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方華
(廣東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廣東茂名 525000)
桑樹(Morus alba L.)為桑屬植物??贫嗄晟淙~小喬木植物,桑葉為桑樹的葉,中醫(yī)又稱“鐵扇子”,是桑樹的主要產物,約占地上部產量的64%,桑葉每年可摘3~6次,生命力很強,中國是蠶絲業(yè)的發(fā)源地,栽桑養(yǎng)蠶具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1]。中醫(yī)古籍強調“霜桑葉”或“冬桑葉”入藥[2]。目前除養(yǎng)蠶外,出現(xiàn)了大量桑葉過剩的現(xiàn)象,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國際食品開發(fā)熾熱,各國有關學者都在極力尋求天然、安全、保健性食品的開發(fā),這種回歸自然的愿望已成為走向21世紀的趨勢[3],讓自然資源豐富又具有保健功能的樹葉被廣泛應用,其中桑葉因其不僅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錳、鋅等礦物質,且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感染及抗病毒等作用,其藥理活性與防治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癥等慢性病及延年益壽密切相關[1]。桑葉含豐富的纖維素,有導瀉通便、保護腸黏膜和減肥的作用。本文就桑葉的本草來源、桑葉的化學成分研究、臨床應用以及臨床制劑研究作一綜述,為合理開發(fā)利用桑葉提供科學依據。
桑樹原產于中國和朝鮮,全球約有16種,分布于北溫帶、亞洲熱帶、非洲熱帶及美洲地區(qū),我國約有11種,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以長江流域尤其江浙一帶為多。栽桑養(yǎng)蠶是我國農業(yè)的傳統(tǒng)產業(yè),桑樹在我國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有幾百萬畝桑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桑樹種植國,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alba)、雞桑(M.australis)、華桑(M.cathayana)、蒙桑(M.Mongolic)、山桑(M.diabolica)等 10 多個種和變種[1]。
近年來,各國學者對桑葉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在生長期桑葉中水分約占75%,干物質約占25%。桑葉的有效成分隨采收季節(jié)、產地的不同有明顯變化[4]。
黃酮類物質是桑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韓國學者Kim等從桑葉中分離出9種類黃酮,日本學者Kayodoi等對桑葉的丁醇提取物進行分離,得到9種化合物,尤其富含蕓香苷,平均每100 g干品中含蕓香苷470~2 670 mg[1]。桑葉是常用中草藥之一,含有蕓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蘆丁、黃芪苷、異戊烯基黃烷等黃酮類化合物,其中以蘆丁、異槲皮素含量較高。因此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5]。
桑葉的有效成分之一——桑葉多糖成分復雜,且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因而對于桑葉多糖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有學者采用DEAE-纖維素和凝膠過濾色譜對桑葉粗多糖作了進一步的分離純化,共得到3種均一多糖SD2-3、SD3-3、SD3-4[6]。他們通過紅外光譜圖分析可知,3個組分都含有糖類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而且都可能含有糖醛酸,同時都不存在甘露糖殘基,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桑葉多糖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等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
桑葉所含脂類物質中,不飽和脂肪酸幾乎占到脂肪酸總量的一半,不飽和脂肪酸中以亞麻酸(22.99%)、亞油酸(13.40%)、油酸(3.17%)、棕櫚油酸(3.05%)、花生四烯酸(1.26%)為主,可見桑葉中亞麻酸含量很高,亞麻酸(ω-3型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及高血脂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別是消退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有極好的療效。而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和膽汁酸的排出,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而且桑葉中幾乎無膽固醇[1]。
