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楚艾特卡西以300美元盤下西雅圖一家小吃店,改名為“楚艾特快餐店”。如今,他成為擁有127家連鎖店的快餐店“王子”。有人問他致富之道,他回答說:“很簡單,只要你把握一個原則,把店員放在利潤之前,好好對待他們,你就會成功?!?br/> 楚艾特是基督徒,每逢禮拜日他會帶家人上教堂會禮拜。以前的老板認為禮拜日是生意最好的日子,用“周日不打烊”作為特色,因此禮拜日必須照常營業(yè)。店員既不能上教堂也沒有家人團聚的機會,難免心有不甘,無論食物質量或態(tài)度都不夠好,經常發(fā)生顧客與店員爭吵或要求退貨的糾紛。
楚艾特接辦后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周日休業(yè),甚且動用中型巴士接送店員和他們的家屬去禮拜。三個月之后結算營業(yè)結果,營業(yè)額不減反增。
其他老板最喜歡向員工說:“我的快餐店一共雇用20名員工,如果每名員工有3位眷屬,無異有80人需要我養(yǎng)活,你們看我是多么的辛苦!”說到這兒就眉色飛舞,洋洋得意。
可是楚艾特接辦第一天卻提出“我們一起當老板”的嶄新口號。他告訴員工說:“是你們在賺錢養(yǎng)活我,而不是我賺錢養(yǎng)活你們。”因此他首創(chuàng)股東制度,把快餐店分成許多股,每到年終把股份分配給員工作為獎勵。從此快餐店不再是員工的職業(yè)場所,而是與他們休戚相關的事業(yè),他們當然更加賣力了。
周末休假和員工入股在今天已十分流行,當年卻是楚艾特的致富之道。
?。ǔ逃酪闼]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