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榕
(福州市歌舞劇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中國戲曲發(fā)展的早期,戲曲舞臺對燈光的要求很低,基本沒有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一是因為戲曲本身的藝術形式?jīng)Q定了只要有照明亮度,戲曲念白和表演本身就能營造時間和意境;二是因為燈光技術的發(fā)展有限,燈光還不能在戲曲舞臺上有所作為。隨著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燈光藝術逐漸得到重視,變化萬千的光線與色彩,為戲曲提供了更廣闊的表演空間,燈光藝術在營造意境、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簡潔概括是戲曲舞美的重要特征。戲曲的舞美從不強調(diào)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客觀真實,因為,舞臺環(huán)境由人物的表演而生。戲曲最大的特點即一切以人物為中心,果斷地刪次就主,該略時一筆帶過,該強調(diào)則大肆渲染。而“以人物為中心”,其實最核心的就是要以人物的內(nèi)心為中心。即劇目本身強調(diào)的不是外在世界的客觀存在本身,而是人物對這個世界的主觀感受,這就是戲曲特有的意境所在。日落月升、四時更替、天地風月皆可因人物的心理而移換自然規(guī)律。《西廂記》里張生收到鶯鶯約他花園相會的簡帖兒后,怪道天才晌午,數(shù)句埋怨之后,紅日卻已西沉了,繼而發(fā)雷了,撞鐘了。臺上轉(zhuǎn)身眨眼之間,便已消磨了半日光景,這都是張生心急難耐之情緒所定。歌德曾說:“你們也許認為它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而我卻要在你們大談它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時候插上一句,這就是:它還大大地高于自然?!边@句話用于說明戲曲的特征恰到好處。
戲曲的這一特色給予我們兩點啟示:其一,燈光對于強化戲曲美學的意境感是非常有益的。焦菊隱說過:“戲曲倒是可以充分利用燈光的。既然戲曲是強調(diào)表現(xiàn)人物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態(tài)度,那么燈光比寫實布景更能幫助戲曲表演完成這個任務。與其布出江水,不如造成江水的氣氛;與其布出森林,不如造成陰森潮濕的森林感覺。這是燈光所能勝任的?!逼涠?,燈光的運用需以遵循戲曲特有的表演規(guī)律為前提。戲曲的表演非常概括,在寫實性模仿中又極具抽象性,也就形成了所謂的程式化風格特征。而燈光的運用是在程式化表演中的外化形象,是表演的延伸和強調(diào)。
由此可見,戲曲舞臺燈光的意境,首先是人物的內(nèi)心情緒的表達。人物,按照布萊希特的雙重性格理論,就表演對象來講是指角色,就表演工具來講是指演員。所以,人物內(nèi)心情感和演員的表演節(jié)奏,二者各行其道而又水乳交融。燈光不應該僅僅是一種表演的工具,還應該是制造劇情和烘托人物的意境語言。它應該隨著劇情的起伏而變化,隨著音樂的蕩漾而律動,營造著戲劇的意境。
所有燈光技巧的運用,皆應從人物的心理出發(fā),在光的色彩、強弱、明暗對比,以及在不同的光位、光影、光束的選擇上,力圖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人物心靈動態(tài)為宗旨。
例如《竇娥冤》,戲演到竇娥臨刑三愿后,竇娥含冤被斬。按照通常的處理方法,此時的舞臺燈光效果應是一片紅光,表現(xiàn)鮮血飛濺的情景,烘托竇娥死得悲慘、死得無辜。這樣設計固然沒有問題,但如果重新演繹的話,筆者會設計出另一番意境:在舞臺上使用白光,用其他舞美手段制造出漫天的飛雪,雪遮掩了竇娥的尸體,也洗刷了竇娥的鮮血。白光是死去的竇娥真實的靈魂世界,是竇娥靈魂的圣潔所在,也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白色的震撼力恐怕要遠遠超過紅色的直敘、白描。
又如《西廂記》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意境:悠悠的琴聲述說著戀愛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甜蜜和痛苦,舞臺上應該是一曲藍色的奏鳴曲。藍色的天空,神秘的情調(diào),幽靜的思緒,壓抑的心靈,劇中人的節(jié)奏在藍色中跳動,在藍色中徘徊,在藍色中綻放。而到了“長亭惜別”一幕時,男女主人公為了將來的幸福而不得不忍受痛苦的離別,封建的等級制度壓抑了人性的自由精神,這場離別就成為一種高峰體驗,成為一場千古絕唱,成為一道曠古風景。離別不一定是悲悲切切的,而應該是醉人的、金黃的、飄灑的節(jié)奏感?!氨淘铺欤S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時的舞臺燈光總體氛圍應該是離人的眼淚染成的金黃色,既是愁痛的離別,又是幸福的離別。
再看《長生殿》,在劇末,年老的唐明皇獨自面對冷雨孤燈做了一場夢,想起了楊貴妃,想起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不禁愁緒萬端。但筆者覺得這時的節(jié)奏不應該是“愁”,而應該賦予夢幻般的色彩,充滿了對另一個世界的向往,是人生遲暮的回光返照。綠色,也許便可以進入迷離的境界,飄飄蕩蕩,亦虛亦幻。