日本學者Asano等通過改變DNJ的提取和純化工藝,從桑葉中分離出多種多羥基生物堿,包括DNJ(分子式:C6H13NO4,相對分子量:163.17)、N-甲基-1-DNJ(NMe-DNJ)、2-氧-α-D 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二脫氧-1,4-亞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脫氧-1,4-亞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 1α,2β,3α,4β-四羥基-去甲莨菪烷(去甲莨菪堿)[1]。DNJ又名1-脫氧野尻霉素,是一種天然糖的類似物,極性很大[5]。在植物中唯有桑葉含有,是糖苷酶抑制劑,能明顯抑制進食后血糖急劇上升現(xiàn)象[7-8]。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桑葉是一種營養(yǎng)結構非常豐富的天然物質,被稱為天然植物營養(yǎng)庫,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茶多酚、生物堿、粗蛋白、植物纖維、無機鹽、揮發(fā)油等成分。許多揮發(fā)油顯示出鎮(zhèn)咳、抗菌、消毒、抗微生物、提神、催眠、鎮(zhèn)靜等作用。據報道,某些揮發(fā)油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除用于醫(yī)藥外,揮發(fā)油還用于化妝品和煙草行業(yè)。桑葉揮發(fā)油成分因產地不同而具有明顯的差異。孫蓮等[9]采用水蒸氣蒸餾儀提取到了具有特殊氣味的淡黃色揮發(fā)油,他們用GS/MS對鮮桑葉的揮發(fā)油進行分析,研究出鮮桑葉的揮發(fā)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醇和酸、多種脂肪酸、烷烴、芳香族、甾醇類、二萜類和雜環(huán)類化合物,揮發(fā)油占桑葉干重的質量分數為0.1%。鮮桑葉中含有大量α-及β-乙烯醛(α-、βhexenal)、順式 β-及 γ-己烯醇、芐醇、異戊醇、芳樟醇、丁胺、丙酮、苯甲醛、丁香酚等,這可能和揮發(fā)油具有特殊的氣味有關。豐富的不飽和烯酸、甾醇類及二萜類化合物體現(xiàn)了桑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同時生物堿黃嘌呤在體內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10]。
植物甾醇又稱植物固醇,是一類以環(huán)戊烷全氫菲為主體骨架、3位羥基的甾體化合物,具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廣泛存在于各種植物油、堅果和植物種子中,也存在于其他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中[10]。桑葉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由于植物甾醇同膽固醇在乳糜微粒的競爭,使得原本就溶解度不大的膽固醇成為不被吸收的狀態(tài),從乳糜微粒中析出,而不能從腸道中進入血液,從而有效地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1]。植物固醇還可以促進膽固醇的排泄。Hayes等的研究提示,游離植物固醇能促進沙鼠內源性膽固醇的排泄;Kaneko等認為,植物固醇降低膽固醇的效應至少部分是由于這些化合物轉變?yōu)楦蝀受體(LXR)激動劑,激活固醇流出轉運體基因ABC家族,如ABCG5、ABCG8。然而也有截然相反的結果,例如Calpe認為植物固醇抑制膽固醇的吸收與ABCA1無關[11]。植物甾醇作為一種新型的健康食品成分,隨著對其降低膽固醇效應及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有報道桑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綠原酸,而綠原酸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現(xiàn)行藥典采用HPLC法測定桑葉中蘆丁的含量,綠原酸的含量測定也有報道,中醫(yī)古籍強調“霜桑葉”或“冬桑葉”入藥,吳好好等[2]的實驗研究也顯示冬桑葉中綠原酸和主要黃酮苷成分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的桑葉,測定桑葉中綠原酸、蘆丁和異槲皮素的含量有助于進一步研究桑葉的效應成分及桑葉藥材質量的有效控制。由于桑葉中綠原酸、蘆丁和異槲皮素的含量受不同的品種、種植基地和采摘時間等多種因素影響,作用因素較為復雜,進一步的考察還在進行中。
此外,桑葉中還含有甾體及三萜類化合物、香豆素、有機酸、Cu-Zn SOD、葉綠素、黃體色素、新胡蘿卜素、葉黃素等色素和香精、植物雌激素、松香油等其他功能成分。
據相關文獻報道,桑葉中含N-糖化合物、蕓香苷、槲皮素、揮發(fā)油、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種活性化學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菌和抗病毒多種藥理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價值,是一種天然、價廉物美的藥用原料。
《神農本草經》中稱“桑葉除寒熱,出汗”?!侗静菥V目》中載“桑葉乃手足陽明經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中藥大辭典》桑葉的藥理作用中載“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腎上腺素高血糖的測定作指標,桑葉有抗糖尿病作用”。ChenF認為,桑葉中的N-Me-DNT、GAL-DNJ和fagomine生物堿都可顯著降低血糖水平,后兩者的降糖作用最強,其中GAL-DNJ是一種糖苷酶抑制劑。TPM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顯著的降糖作用,還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耐糖能力。桑葉總黃酮(70%乙醇提取物)可抑制小鼠小腸雙糖酶活性而降低血糖。桑葉能抑制胰島病變的進展,維持胰島素分泌,延緩糖尿病進程[12]。據報道,一種抗糖尿病制劑由單細胞的桑(single celled mulberry leaf)作為活性成分。經單細胞生成獲得的桑葉活性成分的量比桑葉的醇提物中的量要大。桑葉的單細胞成分具有胰島素樣作用(insulin-like effect),有極好的抗糖尿病作用,使用十分安全,單細胞生成率高,可用來治療糖尿病繼發(fā)癥狀,如血糖過高、尿糖過高和白內障等[13]。
