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梅
一場面試
昏暗的室內(nèi),燈火跳動?;鸸庥吵鏊贻p、精致的臉龐——沉靜而憂傷。
對面不遠(yuǎn)處,一個男人置身暗處,通過一個老婦之口向她詢問著。一扇格子窗阻擋了她的視線,她看不清他的臉……
幾個問題之后,他選擇了她。
這就是影片《心火》的序幕,類似一場面試的篩選。
面試的目的——借腹生子。
故事發(fā)生在1838年冬天,英國一個海邊小郡。英國年輕貴族查理為傳宗接代,秘密招聘一名能為其生個孩子的女人;瑞士女子伊麗莎白為替父還債,前來應(yīng)聘。協(xié)議達(dá)成,接下來是3個肌膚相親的夜晚。
3個夜晚
在一個海濱酒店,他們秘密共度了3晚……
第一夜,男人放下酒杯,尷尬地說:“可以開始了。”一場交易無聲地進(jìn)行著。她冷若冰霜,只是側(cè)著臉,清醒的眼眸里沒有一絲激情。兩人之間還隔著她的緊身胸衣。
第二夜,女人悄悄喜歡上了這個神情憂郁的男人,一再壓抑卻幾度沉迷。歡愛過后,她輕撫身邊熟睡的男人,淚流滿面,輕聲低喃:“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清晨,海邊。
她說:“真想喊出來?!?/p>
男人說:“那你就喊吧?!睖厝岫膭畹难凵窭镉泄饬猎陂W動。
她張了張口,發(fā)出低沉沙啞的聲音,壓抑的情緒無法釋懷。
第三夜,暖暖爐火的沐浴中,他們除去所有束縛,親密無間,激情四溢……
素昧平生的兩人共度了3個夜晚,從漠然、依戀到銷魂。3種不同的身姿和表情,傳遞著他們之間由交易、吸引到接納的過程。之后,她生下一個女孩。根據(jù)協(xié)議,雙方從此再無瓜葛、永不相見。
7年之后
7幅彩色的圖畫,省略了對各自來講或許都很艱難的7年,對她而言,尤其如此。斑斕雅致的繪畫和一筆一畫的雋永字跡里,寄托著她對女兒無盡的思念。時光流逝,那生下即被抱走的女兒和那聲清脆的啼哭成為她心底最大的牽掛。為此,她不停尋覓。
再次重逢已是7年之后。機(jī)緣巧合,她受聘于一個英國貴族家庭做教師,而學(xué)生竟是她的親生女兒!
小女孩名叫路易莎,性格孤僻,自閉叛逆。有著蒼白的面孔和一雙湛藍(lán)的眼睛,眼里透露出一絲不安和倔強(qiáng)。小女孩知道生病臥床的女人并非自己的生母,缺少母愛的她,就在內(nèi)心深處虛擬了一個媽媽,而湖心小筑,則是她跟心中的媽媽相處的天堂。她整日躲在湖心小筑,拒絕與他人交流,除了寵她、愛她的父親。而父愛終究無法填補(bǔ)她對母愛的渴盼,所以,幼小的她是孤獨的、敏感的。而促使這一切發(fā)生改變的,則始于那個女家庭教師的出現(xiàn)。
再度相見,伊麗莎白壓抑著內(nèi)心的狂喜,緩緩地走到查理面前。突如其來的重逢,他一時驚呆了。7年來,他又何曾忘記眼前這個曾與他共度3晚的女子。暗生的情愫,迎面遭遇,避之不及又無處躲藏。面對名存實亡的家庭,面對背負(fù)的責(zé)任和道義,他該何以自處……
“火光”的隱喻
“火光幻若魔術(shù),它能讓時間靜止。把燈熄滅以后,你不必墨守成規(guī)。做什么都可以,講什么都可以。但燈再度亮起的時候,時間又重新流動。做過什么,講過什么,都忘記了。不只忘記了,簡直就像從未發(fā)生過一樣?!?/p>
爐火邊,她與女兒提到關(guān)于“火光”的隱喻。淡淡倦倦的神情、隱隱感傷的話語,不經(jīng)意間觸動心底難言的情愫。沒有張揚(yáng)激烈的情感宣泄,一切看似云淡風(fēng)輕。在那個以崇尚道德修養(yǎng)和謙遜禮貌著稱的維多利亞時代,情感的動人之處恰恰在于那種抑制中的細(xì)膩彷徨,那種欲言又止、愈止愈烈的暗自洶涌。寒冷黑夜中默默燃燒的爐火,無疑被賦予了這些恰當(dāng)?shù)碾[喻。當(dāng)女兒將“火光”的隱喻轉(zhuǎn)達(dá)給父親的時候,一下點燃了他心中掩埋7年的幽暗火苗。也正是在這一簇熊熊火光的映照下,他和她再一次緊緊相擁,靈肉合一。
