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華波
[摘要]眾所周知,中國的漢字在中國隋唐時期大量傳入日本,并被日本人所使用。到今天,其中一些詞的用法和象征意義已經(jīng)同中文的基本意義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就用“犬、豬、亀、鬼”這四個已在日語中被廣泛使用的日語漢字來探討中日文化的差異,加深大家對日語語言和文化的了解。
[關鍵詞]象征意義 文化 心理 差異
日本人的姓里有許多帶有“犬、豬、亀、鬼”這樣的漢字。帶有“犬”字的如:“犬養(yǎng)”、“犬塚”、“犬伏”等;帶有“豬”字的如:“豬熊”、“豬家”、“豬田”、“豬原”等;帶“亀”字的有:“亀井”、“亀岡”、“亀島”、“亀田”、“亀鷹”、“亀谷”、“亀野”、“亀山”等;帶“鬼”字的有:“鬼塚”、“鬼丸”、“鬼村”、“鬼頭”等。中國人看到這些姓,感到不可思議,而且不會留有什么好印象。但孰知,這幾個漢字傳到日本,變成日語以后,在意義和文化心理上都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犬(狗)”是日本人的寵物和朋友,許多人家里都養(yǎng)著狗,他們非常的愛狗。無論清晨還是黃昏,你都可以看到許多人在遛狗,與狗嬉鬧、逗樂。滿街都是狗醫(yī)院,狗死后還有專門的墓地。當聽說中國人吃狗肉時,他們幾乎個個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珠子吃驚的都要蹦出來。日本人的“狗道”一是忠實、二是勇敢,這同他們自古以來崇尚武士道精神殊為契合。而且狗又頗通人性,善解人意。因此在日語里,“狗”雖有一部分與漢語相似,比如它也有類似“走狗”、“狗腿子”這樣的意思,而且還有“犬に論語(對牛彈琴)”、“犬死(沒有價值的死)”等這樣的創(chuàng)造,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程度,都遠遠不及漢語。更重要的是在日??谡Z中,諸如中國人那樣隨時隨地以狗調(diào)侃、喜笑怒罵的現(xiàn)象是根本見不到的。中國人在酒醉肉飽之余,偶爾也會念叨起狗的好處,諸如聰明、通人性之類,但在大多數(shù)場合,狗總是作為人們抨擊、咒罵、貶斥和嘲弄的對象而存在。漢語里,咒罵狗的詞語多如牛毛,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勢”、“喪家之犬”、“走狗”、“狗咬狗”、“狗腿子”、“人摸狗樣”、“狗屁不通”、“狼心狗肺”、“狗血噴頭”等。總之,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小人”、“勢利”、“幫兇”、“假冒偽劣”、“十惡不赦”的代名詞。與此相反,日本人對狗向來是心懷憐愛,從來沒有人把它同人類的惡性和劣根性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頭腦里并無貶狗的先入之見。大概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日本人根本無法理解魯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豬”與“豚”這兩個字在漢語里是同一意思(古漢語里略有區(qū)別,“豚”為小豬),在日語里卻有重要區(qū)別。“豬”指野豬,業(yè)主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深山里僅次于狼的一種既令人生畏又十分強壯、受到尊重的動物,是勇敢奮進的象征,日語里有“豬突猛進(不顧前后左右一直前進)”這樣的慣用語。而“豚”呢,指的就是一般的肉豬,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豬,象征意同漢語,一是笨,二是懶,三是肥。
“亀(龜)”是日本人非常喜愛的動物之一,是吉祥,長壽的象征,這可能是受中國古代漢語及古代思想影響的緣故?,F(xiàn)在在日本的許多商店里都有龜出售,造型小巧、精致、可愛,日本人還常拿它作為禮物送人。日語里有“亀の甲より年の功(姜是老的辣、人老閱歷多)”這樣的慣用語。但是現(xiàn)代中國人一想到龜,就有晦氣之感,因為“龜”不是一個好字眼。例如,某個人的妻子有外遇,就罵此人是烏龜。凡與龜有關的詞語,像“龜兒子”、“龜孫子”等,都是罵人的字眼。
“鬼”在漢語,日語里的字形完全相同,但意思卻有同有異。漢語里的“鬼”幾乎都帶有貶義,如:“煙鬼”、“色鬼”、“吝嗇鬼”、“鬼頭鬼腦”、“鬼鬼祟祟”、“鬼把戲”、“鬼怪”、“鬼混”、“鬼話”等。日語里也有帶貶義的“鬼”,如:“鬼婆(狠毒的老太婆)”、“鬼女(殘酷的女人)”、“債鬼(討債鬼)”、“悪鬼(惡鬼)”、“鬼畜(殘酷無情的人、忘恩負義的人)”。但是,日本的“鬼”與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鬼”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存在,也沒有那么令人憎惡和可恨,他們不太忌諱“鬼”字,有些“鬼”甚至還有褒義的色彩。
在日本的一些民間傳統(tǒng)活動中,常常出現(xiàn)由人扮演的涂有紅色的“赤鬼”或者“青鬼”,他們的角色是在活動中大鬧一番,弄得小孩子大哭大叫,從而把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日本佐渡島的“鬼太鼓”非常有名,夏季在那里還舉行世界大鼓匯演?!肮硖摹笔且环N民樂,日語“太鼓”是漢語“大鼓”的意思,“鬼太鼓”就是扮演成“鬼”的演奏者敲打大鼓的意思?!肮硖摹惫穆曧懥?悅耳動聽,敲打的姿勢也雄壯可觀。因此每年佐渡島的“鬼太鼓”都吸引著大批游客?!肮硖摹敝械摹肮怼睕]有不好,不吉祥的意思。
在人世間,懷抱各種特殊才能的人比比皆是,日語里有“天才”、“秀才”、“奇才”、“鬼才”之說,這其中以“鬼才”為最高境界,這與漢語里“鬼才”的說法意思較為相近。日語里用“鬼”來表示“超人”的能力,其用法很多,如:
鬼コーチ——很嚴厲的教練
鬼監(jiān)督——厲害的導演
鬼將軍——可怕的將軍
仕事の鬼——一味埋頭工作的人
勝負の鬼——對比賽著迷的人
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從漢語的感覺上看,上述詞語都有點兇殘的色彩。但是在日語里,即使被人稱為“鬼コーチ”、“鬼監(jiān)督”、“鬼將軍”,人們也一點不會生氣,因為這里的“鬼”是“嚴格忠于職守”的意思。另外,下面的幾個詞語也沒有貶義,“鬼ごっこ(捉迷藏)”、“餓鬼大將(孩子頭兒、淘氣大王)”、“鬼子母神(愛子女神)”。漢語里的“鬼子”是對侵略我國的外國人的憎稱,例如說“日本鬼子”、“洋鬼子”;而日語里的“鬼子”與漢語含義不一樣,指“不像父母的孩子”或“生下來就有牙的孩子”。漢語里有“鬧鬼”一詞,這時日語說“お化けが出た”,而不說“鬼が出た”?!挨薄庇小肮怼薄ⅰ把钡囊馑?。順便提一下,漢語的“妖精”和日語的“妖精”意思不大一樣,在高度贊揚某個少女表演精彩時,日語可以用“妖精”一詞,一般可以漢譯為“仙子”、“仙女”等。
參考文獻:
[1]加藤主稅.日本語七変化.中央公論新社.
[2]森三樹三郎.中國文化と日本文化.人文書院.
[3]楊得峰.漢語與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