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士位于大不列顛這個島國的最西部,與愛爾蘭隔海相望。從倫敦到那里,路程可不近呢,一口氣駕車沒有四五個小時到不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四五個小時的路程算什么?可是,要知道英國也就24萬平方公里那么大的地方。
我有機會三次拜訪威爾士。其中兩次去參觀軍事項目,一次自行前往游覽。說實在話,蜻蜒點水而已。但不能說沒有留下印象,它給我很強烈的一個感覺,那就是偏僻、曠遠、缺少點人氣,一幅幅冷色調(diào)的圖景,甚至令我有些黯然消魂的感受。什么原因?是那里地廣人稀,風急雨稠、多山多澤地?是那里欠發(fā)達,比起英國其它地區(qū)甚至顯得有些落后貧窮,以至于規(guī)模宏大的比較現(xiàn)代的繁華都邑一個都難覓?是那里歷史綿遠,民風厚樸,舊俗依然,古老的威爾士語如今仍掛在當?shù)卦S多人的嘴上?
記得有一次,我與家人在泰晤士河畔乘坐“倫敦眼”,在那高矗云空的緩緩旋轉(zhuǎn)的透明坐艙里,只見身邊一個英國男子漢帶著三個孩子,玩得格外開心,那孩子在艙里頑皮地嬉鬧打滾,而且發(fā)現(xiàn)他們眼中透出對倫敦某種新鮮好奇的神色。我一打聽,哦,他們來自威爾士。我當時的感覺,這家英國人真猶如我們的同胞,從偏遠的地區(qū)首次來到北京一樣。
我作為駐英國國防武官,曾有機會兩次到南威爾士參觀由英國國防部組織的軍事項目,都在深秋時節(jié)。從倫敦的諾思奧特空軍機場乘坐小型直升機,飛往著名的坎布里亞山區(qū),幾乎每年都在那里舉行國際性軍事長途跋涉比賽。行前,英國國防部書面通知我們,說那里氣候惡劣,變幻無常,英國人很幽默,甚至于毫不留情地用了“臭名昭著”這個詞來形容威爾士的天氣。建議我們要穿上野外作訓(xùn)服,特別是高筒雨靴、雨衣;不僅如此,還讓最好帶上洗漱用品,以備萬一當天氣象條件太差,飛機回不了倫敦,在那里過夜。
果不其然,飛機一進入威爾士,濃云翻滾,隨即風雨大作,兩架分別僅有16個座位的小直升機不停地劇烈顛簸??墒?,不一會兒,云開雨止,金亮亮的陽光照徹環(huán)宇。就這樣,時雨時晴好幾次。奇妙的是,透過機艙,我們有一次還見到碩大的彩虹,格外壯觀,實屬難見。到了參觀現(xiàn)場,只見那里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得不可思議,一片茫無邊際的沼澤地,泥潭遍布,遠近瘋長著紛亂的野草和灌木叢,天空還不時揮灑一陣陣冷雨,絕對是荒無人煙。狼狽不堪的士兵在這里負重跋涉,渾身泥泥水水已經(jīng)沒有人的模樣,其艱苦可想而知。但作為軍事訓(xùn)練,從難從嚴要求,實在可嘉可佩。老天保佑,晚上總算讓我們安全順利地回到倫敦。所以,這兩次很特殊的威爾士之行,給我留下的印象無非就是一片無盡的荒涼,別無它哉!
