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子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這是蘇聯(lián)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句名言。保爾身殘志堅、頑強奮斗的精神以及這句名言所闡述的至高無上的生命意義,曾經(jīng)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祖國強盛而拋頭顱、灑熱血、獻終生。
從歷史的深處,有一位“中國的保爾”向我們走來,他就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楷模、黨的好兒子、軍工專家吳運鐸。這位老英雄抗戰(zhàn)時期投身革命,為研制炮彈多次負傷,九死一生,落下終身殘疾,但他無怨無悔,樂觀向上,以超乎常人的堅忍不拔的毅力繼續(xù)戰(zhàn)斗在軍工事業(yè)第一線,用忠誠和堅強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那些并不遙遠的故事,或許正是需要我們共同追尋的閃光足跡。
為了革命,他付出了什么?
吳運鐸,祖籍湖北武漢,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鄉(xiāng)。早年曾在安源煤礦、湖北大冶源華煤礦做童工、當學徒,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箲?zhàn)爆發(fā)后,他和志同道合的三位同伴奔向皖南云嶺,參加了新四軍。穿上了粗布軍裝,鏡子面前看著自己的模樣,年輕的吳運鐸充滿了自豪感。他暗暗地警示自己:吳運鐸,你已經(jīng)是一名革命軍人,從今天起,你肩負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斗爭的重大使命!
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子恢和吳運鐸談話。先是簡單介紹了我軍的光榮歷史,又談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最后說:“你是機電工人,會修槍,會做炮,我們部隊正缺槍,你還是去兵工廠做槍吧!”還再三囑咐他:拿槍和修炮、造槍都是革命的需要。你們是技術(shù)工人,應該到那里發(fā)揮自己的專長,為革命做出貢獻。于是他被分配在司令部修械所工作。
吳運鐸當時其實根本不會修槍,兵工這一行對他來說太陌生了。但他想,我投身革命隊伍,就是要跟黨走,聽黨的話。為了革命,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懂不會的東西是可以學會的。1939年5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更抱定“把一切獻給黨”的決心,忘我地投入工作。
為了革命,幼時因家貧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便輟學的他,在革命隊伍中邊實踐邊學習,自修了機械制造專業(yè)基礎(chǔ)理論,成為修槍造槍造子彈的行家里手,先后在新四軍二師軍械制造廠和新四軍兵工廠擔任技術(shù)員、副廠長、廠長。沒有資料,沒有材料,沒有廠房,他和戰(zhàn)友們克服重重困難,開動腦筋,用簡陋的設(shè)備研制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fā)射架,在抗日戰(zhàn)場上發(fā)揮了消滅敵人的作用。由于敵人重重封鎖,研制子彈沒有火藥原料,他們想方設(shè)法找代用品,將紅頭火柴的頭刮下來,用酒精泡開,制成火藥;沒有酒精,就用老燒酒蒸餾后代替酒精使用;制造彈頭材料更缺,他們試著把鉛融化了注入模型做彈頭,鉛不耐高溫,后改用銅元,放在彈頭鋼模里壓成子彈頭,里面灌上鉛,才試驗成功。為制造軍用機床,他組織大家用廢鐵堆里找到的幾節(jié)切斷了的鋼軌,中間鉆洞安裝上模型,然后把鐵軌定在案上,算是代用的“沖床”了……在簡陋的條件下生產(chǎn)出一批批步槍、子彈,運往前線,去消滅侵略者。這就是吳運鐸為代表的革命戰(zhàn)士創(chuàng)造的奇跡。無怪乎史沫特萊參觀了他們的兵工廠后,大聲說:“吳運鐸同志,我以一個國際友人的名義,向你表示敬意!”
