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哲
摘 要:新課標下語文閱讀課該如何進行,教師該如何調整教學行為,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關心的。根據(jù)自身的、實踐和探索,試從課堂預設、師生互動、人文熏陶三方面提出一些做法和想法,與同行們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 語文閱讀課 教學行為
根據(jù)自身的學習、實踐和探索,筆者試從三方面談談新課標下語文閱讀課的新型教學行為。
一、追求彈性預設,共享生成美
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亟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情為依歸,以相機誘導為手段的優(yōu)化的設計。
例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沒有迫使學生順著“常規(guī)”設計一小步一小步解析課文,而是讓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復述情節(jié)的基礎上作課堂交流:我來做做評論家——評其中的一個人物,說出你的好惡及其理由。在交流時,有一位學生認為:文中的那兩個騙子很聰明,因為他們善于利用皇帝和大臣們的心理弱點來賺取很多的錢財。我馬上進行了引導式地提問:“那個騙子真的很聰明嗎?”并且有意識地把“聰明”二字讀了重音,有學生馬上體會到了這叫“狡猾”。這個處理,及時扭轉了學生價值觀上的誤區(qū),把混沌中的學生領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應當對教材有獨特的處理和整合,在尊重學生質疑、求疑的基礎上,設計靈活的板塊,教學中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穿插變化,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二、倡導師生互動,共享和諧美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無時無刻影響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個性得以張揚,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學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和諧境界。
平等始終是一種介入對話的姿態(tài)。當教師作為平等對話者,傳遞自己的理解、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時候,對學生的影響和感召是巨大的,具體來說:
1.教師先要用心去浸潤文本
教師首先是文本的讀者,是閱讀的主體,要反復不斷地觸摸文本,深度參與,去思考、質疑、查閱、創(chuàng)造,而決不停留在抄寫教參、教案集上已設計好的,做“傳聲筒”。
2.師生平等介入與文本的對話
師生平等對話,是對傳統(tǒng)語文反思的結果,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進步。這種“平等對話”,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你問我答,它更意味著師生共同參與、傾聽、表達、探討、溝通、評價、欣賞,強調的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圍繞文本進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對話的收獲。
三、喚醒生命情感,共享人性美
《語文課程標準》把“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列為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并指出通過閱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睆娜祟惤逃?在相當歷史時期,都有情感教育的傳統(tǒng),如儒家文化傳統(tǒng),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傳統(tǒng)。
就語文教學而言,《語文課程標準》是目前最具有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性文件。走進新課程,必須內化其中的理念和思想,更必須有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這將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帶給我們很多的困惑,但我們必須堅定而熱情地走下去。
作者單位:竇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