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人物檔案:
1938年出生在延安,1958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1963年畢業(yè)后,分配到新疆某部研究所工作。在“文革”期間,其父羅瑞卿受到迫害,羅箭也未能幸免。1970年,他轉業(yè)到四川南充當工人,1976年落實政策后重返新疆。1978年,調(diào)國防科工委機關工作,1996年,從解放軍總裝備部后勤部副政委崗位上退休。
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
羅瑞卿身高一米八二,被毛主席稱為“羅長子”。因為高大,就有安全感,多年來,他一直在毛主席身旁擔任安全保衛(wèi)工作。他的兒子評價父親的工作是“緊張了一輩子”。
安全保衛(wèi)人員給人的印象總是“威嚴得可怕”,何況是公安部長。但在兒子羅箭眼里,羅瑞卿是一位情感非常豐富、有愛心的人。
在父母的影響下長大
做羅瑞卿的兒子,很有面子
71歲的羅箭看上去依然是一位帥哥。不過,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老帥哥了。羅箭話語不多,但很有味。
羅箭在北京讀小學時,公安部的一位副部長曾到他們學校作傳統(tǒng)教育演講。學生遞條子要副部長講過去的一次戰(zhàn)斗,副部長就說了清風店戰(zhàn)役。副部長特意補充了一句,“那次戰(zhàn)役是你們當中一位同學的父親指揮的?!蹦俏煌瑢W指的就是羅箭。小羅箭聽到這話時,故意不搭理。搞得臺上臺下都朝他看了約一兩分鐘。這時,他才晃晃悠悠慢條斯里站起來,“我的父親是羅瑞卿。”臺下響起了掌聲。
就這么一個故事,羅箭只用了幾句話,就說完了,頑童心靈的淳樸與真實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空間。
羅箭說自己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長大的,或者叫在父母的陰影下長大的,有時候自己覺得是這樣。
“你看介紹我時怎么介紹?就說羅箭同志不就得了嗎,還要加個后綴,羅瑞卿之子。我這一生都沒有脫離父母的影響。當然,這個其實也是我們的財富,我覺得我們從父母的身上學習了很多。我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劉少奇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
“做羅瑞卿的兒子,很有面子。”可是,羅瑞卿并沒有給7個子女多少面子。“父親過去的輝煌歷程,他從來都不主動說,我們聽到的,只是從別人嘴里傳來的?!绷_箭說完,聲音突然停止。他講話時,喜歡突然站起來,壓低聲音,大家禁不住仰起頭,生怕錯過每個字。然后他又會猛地坐下來,停頓。
老人退休前是解放軍總裝備部后勤部副政委,少將。一位近半個世紀的軍人。一位老帥哥。
大難不死的父親卻因一次“圍剿”
導致笑神經(jīng)壞掉
羅箭說關于父親大難不死的傳說,他知道有三次。第一次是父親出生時遭受難產(chǎn)。第二次是1931年中央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的觀音崖戰(zhàn)斗,子彈穿過他的口腔飛出,左側的顳頜關節(jié)被擊穿,血涌不止。手術后又并發(fā)大葉性肺炎,最終死里逃生。毛澤東說,父親是閻王點了名都不去報到的人。第三次是在“文革”中,他從三樓窗戶縱身跳下,摔傷了右腿,后來去掉了股骨,造成終身殘疾。
父親一直做安全保衛(wèi)工作,經(jīng)常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因此給人的印象就是特別威嚴,有的人甚至夸張地說父親不會笑,其實是父親的笑神經(jīng)壞了。第二次反“圍剿”,子彈穿過父親的口腔,顳頜關節(jié)復位時沒有抬起來,落下嘴不能張大的毛病,后來給父親做手術的醫(yī)生還專門給大家做了解釋,說父親為什么沒有笑容,其實不是他不想笑,而是他不能笑。其實父親內(nèi)心極其細膩,充滿感情。
