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陳中平 李 彪 戴晉軍
仔豬黃白痢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發(fā)生于不同日齡哺乳仔豬的一種傳染病。其中,仔豬黃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多發(fā)性傳染病,又名新生仔豬大腸桿菌病,是以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以及迅速脫水為特征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腸道傳染病,1周齡以內的豬多發(fā),1~3日齡仔豬最為常見。同窩仔豬發(fā)病率非常高,常在90%以上,死亡率也很高,有時甚至整窩死亡,耐過豬一般成為僵豬。仔豬白痢又稱遲發(fā)性大腸桿菌病,臨床表現(xiàn)下痢,排乳白色、淡黃白色或灰白色腥臭黏液糞便,10~30日齡仔豬多發(fā),發(fā)病率高,死亡率較低,但會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發(fā)病率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
無論是現(xiàn)代化大型豬場,還是傳統(tǒng)式家庭養(yǎng)殖,仔豬黃白痢都有發(fā)生,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是造成仔豬育成率低,影響?zhàn)B豬業(yè)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
仔豬黃白痢的發(fā)病原因是仔豬自身抵抗力差和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果。
1.母豬因素。大腸桿菌為豬腸道的正常菌群。環(huán)境條件、飼養(yǎng)管理、各種應激、腸道pH變化等因素會導致其感染力增強。致病菌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污染母豬的乳頭、體表和產床等,哺乳仔豬通過吮吸母豬乳頭、舔啃產床、飼料、母豬皮膚等途徑食入病原菌,進而引起感染。
仔豬黃白痢的發(fā)生還與母豬胎次有關。母豬胎次越少,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這與母豬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應答有關,仔豬通過吮吸母乳獲得母源抗體,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2.仔豬因素。一方面,初生仔豬的胃腺發(fā)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弱;另一方面,一窩仔豬中的弱仔,出生重低,沒有及時哺初乳或吸吮初乳不足,也會導致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
3.飼料因素。飼料單一、母乳質量差、仔豬保健不到位,致使機體蛋白不足,會導致仔豬抵抗低下。另外,仔豬的缺鐵性貧血、仔豬低血糖癥、硒和維生素E缺乏等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也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繼發(fā)黃白痢。
4.環(huán)境因素。仔豬的機體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如氣候突變、陰雨潮濕、母乳質量差、補飼飼料突變,飲水衛(wèi)生差及轉群等應激因素均可誘發(fā)或加重仔豬黃白痢。
仔豬黃白痢一直是困擾養(yǎng)豬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頑疾之一,對于該病的預防國內外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如下幾方面。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
(1)加強母豬飼養(yǎng)管理。母豬泌乳期,必須飼喂全價日糧,不要隨意改變日糧和飼料配方,飼料品質要好,能量不宜過高,應限定玉米等能量飼料的配比在60%以下,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8%,要飼喂適當的青飼料。母豬產前7天開始減料,產仔當天不喂飼料,使母豬能夠均勻分泌出性狀優(yōu)良且量充足的乳汁,有利于仔豬的消化吸收。母豬產前5天將圈舍清掃干凈;臨產當天先把母豬乳房和胸部清洗干凈,用0.1%高錳酸鉀或0.1%新潔爾滅消毒,并把每個乳頭的乳汁擠掉幾滴,再讓仔豬吃奶;每2~3天對豬舍和環(huán)境消毒1次,每周母豬乳房消毒1次。
(2)加強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出生仔豬應盡早吃上初乳,使仔豬迅速獲得初乳中抗體;仔豬出生20分鐘內剪牙、斷尾,慶大霉素滴入口腔,出生后2~3天補鐵;保證仔豬飲水充足、干凈衛(wèi)生;5日齡誘食,及早鍛煉胃腸功能。出生仔豬應加強保溫措施,出生前3天保溫箱內溫度應保持在32~35℃。
(3)環(huán)境衛(wèi)生。夏季加強通風降溫等防暑工作,減少熱應激;冬季應加強圈舍保暖,勤換墊褥,防止賊風侵襲等應激因素造成仔豬感冒繼發(fā)黃白痢。