謝惠萍等[14]通過桑葉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得出結論,表明桑葉提取物具有較明顯的降低血脂的作用,此作用與其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有關,桑葉中含有植物甾醇、黃酮及異黃酮。有研究報道D1E8F植物甾醇和黃酮可以抑制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黃酮還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強化毛細血管,改善心臟及肝臟功能。桑葉的利水作用既可以排尿,又可以排走細胞中多余的水分,同時將血液中過剩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排清,當血液中性脂肪減少時,貯存的脂肪就釋放出來。桑葉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人體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桑葉在改善高脂血癥的同時,又能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出血。
周紹堅等[15]通過桑葉對小白鼠鎮(zhèn)咳作用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桑葉醇提液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具有相同的藥理效應,有一定的鎮(zhèn)咳作用。然而其鎮(zhèn)咳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桑葉具有清熱散風、降壓明目之功效,對高血壓患者有良好的降壓、保健作用。有文摘記載桑葉浴可以降低血壓[16]。因為桑葉中的蕓香苷、槲皮素能增加離體及在體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并減少心率。蕓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huán)。γ氨基丁酸、蕓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壓作用,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達226 mg/100 g。有文獻報道,從桑葉中分離出多種活性成分如黃酮及其衍生物,證實桑葉具有降壓作用[17]。
桑葉具有抑菌作用,主要是由于酚類物質破壞了細胞壁及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微生物細胞釋放胞內成分,引起膜的電子傳遞、營養(yǎng)吸收、核苷酸合成及ATP活性等功能障礙,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桑葉中含有多種酚類化合物,主要是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蕓香苷等[18]。桑葉水抽提液濃度(31 mg/ml)在體外有抗鉤端螺旋體作用,桑葉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作用,鮮桑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各種桿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9]。在抗病毒方面,DNJ是桑葉中的一種生物堿,臨床實驗證明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作用,其 IC30為 1.2~2.5μg/ml,且隨 DNJ劑量的增加,其抑制力增強。其抑制機制可能是DNJ通過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面產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鏈,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18]。
桑葉中所含槲皮素、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通過抑制或清除自由基來防止氧化損傷。據文獻報道,桑葉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與抗衰老、穩(wěn)定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能緩解生理變化引起的情緒激動,提高體內SOD活性,阻止體內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或消除已經產生并積滯于體內的脂褐質[18]。桑葉可提高清除自由基酶的活力,降低組織中的脂褐質,延緩衰老。桑葉中的SOD能催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發(fā)生歧化而生成分子氧和過氧化氫,能及時清除自由基,從而能保護機體不受自由基的傷害,在人體抗衰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
利用單味桑葉研制桑葉注射液,該注射液有抗絲蟲病的作用。利用桑葉研制桑葉片,用于治療絲蟲性象皮腫和乳糜尿,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桑葉所含蕓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感染、消腫、軟化組織及抗菌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桑葉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強于蕓香苷,蕓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運動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皮下注射蕓香苷5~10 mg/kg能顯著減少大鼠因結扎幽門引起的胃潰瘍的病灶數[18]。