終于,一次五月銀行節(jié)假期里,我們自己駕車去威爾士旅游,到處看看,才較多地認識了威爾士。在倫敦從清晨7時出發(fā),一直到晚上10時返回倫敦,整整15個小時!疲憊不堪,但對英國這一偏遠的地區(qū)有了大致了解,也值得。
可以說,差不多依然是一路風雨,好在時雨時晴,中間留有許多或長或短的間隙而已。威爾士多雨,不是一般的多雨,多到什么樣的程度?我查了英國的有關(guān)資料,威爾士所有地方的降水量都遠遠高出英國其它地區(qū),特別是坎布里亞山脈一帶,年降水量竟然高達1780毫米!也就是說將近兩米深,實在驚人!倫敦也多雨,但這一數(shù)字竟是倫敦的3倍1
我們大體上沿著威爾士的南線和西線,基本貼著海岸往北行走,爾后經(jīng)過中部的愛倫谷地返回。所經(jīng)城市主要有卡地夫、斯旺西、費西格阿得、阿伯里斯特威斯。說實在話,這些城市不能說沒有特色,但與英國其它一些著名城市相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在這幾個城市我們只是短暫地停留一下??ǖ胤蛴幸蛔墓疟?,因時間緊,到了古堡前,也未能進去一觀。在費西格阿得,倒是在臨海的小小古堡和古燈塔旁邊停了一會兒,那強猛而寒冽的海風洶洶然,讓你無法招架,照了張相,趕緊“逃”上車。到了阿伯里斯特威斯,我們用午餐,其實早已饑腸轆轆,來不及去品嘗威爾士著名的山地羔羊肉或黑牛肉,趕緊找一家快餐店,風卷殘云般吃了英國的“國吃”——炸魚加薯條,那外焦里嫩的炸鱈魚棒極了,塊頭又特大,比我們在倫敦吃的新鮮美味得多,留下很不錯的印象。吃了飯,在街頭走走,也是海風獵獵,冷意襲人,我們便很快離去了。
一路上,有兩件事,讓我們覺得威爾士與英國其它地方尤其不一樣。一是威爾士采取英語、威爾士語雙語制,途中見到的所有路標指示都上下兩行兩種語言。威爾士人屬于凱爾特族,與盎格魯一撒克遜族的其它英國人不同,他們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把古老的威爾士語作為第一語言。二是威爾士到處也可見到教堂,只是大多十分簡陋矮小,尤其在鄉(xiāng)間,往往由不規(guī)則的石料砌墻,建筑式樣過于簡單,也就是在不起眼的小石屋上豎起尖頂和十字架,比起英格蘭、蘇格蘭的那些很講究的甚至于美輪美奐的教堂顯得寒酸了許多。唯一的解釋,那就是威爾士不怎么富裕,屬于經(jīng)濟比較落后地區(qū)。
事實正是如此。威爾士除了南部有一些大煤礦,其它地區(qū)以農(nóng)業(yè)為主。英國不同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存在不小差別,或者說并不平衡。甚至于在一個城市里,不同城區(qū)也有明顯的貧富之別,比如說倫敦,西區(qū)、北區(qū)較富,東區(qū)、南區(qū)相對較差些,這幾乎形成一種“傳統(tǒng)”,多少年來一直沒有什么大的改變。作為一個省郡的威爾士,則明顯遜于其它省郡。政府對威爾士采取一定傾斜的支助政策。查爾斯王子被封為威爾士親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表明英國對威爾士的重視。
威爾士到處是極為天然淳樸的風光,用“秀色可餐”這個詞來形容非常貼切。廣袤的鄉(xiāng)野,在多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被滋潤調(diào)理得那樣生機無限,詩意盎然。特別是當我們進入愛倫谷地,山巒起伏,濃蔚如染,又是別樣圖景。由于這里降雨量很大,地形條件又適合,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先后建起了4個大水庫,而且它們之間相距不遠,一個連著一個,用來蓄水,主要供給東邊的73英里之外的伯明翰地區(qū)的用水。驅(qū)車經(jīng)過,目睹這一奇觀,只見波平如鑒,靜謐可人,而附近那蔥綠的山脊上,又往往復(fù)蓋著一大片一大片火紅斑斕的名叫“紅風箏”的野生植物,是藤蔓類,還是灌木類?因為隔著一段距離,就看不真切了。總之,色彩繽紛,妙不可言,這總算給此行增添了幾多令人欣慰的亮色。聽說詩人雪萊曾于1810年攜妻子在這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居住過,后來興建水庫,他的故居已經(jīng)沒入湖中。在湖邊不遠處,豎有雪萊的雕像。我們到這一帶時,天色已暮,加之雨云臨空,要抓緊時間回返,未能前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