上,讓讀者為讀者服務,進而為社會服務。參加組織的讀者要經過嚴格的遴選,一般由各個專業(yè)的重要讀者和熱心于社會活動的讀者組成。他們參與討論圖書館建設中的一些重大決策問題,對圖書館的建設能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的智力資源。
傳播學家Watzlawick將人類的信息交流分為內容(信息)和關系層面(感覺)。在Lib2.0環(huán)境下,圖書館恰恰忽視了信息交流在關系層面的建立,從而導致了圖書館信息在電子時代的單向性[8]。通過建立用戶的社區(qū),用戶通過Wiki、Blog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與知識的共享。通過網絡社群的建立,讀者不僅與圖書館員建立了聯系,還可與其他讀者進行交流。然而,不管是Blog或Wiki,這些強調與讀者互動或者由讀者貢獻內容的服務仍需要去推廣,才會有所謂的讀者群的產生。僅僅依靠網絡推廣這些服務,想當然地認為廣大讀者會自動參與其中,其結果必然是令人失望的。Web2.0只是提供了技術,但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還需要加強讀者組織工作。
Lib2.0并不是一種圖書館的形態(tài),甚至不是圖書館IT系統的一種形態(tài),而是圖書館的一種新的服務[9]。這種服務能為讀者帶來更多的便利,但并非是讀者的必然選擇。圖書館只有做好讀者組織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接受并參與Lib2.0的服務,從而把讀者留在圖書館,通過讀者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1] 范并思,胡小菁.圖書館2.0:構建新的圖書館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2-3.
[2] 劉煒,葛秋妍.從Web2.0到圖書館2.0:服務因用戶而變[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9):12.
[3] 葉鷹.開源互動理念指引圖書館2.0研究--兼論圖書館2.0與個性化圖書館的結合[J].圖書館雜志,2007(8):16.
[4] 陳若韻.圖書館營銷2.0--善加利用Web2.0技術構建圖書館營銷新通路[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3):3.
[5] 朋友來信:關于2.0的迷芒 [EB/OL].[2009-12-2].http://www.kevenlw.name/archives/576.
[6] 社群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EB/OL].[2009-11-10].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7/10/12/593/.
[7] 杭瑞勛.略論高校圖書館讀者活動組織的四種類型[J].圖書館建設,2000(4):89-90.
[8] 你認為圖書館應該上第二人生(Second Life)嗎?[EB/OL].[2009-1212].http://cnlib20.ning.com/forum/topic/show?id=509559%3ATopic%3A9084.
[9] 金武剛,范并思.圖書館2.0精神的重要體驗--《圖書館2.0:升級你的服務》寫作感言[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