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倫(苗 族)
1
九百多年前,北宋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謫居彭水苗地,正在郁郁寡歡之際,突然被一陣嘹亮的歌聲所震撼:“山歌不唱不開懷(嬌阿依),磨子不推不轉(zhuǎn)來,酒不勸郎郎不醉(嬌阿依),花不逢春不亂開……”這種音調(diào)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田間地頭、山野水湄流傳著,被熱烈率真的苗家小伙和苗家妹子恣情唱響,一粒粒跳動的音符,活像一顆顆愛情的密碼,打開戀人的心扉。裊裊余音,將黃庭堅帶進如夢如幻的神秘苗寨,它就是帶著心靈飛翔的山歌——“嬌阿依”。
“涼風(fēng)繞繞天要晴(嬌阿依),莊稼指望雨來淋,莊稼指望雨來長(嬌阿依),情妹指望郎有情?!焙靡痪洹扒槊弥竿捎星椤?苗家女兒對愛情的大膽、熱烈、坦率深深地打動了黃庭堅,愛情這個神秘領(lǐng)域被詮釋得如此直白動人。
“天上有雨又不落,情妹有話又不說,是好是歹說一句,等我回去心底落”。好一句“是好是歹說一句”,苗家小伙對愛情的執(zhí)著、迫切和渴望強烈地震撼著黃庭堅。愛的美學(xué)、愛的本質(zhì)在此得到了原生態(tài)的展現(xiàn)。這種演唱方式和曲調(diào),吮吸了苗山地氣,積聚了苗寨精華,天然去雕飾,人與自然合為了一體。
黃庭堅抑郁的心情一掃而光,在民謠的海洋里流連忘返,發(fā)出了“此邦樂籍,似皆勝渝瀘”的感慨。在黃庭堅的心目中,在那個時代,苗家音樂水平,比一些人文薈萃的大地方的音樂水平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嬌阿依”是彭水苗家山歌的襯詞,是一種婉轉(zhuǎn)、高亢的唱腔,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日趨圓潤和華麗。對彭水民歌的記載,最早出于何時尚不可知,但唐宋時期,這里的民歌興盛,確是可考的,當時的“黔州(今彭水)”一帶,流行民間的鄉(xiāng)土“巴歌”,應(yīng)該是“嬌阿依”唱腔的前身。
“嬌阿依”在內(nèi)容上有包容性,有情歌、時政歌、生活歌、歷史歌、兒歌等,它們都可以用“嬌阿依”的唱腔來表現(xiàn),這使得“嬌阿依”流行在彭水鄉(xiāng)村的各個角落。苗家兒女以歌傳情,以歌為媒,是苗家版的羅曼蒂克。苗家人浪漫的演唱真正體現(xiàn)了“嬌阿依”的野性和迷幻,這種天籟之音直逼每一顆自由的靈魂。因此,他們對“嬌阿依”的熱愛近于癡迷,也成就了它在苗寨的普及。
九百多年的時光恍如白駒過隙,黃庭堅長袍當風(fēng)、江畔吟唱的身影也逐漸定格于歷史,而“嬌阿依”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和情感表達中,逐漸成熟起來。進入新時期,許多文化界人士看到了它作為苗族文化瑰寶的價值。一九九五年,“嬌阿依”被重慶市列為“文化精品”之一,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在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中,歌舞音畫“嬌阿依”獲得了金獎。
2
“比泉水的叮咚高八度,比一片漣漪更懂得回旋”,這是我用來詠嘆村莊里的音樂的,是一個木訥、呆板、毫無音樂細胞的鄉(xiāng)下孩子難以言喻的內(nèi)心感受。當一朵油菜花撥響湛藍的天空,那些音樂就洶涌著來了:天上星子顆對顆(嬌阿依),扎雙鞋兒送情哥,情哥莫嫌鞋子丑(嬌阿依),沒得油亮打黑摸;這山望去那山高,那山情妹撿柴燒,哪年哪月隨我來,柴不撿來水不挑。這是幾個苗寨女孩組成的青年歌手組合,在參加央視青歌賽時唱響的山歌“嬌阿依”,它源自烏江支流諸佛江流域,我在諸佛的村子里生活了十年,那些原生態(tài)山歌就在我的身邊,時時包圍著我,時時打擊著我。
這些唱腔,曾被一位優(yōu)雅溫婉的文學(xué)雜志的編輯老師學(xué)會。她在苗寨采風(fēng)期間,把數(shù)十行歌詞背得滾瓜爛熟,并且每逢歌會便唱響,并力圖把苗寨的熱烈和野性展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生于斯長于斯的苗族土家族情歌師傅們已經(jīng)將這些山歌演繹到什么程度,那些淳樸野性的愛情會在這些天籟之音里獲得多少豐厚的營養(yǎng)。只是,她的演唱,多少失去了“嬌阿依”的原生性,嗓門也還放得不夠開。在我的腦海里,迅速掠過了黃庭堅現(xiàn)身歌海的場景,那種自在,那種陶醉,那種忘情,不正是眼前這個女編輯的神態(tài)嗎?
“高高山上高高巖(嬌阿依),高巖上頭一樹槐,風(fēng)不吹來槐不動(嬌阿依),我不約妹妹不來。厚厚土上黃坨坨(嬌阿依),一對畫眉來起窩,一個窩里八個蛋(嬌阿依),一條嶺上歌滿坡。”金木水火土,土是根本,與土為伴的事物,是幸福的、豐厚的、圓滿的。即使是山高坡陡的苗寨,仍然有足夠的力量,將村莊喚起,形成音樂之潮,滿坡飛歌。正是這樣的土地,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苗族兒女,造就了他們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也正是這塊土地,讓黃庭堅那樣的大文人靜心創(chuàng)作,寫出了“鬼門關(guān)外不言遠,四海一家皆兄弟”這樣的千古名句。也許是因為這里的人們淳樸善良,能歌善舞,讓他有了雖然遠在“鬼門關(guān)外”,仍然親如一家的感慨。可能讓黃庭堅想不到的是:不僅“四?!备髯迦嗣裼H如一家了,而且“鬼門關(guān)外”也不遠了。到處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讓我的家鄉(xiāng)越來越有了現(xiàn)代氣息,也讓“嬌阿依”得以走出大山,唱響首都北京。
“山歌好唱先起頭(嬌阿依),滿山修起轉(zhuǎn)角樓,轉(zhuǎn)角樓上唱啥子(嬌阿依)?一股銀水往屋流;哥在山外蓋高樓(嬌阿依),妹在田中照黃牛,哪天騎在牛背上(嬌阿依),看到鈔票打暈頭?!边M入二十一世紀,苗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隨之發(fā)生變化的是“嬌阿依”的歌詞,也注入更多的時代因子。我的親人們在憧憬著幸福生活,創(chuàng)造著幸福生活:山上修起了漂亮的閣樓,鈔票掙得多,可以打暈頭了。政府還在苗寨建起了美輪美奐的盤歌堂,人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心靈,在隨著歌聲而飛翔,不知九百多年前的黃庭堅的眼里,是否有此美好的景象呢?
民謠也是有眼睛的,它洞見了一切快樂的靈魂,見證了一塊厚土之上的崛起。
最高的音階叫火苗,最美的愛情愛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