為了革命,為了試制各種彈藥,吳運鐸三次負傷,炸瞎了左眼,炸斷了左手的四根手指,炸壞了右腿,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無數(shù)傷疤。第一次負傷是在1939年,啟動發(fā)動機時沒有抓牢手柄,手柄落在左腳上砸破了一個小傷口,誰知得了破傷風,差點丟了命。第二次負傷是在1941年,這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一年。兵工廠化整為零,吳運鐸率領(lǐng)的小分隊主要負責子彈生產(chǎn)。在“茅屋工廠”,他親自動手,將收集來的舊炮彈引信上的雷管拆卸以備用,突然,一只雷管在他左手里爆炸了,頓時他被炸成了血人……數(shù)十年后,他回憶說:“我知道這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我要自己做這工作,因為我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在危險的時候,應該站在大家的前面,不能把危險的工作推給別人?!钡谌呜搨?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7年,解放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反攻階段,當時我軍急需選擇有重工業(yè)基礎(chǔ)的城市,建設(shè)一個有煉鋼、炮彈、火藥等門類的聯(lián)合兵工企業(yè),黨中央將目標鎖定在大連。這年春天,由于左眼里的彈片無法取出,吳運鐸常常頭暈失眠,非常痛苦。組織上安排他和妻子陸平來大連休養(yǎng)。聽到要建兵工企業(yè)的消息,作為軍工專家的他怎能安心靜養(yǎng)?他堅決請求恢復工作,獲得批準。在一次進行炮彈爆炸試驗中,他再次被炸成重傷:左手腕骨頭被炸斷,右腿膝蓋下被炸爛一半,右眼蹦進一粒彈片,傷口流血不止……
為了革命,吳運鐸和他的戰(zhàn)友們,建成我軍第一個軍械制造車間并首次制造出步槍,制造出我軍第一批平射炮和槍榴彈,制造出42厘米口徑、射程可達4公里的火炮,研制了拉雷、電發(fā)踏雷、化學踏雷、定時地雷等多種地雷,在只有8個人的條件下,年產(chǎn)60萬發(fā)子彈……為了革命,吳運鐸九死一生。然而他說:“豐碩的勝利果實,是需要戰(zhàn)士的鮮血澆灌的。”
在和平年代,他做了些什么?
新中國誕生一個多月后,黨組織送吳運鐸去蘇聯(lián)治療眼疾。
莫斯科郊外50公里處的松林療養(yǎng)院,風景秀麗,十分宜人。吳運鐸在這里休養(yǎng)了20多天,便開始接受治療。這時,他的左眼已完全失明,右眼也不好,長期紅腫流淚,看東西頭昏。身上共有幾十處傷口,有許多炸彈的小鐵片都沒有取出來,已經(jīng)和肌肉長到了一起了。腿上的關(guān)節(jié)因為長期被石膏繃帶固定,已經(jīng)硬化,走起路來都是直的。對于來自中國的英雄,蘇聯(lián)政府和人民予以熱情歡迎,派出最好的醫(yī)生為他治病。經(jīng)過手術(shù),他右眼內(nèi)殘留的彈片取了出來,恢復了視力。隨后,又安排他醫(yī)治腿關(guān)節(jié)毛病和神經(jīng)衰弱癥。
一段時間后,吳運鐸身體狀況日漸好轉(zhuǎn)。蘇方安排他參加了五一節(jié)紅場觀禮,參觀了盼望已久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還見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達雅?!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他1943年就反復讀過,那種感動和震撼仿佛還在心間。尤其令他佩服的是,保爾無限忠誠地對待黨的事業(yè),在戰(zhàn)場上是無畏勇敢的戰(zhàn)士,在建設(shè)中又是一個出色的勞動者。保爾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吳運鐸不斷上進,特別是在他負傷的日子里,保爾就是他心中的榜樣,千百倍地增強了他斗爭的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參觀博物館后他在紀念冊上留言:“保爾,你給了我們中國人民無窮的勇氣和力量,使我們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和一切敵人?!?/p>
吳運鐸和保爾的經(jīng)歷有那么多相似之處,在蘇聯(lián)友人眼里,在中國人民心里,吳運鐸就是“中國的保爾”。
1951年,吳運鐸作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特邀的全國勞模代表,參加了國慶觀禮。10月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介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兵工功臣吳運鐸》的長篇報道。10月11日,吳運鐸應全國總工會的邀請,在總工會作了三個小時的專場報告,講述了自己怎樣從一個窮苦孩子當上了煤礦工人,又是怎樣從一個普通工人參加了新四軍,為革命修槍修炮到造槍造炮,三次光榮負傷,在身上、腿上、頭皮上、耳朵上,共有30多處傷痕,體內(nèi)至今還留有20多塊和肉長在一起的彈片,嚴重地損傷了身體,左手炸掉四個指頭,左眼球被摘除,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貢獻了自己的一切……臺下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從此,“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的名字傳遍了神州大地。
新中國成立后,吳運鐸歷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主持多項兵器科學研究,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軍工人才,為國防現(xiàn)代化和改善部隊裝備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使吳運鐸聲譽鵲起、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的原因并不是他在軍工領(lǐng)域的成就貢獻,而是緣于一本書的出版。這本書就是吳運鐸所寫、1953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把一切獻給黨》。
