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霞 胡愛民 廖和平
江西省峽江縣1992年從日本引進包心芥(高菜)栽培與加工,現年均生產規(guī)模已達到667 hm2以上,輻射帶動周邊新余市330 hm2。主栽品種為三池赤縮緬高菜,其次是柳川大葉縮緬高菜,2個品種均為常規(guī)品種,可自繁留種。由于高菜是一種包心型、大葉寬柄的葉用芥菜,異花授粉,對留種技術要求較高。為了規(guī)范高菜留種技術,解決常規(guī)留種品種退化明顯、產量品質降低的問題,筆者于2005~2009年對高菜留種技術進行了研究,開展了高菜留種、大田栽培對比等系列試驗示范與推廣,成功摸索出一套“全縣集中連片留種+1 000~2 000 m隔離+大株留種+去雜去劣+原種‘中央+株選’+優(yōu)化栽培”的配套高菜留種新技術。2005~2009年全縣累計發(fā)展高菜新技術留種基地2.44 hm2,每667 m2種子產量29.93 kg,種子純度98.98%。用于商品菜生產,每667m2高菜產量3 062.4 kg。
留種基地建設關系到留種成功與否,高菜大田生產用種量少,留種面積不大。應建立全縣集中連片留種基地,且與其他芥菜及芥菜型油菜田保持1 000(非養(yǎng)蜂區(qū))~2 000m的空間隔離,最好是選擇有山丘等天然隔離條件的區(qū)域,以保證基地的種株群體數量及空間隔離條件到位,有效防止與其他芥菜品種雜交退化現象。
10月上旬播種育苗,11月上旬當幼苗長至5~6片葉時定植,實行大株留種,選擇具有株高、大葉、寬柄、包心、遲熟等品種典型特征的植株留種。
3.1 去雜去劣 根據高菜留種各生長階段的性狀表現,進行多次去雜去劣。即:①移栽期:選用葉脈紫紅色(三池赤縮緬高菜)、健壯幼苗移栽,淘汰弱小、不具典型性狀的幼苗。②包心期:結合商品高菜采收,選留株高42 cm、開展度50 cm、葉片寬23 cm、葉柄寬10 cm以上、包心好的健壯株,淘汰株型矮小、不具典型性狀及病蟲害株。③抽薹開花期:選留4月下旬始花、整齊一致的健壯株,淘汰4月上中旬開花的早花株、病蟲株,同時清除基地周邊1 000~2 000 m內的其他芥菜品種,確保品種純度與遲熟特性。④莢果期:在莢果前中期選留健壯株,淘汰病蟲株,確保生產出無病蟲害的種子。
3.2 原種“中央+株選”法 基地四周繁殖生產用種,“中央+株選”繁殖原種。結合去雜去劣,在基地中央田塊,選留株高45 cm、開展度50 cm、葉片寬24 cm、葉柄寬12 cm以上、包心好、4月25日后始花、整齊一致的健壯株加以標記,與生產用種分開采種、脫粒、晾曬、貯藏,作為下年繁殖的原種。
留種田土壤貧瘠,肥水管理不當,植株生長不良,都會引起品種活力、抗性、商品性狀變差。應根據高菜留種各階段的生長特點,進行優(yōu)化栽培。
4.1 適時播種與定植,合理密植 峽江縣高菜留種以10月上旬播種育苗,11月上旬幼苗5~6葉定植,株距40~45 cm,行距50 cm,每667m2栽2 200株左右為宜。播種定植過早,生長前期菜螟、菜蚜等蟲害發(fā)生多,后期軟腐病發(fā)生重,易出現缺株斷行現象。但播種定植過遲,易造成留種產量低,且不利于去雜去劣。用化肥作基肥的,定植時幼苗根系應與基肥保持7 cm以上的距離,以免發(fā)生燒苗現象。4.2 科學施肥 抽薹前的施肥量與商品高菜生產相同。抽薹的前中期(4月上旬)補施1次保葉促枝肥,延長基生葉壽命,促進腋芽生長、花芽分化,增加有效分枝與花量。每667m2施三元復合肥5.0~7.5 kg、氯化鉀4~5 kg、尿素4~5 kg。4月下旬~5月上旬的開花初期、盛期結合病蟲防治,各噴施1次0.2%磷酸二氫鉀+0.2%硼砂液,提高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增加種子產量。
4.3 適時摘除基部病、黃、老葉 在花薹跟心葉相平前后,底部基生葉逐漸黃化,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在晴天露水干后適時摘除基部病、黃葉并帶出田外,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減輕軟腐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發(fā)生與蔓延。值得一提的是,在遇冰霜凍害后,也應及時在晴好天氣摘除受凍部分,能有效防止和減輕軟腐病的發(fā)生與為害。
4.4 剝包 抽薹期,有條件的可進行人工剝包,在晴天10:00~16:00,用手輕輕將包心葉扒松扒開,幫助包心過緊的花薹順利抽出。
由于氣候因素,抽薹期前的病蟲發(fā)生為害較輕,主要有菜螟、菜蚜、病毒病、軟腐病等,以農業(yè)防治措施為主;抽薹至開花結莢期由于氣溫適宜、雨水較多,病蟲害發(fā)生蔓延快,給防治帶來困難。抽薹后病蟲害主要有菜蚜、菜青蟲、小菜蛾、軟腐病、病毒病、白粉病等??擅扛?0~15 d(天)噴1次防病防蟲藥,直至采種前10~15 d(天),將病蟲危害降至最低水平。
菜青蟲的體色、形態(tài)極像幼莢與枝條,且大齡幼蟲食量大,在結莢期要特別注意菜青蟲的發(fā)生與防治。
5月下旬,當80%以上的莢果由綠轉黃時,選晴天露水干后及時采收、晾曬、脫粒、曬種、貯藏備用。
采用高菜留種新技術,每667m2種子產量29.93 kg,比常規(guī)留種增產9.93~14.93 kg,增長50%左右。
采用新技術繁育的生產用種,種子純度達到98.98%,發(fā)芽率91.5%,經濟性狀與日本原種差異不明顯。用生產用種大田栽培,每667 m2高菜產量比日本原種減少141 kg,比常規(guī)自留種增加443 kg,增產15.9%。采用新技術繁育的原種,種子純度99.54%,發(fā)芽率97.5%,經濟性狀與日本原種差異很小。用原種大田栽培,每667 m2高菜產量比日本原種增加90 kg,比常規(guī)自留種增加674 kg,分別增產2.7%和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