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華
【摘要】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都建立在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詞匯教學方法的影響, EFL學習者在詞匯學習中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以語境理論為指導,探討了各種語境因素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運用認知心理學具體闡述了如何在詞匯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境,旨在幫助EFL學習者學會在語境中學習詞匯,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詞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境因素英語詞匯教學 EFL學習者 輸入 輸出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09)09-0025-04
1 引言
英語學習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過程,這三位指的是:詞匯、短語和句型。它們之間并不是平行關系,而是較后者以較前者為基礎。由此看來,詞匯是基礎中的基礎,有人曾將其喻為金字塔的底座。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都建立在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詞匯量的大小和運用詞匯的準確度反映了EFL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然而,在詞匯學習中EFL學習者經(jīng)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發(fā)音不準,記憶單詞困難,詞性、詞義分辨不清,不會準確地使用學過的詞匯等。因此,教師如何幫助EFL學習者快速有效地掌握詞匯并正確地加以運用成了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 長期以來,如何教授詞匯一直困擾著英語教師。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按照詞匯表領讀單詞,展示例句,逐個講解。教師所給的“典型”例句往往是多年積累的筆記或直接搬用詞典的例子。這些例句之間各自孤立,沒有任何聯(lián)系,僅僅是為了說明詞語的意義或搭配而編制。顯然,這種例句式的教學方法被動枯燥,脫離了具體的語境,不但不能使EFL學習者真正掌握單詞,而且會使他們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詞匯教學要結合語境因素,注重語境分析,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EFL學習者只有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才能正確理解詞的具體意義,輕松地記憶單詞,最終恰當?shù)剡\用語言傳達信息。
2 語境因素和詞匯教學的關系
2.1 關于語境
語境,簡言之,就是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中外語言學家都對語境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給出了不同的解釋。英國人類學家Malinowski最早提出了語境的概念,他將語境分為三類:話語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他認為,“如果沒有語境,詞就沒有意義。”何兆熊先生認為交際雙方要能夠正確判別話語的合適性,必須具備對所使用語言的知識,這些知識即是語境的具體體現(xiàn)。他將各種語境因素歸納為兩大類:語言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其中語言知識包括對所使用語言的掌握和對語言交際上下文的了解;語言外知識則包括背景知識、情景知識和相互知識。
綜上所述,語境可以分為兩大類: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語言語境是狹義上的語境,通常指的是交際過程中某個語言單位表達某種特定意義時所依賴的上下文,該語言單位可以小至音位,也可以大到句子、段落甚至篇章。非語言語境是廣義上的語境,指的是交際過程中某個語言單位表達特定意義時所依賴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包括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交際方式、目的甚至整個自然、社會、文化環(huán)境。無論是語言語境還是非語言語境,對詞匯教學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有著很大的影響。
2.2 語境和詞匯教學
2.2.1 語言語境和詞匯教學
就語言語境而言,語境可分為詞匯語境(lexical context)、語法語境(grammatical context)和言語語境(verbal context)。這三種語境都影響了詞匯的意義,都可運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
詞匯語境指的是詞語的搭配,即詞義由它周圍的詞決定。例如,paper在詞典里的含義很多,在不同的語境中分別有不同的意義:
(1) a sheet of paper(紙)
(2) a white paper(政府文件)
(3) a term paper(論文)
(4) todays paper(報紙)
(5) examination paper(試卷)
由上例可以看出,詞匯的意義受到詞匯語境的制約,詞匯語境不同,詞義也有所區(qū)別。在詞匯教學中,應把詞匯置于具體的語境中,這樣學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詞匯的用法和意義。
在有些情況下,一個單詞的含義還會受到它所在的句法結構的影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法語境。我們以動詞become為例。
(1) She became anxious about her husbands strange behaviour. (開始變成)
(2)This sort of behavior hardly becomes a person in your position.(相稱,適合)
(3)What has become of him?(發(fā)生)
在以上幾個句子中,become用在了不同的句子結構里。句(1)中,become后接了形容詞;句(2)中,become后接了代詞;句(3)中,become后接了介詞of。由于句子結構不同,become的含義也就隨之不同。
詞義不僅與句子結構有關,而且與篇章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由上下文決定詞義的語境稱為言語語境。例如:He is on probation。這個句子如果沒有明確的上下文,聽者或讀者是無法確定該句的真正含義的。因為probation除了“見習、試用”的含義,還有“緩刑、察看”的意思。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該句既可理解成“他在試用期”,又可理解成“他在服緩刑”。所以,在實際的詞匯教學中,要將詞匯置于具體的語篇中,幫助學生感受并理解詞的意義和用法。
2.2.2 非語言語境和詞匯教學
非語言語境指的是話語發(fā)生的語言之外的環(huán)境。它可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指言語行為發(fā)生的實際情景(situational context),包括言語活動的參與者(說者和聽者)、場合(時間和地點)、說話的正式程度、話題和語域等因素。這些因素對詞義有很大的影響,要準確地把握詞的內(nèi)涵,必須結合一定的語言情景。
文化語境指的是某一言語社團特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習俗。每個言語社團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社會規(guī)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所有這些反映在語言中就構成了特定的“文化語境”。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必然通過語言傳播、交流和發(fā)展;文化又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例如family的英文釋義是:any group of people related by blood or marriage, especially a group of two adults and their children。由此可見,family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通常指父母與其未成年子女兩代人組成的小家庭,即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所以“Do you have a family?”并不是指“你有家嗎?”或“你成家了嗎?”,而是指“你有孩子嗎?”同樣,“a large family”不是“大家庭”,而是“子女很多”的意思??傊?詞匯教學必須導入文化因素,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進行中西文化對比,這樣才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詞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 如何在詞匯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境