這是一本勵志之作,是吳運鐸通過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廣大青少年談人生意義的通俗讀物。這本書于1953年7月第一次印刷出版后,立即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出版不到一年,就四次印刷,印數(shù)達200萬冊。十年間陸續(xù)幾十次印刷,總印數(shù)達500多萬冊,還被翻譯成俄、德、英、蒙、日、朝鮮等六種文字,介紹到國外,創(chuàng)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跡。當時,全國機關(guān)、工廠、學校、商店都開展了學習活動,有的工廠、學校還組織了“吳運鐸小組”“吳運鐸班”“保爾班”等等,開展勞動競賽、學習競賽。青年們把它當成生活教科書,書中充滿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讀者。其中有的章節(jié)如“勞動的開端”“把一切獻給黨”還被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
吳運鐸參加革命前連小學也沒讀完,又身體傷殘,怎么會想到要寫書呢?這事說起來還是全國總工會的功勞。自從1951年吳運鐸為全國總工會作首場報告會后,《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先后介紹吳運鐸的事跡,通過報刊、電臺,他的事跡廣為流傳,一時成為人們傳誦的英雄。為使大家更詳細地了解“中國保爾”成長的道路,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賴若愚建議吳運鐸寫本自傳體的書。吳運鐸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拿筆桿不同于拿槍桿,我哪會寫書呢!”賴若愚說:“你能行,寫吧。你的報告錄了音,我派人先幫你整理整理?!彪S后,工人日報社的編輯任家棟來到吳運鐸身邊,幫助工作。自己經(jīng)歷的事,寫起來很順手,經(jīng)過半年時間,吳運鐸完成了初稿。同時,何家棟負責修改潤色,中央美術(shù)學院的羅工柳、王式闊、尚滬生負責插圖,同心合力,《把一切獻給黨》終于成功付梓。
《把一切獻給黨》是吳運鐸前半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思想境界、人格風范的真實寫照,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發(fā)揮了革命人生觀教育的巨大作用。雷鋒生前最喜歡讀的書有兩本,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本就是《把一切獻給黨》。雷鋒說,保爾和吳運鐸是每個年輕人學習的榜樣,我要像他們那樣去做。
吳運鐸雖然肢體傷殘,但卻有一顆愛黨愛國的赤子之心。他總是用滿腔熱情對待工作,對待同志,鼓勵年輕人樹立遠大志向,刻苦學習,鉆研業(yè)務,勇攀科技高峰。在二○二所當所長的時候,他要求大家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科學本領(lǐng);鼓勵青年去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上課,充實提高自己。研究所晚上經(jīng)常加班,他雖然身體不好,陰天下雨時渾身疼痛難忍,但還是堅持常住在所里,和大家一起加班。他說:“世界上總有這樣一種人,為了別人的幸福,總是把自己的痛苦掩蓋起來。像卓婭、舒拉、劉胡蘭、保爾·柯察金、黃繼光等,為了別人的幸福,勇于作出犧牲。他們都比我年紀小,他們都是我的榜樣。”
上世紀60年代初,外國有一項專利權(quán)要賣給中國,價格為40萬美元。中國外貿(mào)技術(shù)進出口公司不大懂這項專利的作用,就打報告讓五機部審查。五機部有關(guān)部門把報告轉(zhuǎn)給了吳運鐸。他看了報告和文件,認為國家資金這么困難,花這么一大筆外匯買這樣一個專利,實在大可不必,趕緊叫秘書打電話:“不要買!”他對有關(guān)同志說:“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完全可以研制這個東西,不要啥都買外國的??谷諔?zhàn)爭時期,我們一無所有,條件很差,都能造出槍支、子彈、地雷、炮彈、大炮;今天,有科技力量,有較多的技術(shù)資料和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難道還制不出來這個玩藝嗎?”經(jīng)過思考掂量,他主動請戰(zhàn),把任務交給我吧!結(jié)果,從設(shè)計圖紙到走向靶場進行實彈射擊,他和同事全力拼搏,只用了28天,就攻克了這個難題,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筆經(jīng)費。
在“文革”中,吳運鐸也受到了沖擊,被扣上“假勞?!钡让弊?下放五七干校??墒?真正的戰(zhàn)士是不會喪失斗志、虛度年華的。年過半百、一只眼瞎著、一條腿瘸著、患有嚴重哮喘病的他,不管干活多累,只要有空閑時間,就爭分奪秒地讀書學習,戴上老花鏡,先后讀《毛澤東選集》四遍,《魯迅全集》兩遍,還讀了一些文史書籍,抽空還做數(shù)學題,并主動幫助生產(chǎn)隊搞科學試驗,從煤矸石里提煉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急需的氮肥。
粉碎“四人幫”,吳運鐸重新走上領(lǐng)導崗位。這一時期,繼續(xù)領(lǐng)導軍工科研的同時,他更多關(guān)心的是青年的思想狀況,因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經(jīng)歷“文革”,有些人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信仰動搖了,在個人工作、生活、前途上缺乏應有的信心。對此,吳運鐸憂思濃濃。1980年,他寫了《和青少年談道德修養(yǎng)》一書,為孩子們廓清了認識迷霧。對那些向他求助的殘疾青年,他往往像父親、祖父一般,予以特別的理解和關(guān)愛,為他們指點正確的人生道路。1982年被批準離休后,吳運鐸不顧年老體衰,全身心地投入青少年教育工作當中,時間安排得比上班還緊。從6月18日到8月18日,剛離休的這兩個月內(nèi),他在北京市的學校、部隊、商店等處共作了39場報告。熟悉他的人說,他這是在拼老命哪!