2.疫苗防疫。本病的免疫有兩種方式。其中,預防仔豬大腸桿菌性腹瀉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疫苗對懷孕母豬進行免疫接種。在母豬分娩后,通過乳汁(特別是初乳)將抗體傳給仔豬,使仔豬獲得保護,這對預防早期發(fā)生的腹瀉(特別是仔豬黃?。┯泻芎玫男ЧA硪环N是直接免疫仔豬,使其產生主動抗體。主動抗體可延續(xù)至斷奶后一段時間,使哺乳后期和斷奶后的仔豬得到保護。這兩種免疫需有效地結合起來,因為從免疫到產生抗體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仔豬到10日齡后才具有較強的免疫應答能力。
3.血清預防。利用抗血清防治大腸桿菌腹瀉由來已久,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老母豬血清或用大腸桿菌全菌免疫制備的血清含有針對各種菌體成分的抗體,可與粘附抗原結合,防止大腸桿菌粘附在腸黏膜上大量增殖,也可中和腸毒素和細菌裂解后釋放的內毒素,中止其致病作用。血清作為異體蛋白質,還可非特異性地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在發(fā)病初期通常一次注射5~10毫升就能使仔豬在4天內康復。
可用本場常見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制成滅活菌苗,每隔1~2周給母豬肌肉注射免疫一次,菌苗用量逐漸加大。最后一次免疫10天后進行無菌采血,分離血清,在血清中加入抑菌劑(雙抗適量)后置冰箱備用。這種抗血清成本低,效果好,操作也不復雜,可以推廣使用。
4.微生態(tài)制劑預防??咕幬镌谑褂眠^程中不僅殺滅了致病菌,也破壞了機體原有的正常菌群,導致了機體微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同時還促進了耐藥菌株的產生和增加。這就促使人們研究并利用正常菌群來防治某些疫病。
微生態(tài)制劑可抑制病原菌微生物的生長。原因在于這些微生物可通過產生乳酸鹽和乳酸,以及揮發(fā)性脂肪酸,從而降低腸道pH值到5.0~6.3,而病原微生物的最佳pH值范圍為8~14,有益微生物最佳pH值范圍為1~7,因此,降低腸道pH值,可以使有害微生物數量大大減少。
微生態(tài)制劑還可增加動物體的免疫功能,抵御感染。微生態(tài)制劑進入動物體內能夠促進正常菌群的生長繁殖,競爭性抑制、排斥有害菌群,調整和改善微生態(tài)平衡,而正常菌群能促進腸道相關的淋巴組織活動,有助于維持這些淋巴組織處于高度反應的“準備狀態(tài)”,從而抵御感染。
微生態(tài)制劑與抗生素類相比,具有無毒、無害、無殘留、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另外,要注意許多微生態(tài)制劑不能與抗生素類一起服用,但是酵母例外,它可以與抗生素一起聯(lián)用,并具有協(xié)同效應。
5.藥物防治。
(1)抗生素藥物防治。王紅寧等通過對四川規(guī)?;i場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藥敏區(qū)系的調查,發(fā)現(xiàn)臨床分離菌株耐藥現(xiàn)象十分普遍,且以多重耐藥為主,但對硫酸新霉素和硫酸慶大霉素等產生的耐藥性較少,為此研制出了復方硫酸新霉素制劑,對防治豬細菌性腹瀉有良好效果。
隨著抗菌藥物的研究和利用,大腸桿菌的耐藥性問題也日趨突出,人們不斷開發(fā)出新的抗菌譜更廣的藥物,如頭孢類、新喹諾酮類藥物。因此,為了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不少豬場每隔一段時間(一年或半年)進行一次大腸桿菌藥敏試驗調查,掌握細菌藥敏狀態(tài)的變化,避免用藥的盲目性,治療時盡量聯(lián)合用藥,或2~3個月輪換用藥,這樣既可提高療效,又能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一般來講,口服用藥效果比肌肉注射好。
(2)中藥防治。中藥作為替代抗生素解決耐藥性和藥殘的重要方案,越來越受到重視。曹國文研制的中草藥抗豬大腸桿菌制劑用于治療仔豬下痢,取得了明顯成效。上述復方中藥制劑中,苦參、瞿麥、澤瀉、秦皮、龍膽草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促濕邪從尿排出。白頭翁、穿心蓮、苦參、秦皮、瞿麥、大蒜、白芍、龍膽草、甘草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從根本上抑制病原菌;山藥、龍膽草、蒼術、大蒜、食醋健脾和胃,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秦皮、龍膽草、穿心蓮、甘草有抗炎作用,能促進胃腸炎癥消散;紅糖能促進母豬分泌乳汁,增加乳中糖分,提高仔豬血糖水平,補充仔豬能量,改善仔豬酸中毒,促進豬體康復。
由于大腸桿菌的抗原決定簇較多,以及耐藥性的出現(xiàn),使仔豬黃白痢的防治措施必須綜合且全面。在生產實踐中應當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做到加強飼養(yǎng)管理與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相結合,藥物治療與微生態(tài)制劑調理相結合,仔豬用藥與母豬用藥相結合。使母豬泌乳充足,環(huán)境溫度適宜,為仔豬創(chuàng)造良好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并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及時做好仔豬保健,增強其免疫力,這才是防病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