在人們常說的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中,斯氏求真,布氏求善,而中國戲曲則是求美。在戲曲諸多美的因素中,以演員的表演最為突出。因而,燈光的節(jié)奏要做到不損害戲曲的程式表演之美,不得妨礙演員施展舞臺動作。
如傳統(tǒng)劇目《三岔口》,明亮的燈光處理可能比設計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藍黑舞臺效果好,也比應用幽深的藍色光更富表現(xiàn)力。除了此劇的重心不在劇情之跌宕起伏,而在演員的程式動作表演,還因為中國戲曲特有的美學追求意境,使白光更能最大限度地、準確地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再如京劇《駱駝祥子》,“祥子”拉著人力車的一套程式動作,燈光既合理地表現(xiàn)了演員程式、虛擬化的表演,又合乎邏輯地體現(xiàn)了景物及時空的氛圍,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演員精彩的表演,更進一步地吸引了觀眾。
其實燈光就是跳動的音符,也許每個設計者可以鋪排出心目中各種各樣的燈光色彩,但有一點誰也無法忽視,那就是竇娥、張生以及唐明皇們內(nèi)心世界的靈魂律動,生旦凈丑們凝練有度的程式表演,那才是燈光要時時刻刻觀照的主體。
葉長海先生在其著作《中國戲劇史》里列舉了中國戲曲的三大特點:總體性(即綜合性)、寫意性和現(xiàn)場性。而舞臺燈光藝術的創(chuàng)作原則第一條便是“統(tǒng)一性”,其次才是“獨立性”。即燈光創(chuàng)作首先要與劇作的總體風格立意等一致,而后才能發(fā)揮其獨到的藝術特長,呈現(xiàn)其藝術魅力。因此,戲曲的燈光節(jié)奏自然也應符合戲曲的特點。綜合性與現(xiàn)場性與本文論題聯(lián)系較疏,以下著重論述燈光的寫意性。
事實上,相較于舞臺布景、音響、服裝化妝等藝術門類,燈光是最適合表現(xiàn)戲曲的虛擬寫意特色的。
(1)利用燈光展現(xiàn)時空轉(zhuǎn)換,擴展舞臺空間。
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一場,可以在每轉(zhuǎn)換一景的時候,用簡要的燈光造型與光色變化表現(xiàn)不同的地點以及時間的推移。在增強視覺效果的同時,又不損害戲曲的寫意性。淮劇《金龍與蜉蝣》中,蜉蝣受宮刑后,思緒閃回到當初尋父上路時的情景。這時,舞臺上出現(xiàn)了兩個光區(qū):紅色光區(qū)中是身在宮廷的蜉蝣,藍色光區(qū)中是海邊的妻子和母親。這兩個時空交疊出現(xiàn)在舞臺上,類似電影蒙太奇的藝術手法,迅捷地完成了舞臺時空的轉(zhuǎn)換,使畫面簡練干凈。另外,還可借切光與光束的使用完成場面轉(zhuǎn)換,使活動區(qū)域外盡顯黑色,方便人物上下場和道具擺放。這一手法在實踐中已被廣泛運用,以避免頻繁拉二幕,使戲劇節(jié)奏更流暢,場景銜接更自然、完整統(tǒng)一。
(2)利用燈光簡要勾勒地點與環(huán)境。
如《大道行吟》中,遇漁翁前眾弟子在樹下歇息的場面,舞臺依然空空,無大樹無日光,只用搖曳的綠光呈現(xiàn)斑駁迷離的效果,以表明此乃荒郊野外,這可能比用實景更有表現(xiàn)力,同時也更簡潔,與戲曲的本質(zhì)更契合,也更有意境感。
(3)借燈光表明氣氛、基調(diào)、時代背景等。
豫劇《程嬰救孤》開場時便用彌漫整個舞臺的深藍色營造出神秘感與距離感,帶給觀眾一種“歷史”的莊重感,同時,又渲染了大悲劇的氛圍。
(4)用燈光揭示主題。
在黃梅戲《徽州女人》“井臺”一場戲中,整個舞臺以淺綠色光為鋪墊,強烈的白色的特寫光投射到井臺上,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堅硬的石井與徽州女人脆弱的生命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xiàn)出時代的冷酷、古舊思想的堅不可摧與女人的無奈、弱小。
焦菊隱先生說:“作者的意圖、導演的構思,許多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之處主要靠燈光來表現(xiàn)。”燈光不占空間,簡練抽象,但又能準確傳達具體的立意與情緒,確是舞臺造型的絕妙幫手。
隨著燈光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舞臺演出包括戲曲都在大量的使用電腦燈光,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戲曲的現(xiàn)代化,提高了觀賞性,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演出不顧劇情需要濫用燈光,也許燈光比以前更炫了,變化更多了,但戲曲獨特的表演形式反而弱化或者消失了,這對戲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探索戲曲燈光創(chuàng)作的形式還應以戲曲本身的規(guī)律為基礎,如何利用現(xiàn)代燈光技術營造戲曲藝術獨特的形式之美,是每一個燈光設計師都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1]趙國棟.戲曲舞臺燈光的運用[EB/OL].http://jingju.net/xqwz/showArticle.asp?aid=5913&as=31
[2]陳敦.戲曲燈光設計隨筆[EB/OL].http://www.chinaasa.com/wmnewsdetail.asp?id=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