認知心理學認為,信息加工可以分為“輸入-加工-輸出”三個階段。對照這個框架,詞匯教學可以在認知的不同階段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境,以使EFL學習者更好地提取和使用新詞,不斷強化記憶。
3.1 輸入階段
詞匯的輸入階段即學習者接觸新詞匯的階段。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往往將例句作為輸入材料,而所給的例句之間各自獨立,并無任何聯(lián)系。顯然,這種語言輸入法所給的語境嚴重不足,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內(nèi)容枯燥,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語境化的詞匯教學法中,輸入不能僅以例句為載體,還應包括對話、短文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而且所給內(nèi)容應盡量貼近EFL學習者的生活,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形式也并非填鴨式的單向灌輸,可采取聽寫、講故事、猜詞等不同形式。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詞匯教學才有意義,學生才能真正習得詞匯。例如,在講解“automatic”這個單詞時,先不告訴學生這個詞的中文含義,可以問他們,“Do you know ATM?”然后問,“What does it stand for?”由于自動取款機(automatic teller machine)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會比較感興趣。教師還可讓學生繼續(xù)猜測以下詞匯的含義: automatic hand-dryer(自動烘手機), automatic ticket machine(自動售票機), automatic camera(自動照相機)。這樣既加深了對automatic的印象,又可以讓所學與實際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直接告知學生某個單詞信息的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這種語境化的教學方式顯然有效得多。
3.2 加工階段
根據(jù)艾賓浩斯的記憶規(guī)律,輸入的信息經(jīng)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就成為人的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信息若經(jīng)過復習、運用和進一步加工,就會進入到長時記憶中。Nation認為,詞匯知識是在與新詞的多次接觸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多個情境有助于詞匯學習??梢?對詞匯適時的復習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否則輸入的信息很快就被遺忘。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把抄寫、聽寫生詞看作復習的制勝法寶,這種機械式的記憶脫離具體的語境,學生記住的只是單詞的拼寫,對其用法卻不得而知。而且,這種方法只能用來應付測驗和考試,如果沒有進一步地復習鞏固,所記的詞匯很快就被遺忘。
那么,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復習再現(xiàn)生詞呢?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復述課文。用所學的生詞概括歸納課文的大意,既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達到了復習詞匯的目的?;蛘呖梢赃x取教科書的文章或段落,經(jīng)常朗讀或背誦。例如:
Have you ever been at sea in dense fog, when it seemed as if a tangible white darkness shut you in, and the great ship, tense and anxious, groped her way toward the shore with plummet and sounding line, and you waited with beating heart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I was like that ship before my education began, only I was without compass or sounding-line, and had no way of knowing how near the harbor was.
以上這段文字選自《新編大學英語》中的一篇課文How I Discovered Words,是著名盲人女作家Helen Keller的作品。文章劃線部分的生詞如果僅憑死記硬背中文解釋可能很快就被遺忘,但是如果將它們置于語篇中,就會有一副畫面浮現(xiàn)于腦海中:一艘大船迷失在一片觸手可及的茫茫濃霧中,它既緊張又焦慮,只能憑著測深錘和測深索摸索著前進。Helen Keller把自己比作了這艘濃霧中行駛的大船,生動地描述了自己因為失明失聰而感到迷茫無助的心情。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記憶語篇能使干巴巴的單詞變得生動而有意義,利于學習者再現(xiàn)和回憶。
此外,大量閱讀也是復習詞匯的有效方法之一,EFL學習者可以在各種閱讀材料中接觸到學過的詞匯,某些印象模糊的單詞很快在多種不同的上下文中回憶起來,既加深了印象,又體會到該詞的具體用法,可謂一舉兩得。
3.3 輸出階段
心理學認為,學過的知識能提取再現(xiàn)出來加以利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如果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則學習效果無法得到體現(xiàn)。Swain的輸出假設認為,輸出是語言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前期的大量輸入和多層次、多角度的復習鞏固是有目標、有質(zhì)量的輸出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為學生的詞匯學習提供豐富的語境,組織相關活動,讓他們體驗到使用語言的樂趣,促進他們深加工所學的詞匯。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中,輸出基本限于翻譯句子,形式單一,學生無法感到學習語言的樂趣。其實除了翻譯,教師還可利用兩種模式:口頭表達和書面創(chuàng)作,即口語和寫作。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趕教學進度,教師往往省略說和寫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反而錯失了使用新詞的機會??谡Z方面,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文的生詞或詞組對課文進行簡述或主題擴展。 寫作方面,可以要求學生使用所學詞匯創(chuàng)作一段對話,一篇短文或一個故事,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境應用能力,又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的輸出提供機會,經(jīng)常進行口語和寫作訓練,日積月累,學生的詞匯量就會逐漸增加,運用詞匯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語境和詞匯教學結合起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授方式,它不僅能夠提高EFL學習者記憶單詞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靈活掌握語法知識,了解語言所負載的文化背景, 從而實現(xiàn)了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轉(zhuǎn)換。此外,語境化詞匯教學要注重階段性和循序漸進,因為它只適用于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學生。在具體的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有選擇地進行教學,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Malinowski, B.The Problem of Meaning of Primitive Languages. Appendix to C.K. Ogden and I.A.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923.
2 Nation, I.S.P.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In Cook, G & B. Seidlhof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Oxford: OUP, 1995.
4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5 林立,英語新詞語聯(lián)想詞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6 裴文, 現(xiàn)代英語語境學[M].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0.
7 王逢鑫,英語詞匯的魅力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8 張維友.英語詞匯學[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