桑葉中的蛻皮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產生新的表皮,并促使昆蟲脫變[19]。另外,近年來有報道證實植物黃酮類抗氧化劑能通過抗氧化機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阻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能夠清除人體中超氧離子自由基、氧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物、過氧化氫及酶類所不能清除的羥自由基等,具有降血壓、抗衰老、防癌、抑制血清脂質增加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改善肝功能,軟化毛細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效地防止腦卒中、腦血栓、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有抗感染、抗過敏、利尿、解痙、鎮(zhèn)咳、降血脂、強心等作用以及祛風清熱、涼血明目、利尿等生理作用[1]。研究報道,桑葉中含有桑皮苷F,對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桑的根皮具有皮膚增白作用,其活性成分白藜蘆醇可作為皮膚增白劑。桑葉含豐富的維生素,因此具有導瀉通便、減少某些急腹癥的發(fā)生、保護腸黏膜和減肥等作用。花蕾等[18]證實桑葉汁具有抗氧化作用,無毒,無化學污染,有望成為食品和保健品添加劑。另外,桑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作用,有文獻報道桑葉還有治療手足麻木功效,可用于面部痤瘡、祛痰、利咽、生發(fā)、護發(fā)、清肝明目等[21]。
趙洪霞等[22]報道了桑葉咀嚼片的制備,以桑葉提取物為原料,對處方中的各種輔料加以篩選,通過濕法制粒、壓片,制備桑葉咀嚼片,使服藥更方便,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實驗制得綠色橢圓形片,平均片重為1.0 g,外觀良好,成品率穩(wěn)定。
在產品開發(fā)方面,日本豐玉健康食品公司已用桑葉粉末制造出桑葉茶等產品,飲用方法與綠茶相同,溶解于開水中或者攪拌在食品中均可。而日本中央桑業(yè)所開發(fā)的桑葉茶風行日本,茶色褐綠,湯色綠黃,甘甜爽口,醇香長久。
我國桑葉茶的研究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就已進行,至80年代尤為活躍,但由于桑葉內成分的影響,經一般制作工藝加工的桑葉茶仍有一種難聞的青臭氣和苦澀味,很難讓人接受,產品的加工工藝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改進。桑葉茶新產品開發(fā)于2002年列入江西省科技廳新產品計劃項目。新產品開發(fā)項目組根據桑葉的獨特生理特性與桑葉用于研制桑葉茶的現(xiàn)狀,考慮將茶葉加工的先進工藝集成于桑葉茶的制作,并將蒸氣殺青技術應用于桑葉茶的研制,結合茶葉提香工藝,綜合各項技術因子,對桑葉制茶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研制的桑葉茶口感好,香氣高,無青臭味,能為消費者所接受[23]。
桑葉茶具有很多藥理活性,據報道,該茶不僅清涼止渴,生津開胃,而且對傷風感冒、頭痛、咳嗽、目赤腫痛、肝腎虧損、失眠健忘、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病癥有明顯的治療作用[24]。
我國桑樹資源極為豐富,全國各省市都有栽培,每年在養(yǎng)蠶之余,都有不少桑葉被廢棄,如能充分利用,將是廣大桑樹栽培地區(qū)農民增加收入的好門路??梢哉f桑葉茶是一種市場潛力巨大、亟待開發(fā)的一種新產品。
蔡光先等[25]通過實驗證明超微粉中基本無完整的細胞存在,說明本實驗中超微粉碎條件可使葉類藥材桑葉的細胞破壁,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王福文等[26]做了桑葉片的藥效學研究,證實桑葉片可明顯提高小鼠體內碳廓清速率及血清溶血素,提示桑葉片具有增強機體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增強機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同時,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對大鼠后肢急性淋巴水腫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表明桑葉片具有較強的抗感染、消腫作用。
目前,回歸自然的呼聲越來越高,天然植物來源的藥物和功能性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桑葉作為藥食兩用品,安全性好,無毒副作用,且我國桑葉資源豐富,而傳統(tǒng)的蠶桑業(yè)只用于養(yǎng)蠶,用途單一,每年按正常情況有大量的桑葉過剩而被浪費。因此,尋找桑葉的多用途開發(f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人們對桑葉研究及認識的深入,以桑葉為主或以桑葉有效組分為主的藥品及功能食品的開發(fā)將成為綜合利用桑葉資源及提高其產品科技含量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之一。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研究工作者可以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最新的精制與檢測技術更加清楚地解釋桑葉中各種成分的藥理作用機制,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使用桑葉的臨床經驗同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緊密結合,進一步開發(fā)桑葉的藥用潛力,開發(fā)出科技含量高的產品,以便為深入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學依據,推動中醫(yī)藥向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方向發(fā)展。
[1]王芳,勵建榮.桑葉的化學成分、生理功能及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5,26(1):111-117.