有一次,他和賀龍元帥夫人薛明交換看法,打算從根子上治一治青少年的“信仰危機”癥。他們開出兩個“藥方”:一個藥方是革命的老一輩要傳幫帶,大講革命傳統(tǒng),大講共產(chǎn)主義人生觀,通過現(xiàn)身說法,正面引導孩子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激勵他們踏踏實實地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奮斗;另一個藥方就是努力幫助他們(尤其是殘疾青少年)解決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困難。1983年,他還和高士其、孫敬修等老人,聯(lián)合倡議發(fā)起成立“北京市關(guān)心青少年教育協(xié)會”,把關(guān)心教育青少年當作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直至生命的終點。
英雄無言,歷史呼喚什么?
1991年5月2日,吳運鐸因病逝世,享年74歲。逝世前一天,國家民政部、人事部、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授予他“全國自強模范”稱號。那一天恰好是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早在1983年病重期間,吳運鐸就立下遺囑:后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不保存骨灰。
在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時候,他說:“爹親娘親,不如黨親。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假若我能返老還童,假若我有來生來世,我還要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永遠跟黨走,把一切獻給黨!”
忠誠可感,天地為之動容!
他去世后,據(jù)說由于級別的原因,遺體未能覆蓋黨旗。但是,歷史可以作證,吳運鐸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優(yōu)秀的兒子!
唁電、信函,從全國各地雪片一樣飛來,表達著對這位老英雄的深切緬懷和由衷景仰。他的妻子陸平默默地翻檢著這些紙頁,悲痛的心得到一些安慰。
英雄已去,精神長存;浩歌一曲,穿越時空。
或許,20多年前的那個定格的歷史場景,從某種意義上就詮釋著一種精神的傳承。1983年3月3日,身殘志堅的“優(yōu)秀團員”張海迪在北京見到了66歲的吳運鐸。那天陽光和煦,春意融融。吳運鐸從記者口里得知張海迪特別想見他,便興致勃勃地趕到她住的萬年青賓館。張海迪坐在輪椅上,激動地握住吳運鐸的手,說:“吳伯伯,您好!您身體好嗎?”吳運鐸害怕海迪站起來吃力,向前緊走兩步,說:“好!好!你身體怎么樣?吃飯好嗎?”海迪忙答:“我好!我好!”然后,說出她埋藏在心底許久的話:“這些年,我非常感謝您,是您的《把一切獻給黨》那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最初,我也覺得自己不行了,不中用了。后來,看了您寫的書,心想,您老受了傷,幾經(jīng)磨難,還繼續(xù)戰(zhàn)斗,又搞創(chuàng)作,使我非常感動?!眳沁\鐸鼓勵海迪:“要樂觀!”海迪堅定地說:“對!多少年來,我就是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作為精神支柱才生活到今天?!辈⒈硎?要向吳運鐸學習,準備寫一本自傳體小說。
幾天后,吳運鐸給張海迪寫了一封信,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這些天,我時常想,我們的時代,的確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就使得不僅僅是健康的人們,就是殘廢的人,只要他有一顆強烈的振興中華的心,就都能為國家做出貢獻,青年人更是這樣?!薄拔覀儠r代的青年人,都有遠大的理想。而只有具有遠大理想的人,他的精神才永遠是充實的。這理想,就是為人民的幸福,為國家的富強而奮斗,而獻身?!?/p>
張海迪學習繼承了吳運鐸的革命精神,她的人生之路同樣是不平凡的。
歷史呼喚什么,答案應該毫無疑問。呼喚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呼喚革命的理想主義情懷,呼喚無私奉獻的精神,呼喚堅強正直的品格,呼喚對革命歷史敬謹?shù)膽B(tài)度,呼喚對人民英雄永恒的景仰。
這些,可都是民族魂魄的元素和基因哪!
編后:在本期刊物策劃組稿編排設(shè)計期間,本刊編輯部派專人去北京“吳運鐸紀念館”參觀學習,查找資料,得到紀念館的大力支持。紀念館位于北京豐臺區(qū)東高地,與“雷鋒資料展覽館”同在一處,分別陳展,1991年8月正式開展。盡管紀念館占地面積比較小,條件還比較簡陋,但其收藏展出的圖片和實物資料都非常珍貴,濃縮了吳運鐸光輝的一生。英雄已去,精神永存。編輯柳子的文章,我們感動而感奮,相信您讀過之后,也會從中獲得教益和啟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