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娟(江蘇省常州市麗華中學)
故事大戰(zhàn)擺擂臺 文言課堂亮起來
——淺談文言文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曹小娟(江蘇省常州市麗華中學)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精英文化的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文言文素養(yǎng)是民族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應具備的素質之一。中國的文學大師都接受過良好的古文教育,所以才有高深精湛的作品問世。近幾年來,高考滿分作文的一個亮點就是頻頻出現(xiàn)古文。從2001年的《赤兔之死》到 2010年的《綠色生活》,讓世人大為嘆服。
文言文教學,是廣大語文教師的瓶頸,歷來的教法就是串講加翻譯,弄懂每個字的意思,還要掌握名詞做狀語、定語后置、倒裝句等知識,老師呆板地講授,學生被動地聽記,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懨懨欲睡,費時費力,兩面不討好。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師的角色意識太強,沒有讓教學的主體——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入主動思考、學習的境地。
初一學生一進學校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是《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這是兩篇寓言,故事情節(jié)生動,寓意鮮明。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讀過《古代寓言兩則(矛與盾、鄭人置履)》了。所以這故事內容的理解對學生來說不是問題,但在字詞含義的理解上往往不盡人意。個別學生特別讓人頭疼,就是記不住或者記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文言文望而生畏,想說“愛它不容易”。時間一長,就成為老師和學生心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敢。如何將原本死水一潭的文言文課堂激活起來的問題也就擺在了我的面前。我在教學中嘗試采用了“故事大戰(zhàn)”的方法,得到了一些啟示,特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課前,我將有趣的易錯的文言文個別語句翻譯好,如:“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個人?!辈捎眠x擇題或自創(chuàng)型的形式讓學生還原原句并說明理由。學生回答時盡管錯誤百出,但氣氛熱烈,都想知道正確答案,當他們得知原文竟是“吾穿井得一人”時,覺得趣味無窮,爭相問清緣由。終于明白這是文言字詞在特定語境下的多義帶來的趣味性,同時也明白了正確理解文言字詞對學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這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再對學生進行古文今譯和今文古寫的游戲,學生熱情高漲。背誦也相對來說十分迅速了。
老師設置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文原文來回答。如在教學《鄭人買履》時,我問:“鄭人是如何買鞋子的?”一生答:“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痹u價后我再問:“這樣買到鞋子了嗎?你能嘗試用一句話說出來嗎?”又一生說:“以度試履?!蔽以賳枺骸澳阍趺磿氲竭@句話的?你能分別說一下這四個字的意義嗎?”學生得意的講解換來了全堂的掌聲。后面又有其他同學搶著用自己編的文言句式回答,課堂的精彩自然不在話下。精彩的前提是學生主動去思考如何運用文言字詞來說話寫作了。特別是一些常用實詞和虛詞,學生也注意到了這些詞的積累。
在初一學習了文言短故事的基礎之上,我嘗試讓學生進行文言故事寫作,除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文,課堂遷移作業(yè)我還給了學生諸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寓言故事的譯文,讓他們進行還原,作出點評和給出相對以鼓勵為主的高分數(shù)。特別是對雖有別原文但無語法錯誤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提高其積極性,并把其文章張貼在班級墻報上。至今仍記得我在教《黔之驢》時的收獲。學生得知我教完文章后要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并演講比賽,事先對字詞作了主動的背誦和理解。課堂教學時我問學生:“大家覺得驢這樣窩囊地去死冤不冤哪?”學生眾說紛紜。我就趁勢布置了一道題目——對黔驢的故事進行改寫,自由決定驢和虎的命運。于是學生課余興趣濃厚,有來問個別語句如何表達的學生,甚至還有拿著古代漢語詞典翻看查找的學生。第二堂課,各組學生劍拔弩張,躍躍欲試。特別是部分小組推選出來的作品獲得了笑聲和掌聲。雖個別語句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
如王園園同學所寫的《黔之驢外傳》: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驢入山林,無所事事,竟日游蕩林中,飲山泉,食嫩草,好不自在。某日,驢外出游蕩,見一羚羊如風般飛速而去。驢羨之,便拜其為師。驢天資聰明,且舉一反三。三載,驢習得羚羊之健步如飛,且自創(chuàng)凌波微步,驢嘯山林,得意洋洋。五載后,驢竟成,行走江湖。一日,驢行路中,見一惡虎奪路而出,作挑釁狀。驢不理會,虎步步相逼,驢無奈,遂戰(zhàn)。虎驢斗,昏天黑地,不下三百回合,虎敗,驢終擒虎。后遂知其乃江湖惡盜——通天惡虎是也。此后,驢名揚黔地,方圓百里,遂不敢小瞧也。
再如呂興同學所寫的《黔驢野史》:
有一日,一人又運驢進黔,放于山下散養(yǎng)。翌日,虎下山尋食,忽聞一物鳴,心曰:“甚是耳熟?!毖暥?見一驢,正值壯年,低頭食草,毫無二心。虎望之心中甚喜,計之曰:“今又有物作餌,今夜可飽睡矣?!币蛱猿鰠?奔于驢前。驢無懼色,曰:“吾乃三國名馬赤兔之后,因與驢雜交變此,汝敢食吾?恐汝無膽?!被⒃唬骸拔崧劤嗤弥?可其有后吾實乃不知,吾吃汝已成定局矣?!币蛱源?撲驢而去,驢慘叫聲起,無縛雞之力還擊?;柺持?興盡而返。
這堂課,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不斷閃現(xiàn)出靈動的智慧,活學活用,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主動地參與,溝通,交流,營造出嶄新的師生互動局面。葉圣陶先生說過:“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引導,俾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蔽艺J為這句話針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太合適了。希望文言文的課堂能成為“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