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買個四合院只花2.5萬
魯迅先生1912年5月到北京任職,開始了他10余年的“京漂”生涯。我們知道現今北京的房租不便宜,但在90多年前的民國時期老北京,像魯迅這樣的“京漂”族并不需要為住房而昔廟。
魯迅在北京租過房,也買過房。剛到北京時,魯迅住在他的作品里經常出現的s會館,即山會邑館。魯迅在山會邑館寫出了他的成名作《狂人日記》等作品。北京歷史上有許多會館,大多是京官為了方便家鄉(xiāng)讀書人來京應試及候補官員暫住捐建的,同鄉(xiāng)求居例不交租,或只交很少一點管理費,魯迅當時交的租金也不多。
到了1919年,為了全家團聚,魯迅和周作人花了3675元買下八道灣11號一座“三進的大院子”。1924年,魯迅花不到1000元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的一套四合院。中國歷史上貨幣的購買力以米價來衡量最為可靠。1919年、1924年北京的米價每百斤平均價格分別為5.35元和7.94元。這就是說,八道灣房產約值7萬斤米,以現在米價2元一斤來算,大概值14萬元錢。同理,西三條四合院房價約值12500斤米,相當于現在的25000元。魯迅的收入,包括教育部月薪300元及稿費、講課費。這樣看來,八道灣房產約需魯迅一年的工資,而西三條四合院只值兩三個月的工資。
也許有些人會說,魯迅收入較高,難以看出通常行情。據著名社會學家陶孟和先生主持的調查,1927年北平小學教員月薪是38元至50元,年薪大約是500元,買西三條四合院那樣的房子,兩年工資就行了。而小學教員的生活,在當時被認為“素稱寒苦”,只能算是最普通的工薪階層。
那么,租房情況又如何呢?1923年8月,周氏兄弟失和,魯迅搬出八道灣,在磚塔胡同租住了3間房,月租8元,按當時的米價,約值100斤米,平均每間租金為30多斤米。1927年北平小學教員每戶住房平均4間,房租平均6元,每間租金約值15斤米。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
從歷史上不難看出,自晚清至民國約數十年時間內,北京房租相對穩(wěn)定,大致是每間房月租十幾斤米。南于房租和房價正相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房價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
(季清波薦自《家庭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