[2]吳好好,蔣惠娣,高處寒,等.桑葉中綠原酸和主要黃酮苷含量的RPHPLC測定[J].藥物分析雜志,2007,27(3):374-377.
[3]王芳,勵建榮,蔣躍明.桑葉黃酮的提取純化及對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6,21(4):106-111.
[4]楊虎,馬燮,陳虹,等.分光光度法測定桑葉中黃酮總含量的研究[J].應用化工,2006,35(10):811-813.
[5]薛淑萍,張立偉.大孔吸附樹脂提取、分離桑葉總黃酮的條件優(yōu)化[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7(1):5-6.
[6]呂慶,夏瑋,張文清,等.桑葉多糖的分離純化與分析[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7,33(7):167-170.
[7]彭延古,葛金文.桑葉提取液對凝血機制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2(4):21-23.
[8]包立軍,張劍韻,黃龍金.桑葉中抗凝血活性成分的初步分離與純化[J].蠶業(yè)科學,2006,32(3):418-421.
[9]孫蓮,符繼紅,張麗靜,等.新疆桑葉中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藥,2006,28(6):860-865.
[10]李冬生,王金華,胡征.桑葉揮發(fā)油的成分分析[J].氨基酸雜志,2004,26(2):29-31.
[11]王欣,王楓.植物固醇的研究新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分冊,2007,34(2):98-101.
[12]聶垣東.桑葉治療糖尿病[J].山西中醫(yī),2007,23(2):66.
[13]陳蕙芳.桑葉治療糖尿病[J].國外藥訊,2003,(3):37.
[14]謝惠萍,劉以農,郭明.桑葉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動物試驗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6,8(11):48-49.
[15]周紹堅,蘇湘敏,陳華俊,等.桑葉對小白鼠的鎮(zhèn)咳作用實驗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7,29(5):697-698.
[16]李道宗.降壓六法[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07,(1):58.
[17]徐愛良,熊湘平,文寧,等.桑葉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5(2):60-62.
[18]花蕾,張文清,趙顯峰.桑葉水提浸膏的抑菌作用研究[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7,28(1):16-18.
[19]黃勇,張林,趙衛(wèi)國,等.桑樹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江蘇蠶業(yè),2007,29(1):1-4.
[20]郭小補.桑葉總黃酮的提取及抗氧化與護肝作用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2008.
[21]王曉來.桑葉藥用小方六則[J].農村百事通,2006,(8):64.
[22]趙洪霞,張健美,袁驥,等.桑葉咀嚼片的制備[J].天津藥學,2006,18(3):22-23.
[23]楊普香,楊帆,童忠飛,等.桑葉茶研制與開發(fā)[J].蠶桑茶葉通訊,2004,(4):28-30.
[24]劉金拄.說說桑葉茶[J].北方蠶業(yè),2003,24(1):51.
[25]蔡光先,鄭雪花,劉塔斯,等.桑葉超微粉的粒徑檢測及顯微特征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2):246-247.
[26]王福文,朱燕,胡志力,等.桑葉片的藥效學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4,15(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