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教學自學能力的最佳時期。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初步達到自主學習的能力。
針對初中的學生的學習已由依賴型轉向獨立型的這一特點,具體實行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領讀自學階段
由于初一新生還沒有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此時讓他們看書預習,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滿足于死記硬背定義、公式、法則,不會對前后知識進行聯(lián)系、分析、歸納,更談不上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所以,開始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式的指導。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看書呢?首先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課本中知識的編排結構:(1)從舊知識或實例引入新課題。(2)給概念下定義或引出定理、公式、性質、法則。(3)應用舉例。指導看書時,首先是引導學生泛讀,其次是精讀。閱讀的重點放在概念的形式及對概念的剖析上。對典型例子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每一步驟和根據(jù)以及作用,都必須細看細想。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帶著簡單的問題來看書。
二、啟發(fā)自學階段
這個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列出導讀提綱,提綱中必須體現(xiàn)出本課將要學習的主要知識點、要研究的例子及需完成的預習作業(yè)。同時提出本課的重點及關鍵,讓學生帶著問題按導讀提綱進行自學和嘗試完成預習作業(yè)。
在這一階段后期,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基本養(yǎng)成了自學的習慣。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將自己弄不明白的問題拿到小組中進行研究、討論,并通過互相檢查、互相監(jiān)督提高自學的效果。
三、自讀自學階段
自學的過程應是一個“從扶到放”“從教到學”的過程。多數(shù)的學生在初二時,獨立愿望非常強烈,這時他們所學習的內容正在逐漸深入,而他們的心理也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形成了獨立意識,開始用自己的觀點看問題。因此,這時正是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由于前一階段的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就算老師不布置,學生也知道預習的重點和預習的方法。同時還知道需要做哪些嘗試練習,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課前自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掌握,課上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師給予補充完善。接著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及方法進行總結,最后教師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檢測。
學生通過自學,在課前已基本掌握新課內容,課上聽課就能抓住重點和難點。而教師也可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