1976年7月6日,朱德同志逝世。父親決定第二天從福建返回北京。然而,就在他準備走的7月7日中午,因為意外飛行事故,皮定均(福州軍區(qū)司令員)殉職。父親撫摸著覆蓋著黨旗的皮定均的骨灰盒,久久不肯離去。他決定推遲一天回北京,和夫人聯(lián)名給皮定均的夫人寫了一封唁函,說今天一早我們剛為朱老總離去而痛哭,中午聽到這不幸的消息,又痛哭……常坐在輪椅上的羅瑞卿,流著淚讓警衛(wèi)員推著他在走廊上不停地走,嘴里不住地說,他死得太可惜了!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逝世,爸爸堅持不讓我們攙扶,他的雙腿剛剛能站立,他拄著雙拐挪到毛澤東的遺體旁,久久地端詳著,泣不成聲。后來,他只要坐車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總要司機減慢車速,艱難地從座位上起身,朝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恭恭敬敬地行個軍禮。這不是演戲,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
父親的工作性質(zhì)
決定了他要緊張一輩子
1938年,在毛主席的指導下,父親撰寫了《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一書。毛澤東看完后,說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兩句話給他?,F(xiàn)在我回想起來,毛澤東用這種深奧的東方哲理,是為了表達對父親待人處事嚴厲無私的一個提醒。毛主席對父親的評價是準確的,確實也是父親突出的個性,而且一生未改……他很不懂得避開鋒芒去選擇一種中庸之道。有人給父親送禮物,爸爸不但不收,反而還要把人家的名字登記下來,在公開場合嚴厲批評。
父親以及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真的是我心中永遠的偶像。
父親是做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而且是直接負責毛主席的安全。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個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群眾白天要在天安門廣場組織游行,晚上舉行焰火晚會。那些活動毛主席幾乎都要參加,父親時刻都要站在毛主席身后,負責安全保衛(wèi)。毛澤東常常風趣地說:“羅長子在我身邊,天塌下來,有他頂著?!薄傲_長子往我身邊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p>
1959年6月,毛澤東回長沙游了湘江。為保衛(wèi)毛澤東的安全,根本不會游泳的父親在50歲時學會了游泳。毛主席每次坐飛機都是父親先試坐過了的,他就擔心出現(xiàn)意外。
父親當公安部長,這種工作不能沒有壓力,而且我斷定,父親的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要緊張一輩子。但是父親從沒有說過。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主要是防奸、防止叛亂,比現(xiàn)在一些單位的保衛(wèi)科、保衛(wèi)部的任務要廣泛得多,也重得多。父親和周圍的工作人員都跟我講過。當時主席跟他講,要接受蘇聯(lián)的教訓,蘇聯(lián)建國以后高級領導被刺殺、暗殺,列寧都被特務打了。
感覺和父親
靠得很近很近
羅瑞卿的嚴厲,同樣體現(xiàn)在治家和教育子女上。羅瑞卿因為工作忙,常常見不到孩子,便在墻上寫下他的要求。“學習必須是最好的,中學不許談戀愛,大學不許結婚”;“不許抽煙不許喝酒”;“一定要看毛選,一定要熟讀劉少奇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平時生活中也要按照這個做,這個就是標準……”
羅箭一直記得父親的一句叮嚀:“你們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他說:“我從小上學填表的時候,都是只填母親的名字,不填父親的?!绷_瑞卿不希望兒女靠父輩的蔭庇生活,他覺得孩子們應該自食其力,應該自己努力憑真本事成長。
“文革”中羅瑞卿受到迫害,身為國防科技工作者的羅箭被強令回到父親的四川老家,在一個繅絲廠當雜工。1977年羅瑞卿恢復工作。組織上考慮到羅瑞卿年紀大了,需要有個孩子留在身邊照顧,便讓他把羅箭調(diào)回北京,但羅瑞卿拒絕了:“現(xiàn)在國家正在搞建設,邊疆更需要小卿這樣的科技人員,讓他回來干什么?”于是,羅箭又被父親“送”到了新疆,一呆就是好多年……
采訪快結束的時候,羅箭還透露了一個“秘密”。他說,自己從小一直被稱作“羅小卿”,到現(xiàn)在除了公務用名外,他一直用的還是“小卿”這個名字。每當他想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就感覺和父親靠得很近、很近。
其實,在羅箭心里,父親就一直沒有走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