母女相認(rèn)
女兒乖張難馴,不難想象,這樣的教學(xué)是艱難的,但她從未退縮。她把女兒關(guān)在房間里,與她對峙;她和以絕食抗議的女兒一起拒絕吃飯;她一本正經(jīng)地和女兒探討自殺和殺死自己的方案……憑著她的睿智和無私的母愛,最終開啟了愛女長久緊閉的心門。
依然記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小女孩目睹他和她睡在一起,就轉(zhuǎn)身關(guān)門,然后穿著單薄的睡袍,赤腳走在冰封的湖面上。伊麗莎白驚恐萬狀,大聲疾呼,但女兒沒有停步,這時冰面破碎,女兒墜入湖中。她拼命拍打冰面,潛到水底,不顧一切將女兒緊緊攬在懷中。回到房間,把女兒包裹在厚厚的毛毯里。爐火照耀下,她看著睡著的女兒,親了親她的臉頰,輕聲許諾:“乖女兒,我永遠(yuǎn)不會離開你了?!秉c點滴滴的呵護(hù)和關(guān)愛,溫暖著女兒冰冷和孤單的心靈。
一次,女兒來到她的房間,看到那本精美的畫冊,明白了一切。撲到她的懷里,呢喃地喚著:“媽媽,媽媽……”她激動難抑,喜極而泣。淡淡柔和的光線,籠罩在她和女兒的身上,靜謐溫馨,讓人莫名感動。
無堅不摧的信念
他妻子死了,葬禮過后——
她:“是你干的嗎?”
他:“是……我想那是她需要的。但我不可能知道她到底需要什么,我必須一輩子與這罪惡一起生活。”
她:“我也一樣,與這罪惡一起生活?!?/p>
他:“你?你什么也沒做?!?/p>
她:“不,我做了。我想要你和路易莎,我整個腦子里、心里、意愿里,7年來一直如此。我的這種信念摧毀了一切在我這信念實現(xiàn)的道路上的障礙——包括你的妻子、你的家庭、你的世界……我從未想到信念的力量有如此之大!”
她被自己震驚,被信念的力量震驚。這樣的告白,沒有矯飾和虛偽,只有直率和坦誠。這樣的她,顯得如此堅忍和美麗。為了堅守這份信念,7年來,她付出太多太多。面對煎熬和痛苦,她不躲避,一直默默承受著。
當(dāng)初她乘船而來,身著黑色大衣,立在船舷旁。3個晚上賣掉自己的身體,10個月之后賣掉自己的骨肉。思及此,平靜淡然的表情下,該是何等的凄苦和酸楚。她只是靜靜地凝望著迷蒙凄冷的海面。海風(fēng)吹起她的衣角,長發(fā)在風(fēng)中飛舞。幽冷的空氣中,霧氣彌漫。
雖出身卑微,寄人籬下,但是她依然脊梁筆挺,眼神堅定。她的堅毅、果敢和勇氣,有著擋不住的迷人風(fēng)情,令他著迷也讓他敬佩。
打破禁忌
查理,一個情意兩難的男人。深愛的妻子在10年前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從此,莊園變得空曠、寂寥,男主人查理變得內(nèi)斂、沉郁。為了家族的聲譽(yù)和傳宗接代之需,他認(rèn)可了借腹生子的交易。10年來,他悉心照料臥床的妻子,寵愛嬌慣深愛的女兒。記憶深處沉淀著與那名女子共度3晚的點點滴滴。雖為貴族之后,但他拒絕奢華頹廢的生活。他內(nèi)斂而潔凈,不放縱、不放棄,有擔(dān)待。在他風(fēng)流成性的父親眼里,他是“不通人性”“不解風(fēng)情”的。他用淡然而得體的禮貌,拒絕著旁人的邀約和誘惑。守護(hù)內(nèi)心的想念,不露聲色。
他是善良的,但并不迂腐。思索再三,他終于做出了最后的抉擇:熄滅爐火,打開窗子,掀掉蓋在妻子身上的毛毯。跪在床邊,難以抑制,失聲痛哭。是愧疚,也是解脫。對臥床10年、生不如死的病人而言是仁慈的幫助,同時也成全了自己對愛的堅守和追尋幸福的自由。
幸福在蔓延
離開莊園之前,她回頭看了看,眼神溫暖,明亮動人。一家三口乘車離去,灰冷的城堡,在他們身后越來越遠(yuǎn)。白雪皚皚的世界,寂靜無聲。一隊馬車緩緩行進(jìn),車輪碾過的雪痕深深淺淺,蜿蜒伸展。
雪仍舊在下,潔凈唯美,宛如童話。
(陳冬摘自《世界文化》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