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考取公務員以后,不到三年,就連升三級,當上了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張三沒有任何背景和后臺。張三的升官,沒跑沒送沒要。張三憑借自己一副聰明的腦袋瓜,審時度勢,把握時機,一次次贏得了他的頂頭上司吳縣長的歡心。
吳縣長的大公子在省里一所大學讀書。這年放寒假的時候,大公子打電話到辦公室,要輛車去接他回家。電話是張三接的,他見縣長工作忙,覺得這是小事一樁,沒有告訴縣長,就要了一輛小車,親自把公子接了回來。
吳縣長得知此事后,非常惱火,竟然在縣長辦公會上,把張三狠狠批評了一陣,發(fā)狠要扣發(fā)張三的年終獎,甚至要對他進行處分。張三人緣好,幾位副縣長替他說情,縣長才息怒。縣長借此重申:領導干部不得以權牟私。廉潔自律,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人抓起。張三列席了會議。他跟隨吳縣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摸透了縣長的脾氣。他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他在心里笑道,吳縣長,我張三終于給了你一次向同僚展示自己廉潔自律的機會了吧?
張三很默契地配合吳縣長演了一出雙簧。吳縣長當然心中有數(shù),第二天晚上,他把張三喊到自己家中,讓他和寒假歸來的公子共進晚餐……
張三被吳縣長批評是常有的事。張三把吳縣長對他的批評稱之為罵,也就是說張三經(jīng)常挨縣長的罵。張三知道“打是疼,罵是愛”,吳縣長罵他是出于對他的一種愛。張三非常愿意挨吳縣長的罵。罵張三是吳縣長的一種特殊的工作方式,是正常工作的一種需要,甚至是一種謀略。
這是張三榮升為秘書科副科長以后的事。那天,張三按老規(guī)矩列席了縣長辦公會議。會上,吳縣長大光其火,把張三罵得狗血噴頭。吳縣長罵張三搞自由主義,背后議論領導,產(chǎn)生了很壞的影響;吳縣長罵張三不講組織紀律,竟敢向上級領導打小報告;吳縣長罵張三不講政治、不講大局,影響團結等等。張三不作任何辯解,埋著頭,只管做記錄。張三完全知道這是吳縣長指桑罵槐,借溝出水。罵他是吳縣長在班子里使用的敲山震虎的策略。眾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吳縣長想干什么。散會以后,張三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覺得吳縣長不久恐怕對他就要有什么交代了。果然,沒出一月,張三就調(diào)出了秘書科,到政府辦公室當上了主任。
隨著時光的流逝,張三接連不斷地升官晉級,人們逐漸省悟了過來,知道了他張三和縣長之間一搭一檔的關系。背地里,有人說張三是縣長手上的一張牌,有人罵張三是縣長身邊的一條狗。牌也好,狗也好,說也好,罵也好,張三是左耳進,右耳出,不理不睬。
這一天,縣城部分下崗職工代表跑到縣政府,要跟縣長對話。這種場合怎么能讓縣長出面?張三擋住了代表,說有什么事可以跟他談。代表們執(zhí)意要縣長出面,于是發(fā)生了爭執(zhí),驚動了整個政府辦公樓。為不讓人們議論他吳縣長害怕群眾,回避矛盾,吳縣長當著許多人的面,把張三痛罵了一通。責怪張三為什么不把代表們的意思及時告訴他?為什么不讓他跟群眾見面,以至于把事情鬧大?張三心里明白,縣長罵歸罵,實際上是贊揚張三在關鍵時刻,救了他的駕,幫了他的忙。
張三坐定了政府辦公室主任這把交椅,成了政府機關的大管家。當然,挨吳縣長的罵依然不可避免。張三習慣了,吳縣長要是十天半月不罵他,他的骨頭就發(fā)癢,心里就不舒服。
這天,張三主任突發(fā)奇想,想錯個位,嘗嘗罵人的滋味。他選定了小王干事。他在辦公會上罵了他。哪曉得這小子不識抬舉,當時雖沒開口,事后卻耿耿于懷。于是,他重新選擇了劉干事。豈料這位老兄更沒有涵養(yǎng),更不知好歹,竟膽敢當著眾人的面,跟他頂撞了起來,弄得他下不了臺。事后,他在心里嘆道:為什么我能一次次地被人罵,而我卻不能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