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慧 江新獻
【摘 要】 本文以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論及夢窗(吳文英)詞的十則評價為基點,試析靜安先生痛詆夢窗詞的深層緣由:即由于一味講究學(xué)習(xí)夢窗詞“澀”之一味,而又過分強調(diào)“用字不可太露”,流弊也由此而生。如冒廣生言:“光宣以降,為長短句者,務(wù)填難調(diào),用澀字,以詰曲聱牙相號召”。靜安先生之所以作如此嚴厲之聲,正是為了從根源上矯正詞壇不良之風(fēng)。
【關(guān)鍵詞】 《人間詞話》;清季四大家;吳文英;夢窗詞
一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一號覺翁,有詞集《夢窗甲乙丙丁四稿》流傳于世。因其長于以凄清形式展現(xiàn)生活之美,而這一形式又不易為人所接受,故后世對其詞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于元明兩代,既因流傳不廣又因其時多推崇五代、北宋之詞而幾至湮沒;清中葉后,即自周濟始,夢窗詞備受重視,被列為宋詞四家之一;清末至于民國初,夢窗詞更是一時無兩,有“近世學(xué)夢窗者,幾半天下”之說。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吳文英的評價總計十則,分述其淺薄、多用代字、詞之不工、寫景之“隔”、無豪放之情、歸于鄉(xiāng)愿耳等等,實難尋出一褒譽之詞,而吳文英也是《人間詞話》中除姜夔、張炎等人外受批判最多的詞人。在這十處中個人覺得最值得注意的是未刊稿中的一則,原文如下:
梅溪、夢窗、玉田、草窗、西麓諸家,詞雖不同,然同失之膚淺。雖時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棄周鼎而寶康瓠,實難索解。(《〈人間詞話〉未刊手稿?四》)[1]
“周鼎”言其珍,“康瓠”道其賤,其中之“近人”依靜安先生所處時期算來應(yīng)是指清季詞人,若他們棄周鼎而寶康瓠確令人費解,但果真如此邪?
二
詞之一體發(fā)展至清朝,已無如有宋一代繁華。清代詞派往往于唐宋覓一巨擘而為旗幟,如陽羨派之學(xué)于幼安,浙西詞派之奉白石、玉田為圭臬,常州詞派之推崇美成等。如上文所述,夢窗詞在晚清被推到了極為崇高的地位,其中又以清季四大詞人出力最勤。如吳熊和先生就曾指出:“清末崇尚夢窗詞之風(fēng)轉(zhuǎn)盛。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況周頤為晚清詞壇四大家,于夢窗詞皆寢饋甚深,倡導(dǎo)甚力?!?《鄭文焯手批夢窗詞》)[2]
清季四大詞人對夢窗詞的倡導(dǎo)首先從整理、??遍_始。王鵬運以虞山毛氏、秀水杜氏二刻本夢窗詞為宗,以正誤、校異、補脫、存疑、刪復(fù)為法,佐以他家詞選,編《夢窗甲乙丙丁稿》,其于《??眽舸霸~剳記》中云:
余與古微學(xué)士,校勘夢窗四稿、有與毛刻異文者,皆隨筆剳記,以決去取。既寫定,古微取據(jù)改各條,排次成篇,……己亥五月十六日,半塘老人記于校夢龕。(《夢窗詞》后)[3]
以校夢龕喻其居所,亦可見半塘用力之辛。
上文所引中古微學(xué)士即指朱孝臧,在與半塘老人共纂《夢窗甲乙丙丁稿》后,其又于戊申年(1908)完成二校,癸丑年(1913)完成三校,并據(jù)于嘉興張氏涵芬樓所得之明萬歷中太原張廷璋藏本《夢窗詞》,汰去誤入他人之作,增補毛刻本缺失之六十八首。古微循半塘所辟途徑,?!秹舸霸~》,前后歷三十余年,及至《彊村叢書》中所收四校而定本。
鄭文焯所著《夢窗詞校議》及收于《大鶴山人詞語附錄》的《夢窗詞跋》二篇已畿多勘誤之語,《手批夢窗詞》更是其數(shù)十年心血之所成。
夢窗詞的流傳及廣泛研究討論,此幾人所做的大量整理??惫ぷ骺芍^居功至偉。
其次,表現(xiàn)為對夢窗詞風(fēng)格的再認識。自南宋起,對夢窗詞之失就有云:“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沈義父《樂府指迷》)[4];“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昧。……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張炎《詞源》)[5]晦澀也就成了夢窗詞的硬傷。
但清季四大家卻極力反對此種說法,王鵬運云:“況夢窗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麗之才,幾如韓文、杜詩,無一字無來歷?!?《夢窗甲乙丙丁稿》跋)[3]即言夢窗詞所語并非晦澀難懂,每一字皆有其出處,自有利精煉文章,使其更富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能達到直抒胸臆所不能及的美感效應(yīng)。
鄭文焯亦于《大鶴山人詞語附錄》中云:“夫君特為詞,用雋上之才,別構(gòu)一格,拈均習(xí)取古諧,舉典務(wù)出奇麗,如唐賢詩家之李賀,文流之孫樵劉蛻……”[6]但在稍后文中言:“詞意固宜清空,而舉典尤忌冷僻。夢窗詞高雋處固足矯一時放浪通脫之弊,而晦澀終不免焉。”鄭文焯所云可視為較辯證的看法,有其利必有其弊,“無一字無來歷”若不知曉其來歷,則不免流于“掉書袋”矣。
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7]中又肯定夢窗詞“澀”的審美價值,云:
澀之中有味、有韻、有境界,雖至澀之調(diào),有真氣貫注其間,其至者,可使疏宕,次亦不失凝重。難與貌澀者道耳。
他認為夢窗詞的晦澀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而有“真氣貫注其間”,在閱讀時自應(yīng)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再看朱孝臧所言:
君特以雋上之才,舉博麗之典,審音拈韻,習(xí)諳古諧,故其為詞也,沉邃縝密,脈絡(luò)井井,縋幽抉潛,開徑自行,學(xué)者匪造次所能陳其義趣。(《夢窗詞集》)[8]
就是說夢窗詞實脈絡(luò)井然,若能將其貫通,自可得其中意趣。
在四家的倡導(dǎo)下,夢窗詞成了清季詞壇極力效法之偶像。如陳洵所言:
吾意則以周(邦彥)、吳(文英)為師,余子為友,使周、吳定尊,然后余子可取益?!蛑獙W(xué)詞者由夢窗以窺美成,猶學(xué)詩者由義山以窺少陵,皆涂轍之至正者也。今吾立周、吳為師,退辛王為友……(《海綃說詞》)[9]
三
既然夢窗在清季的地位如此之高,為何身處同一時代的王靜安卻對其如此深惡痛絕,而至有“君之于詞……尤痛詆夢窗”之語?
最為直接可見的原因是兩人的審美不同所造成的。夢窗作詞因循“音律欲其協(xié),否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否則成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沈義父《樂府指迷》)[4]他將唐詩自韓孟詩派以來的險怪晦澀的詩風(fēng)引入詞中,重新提倡“花間”的秾艷詞風(fēng),并在清真詞的藝術(shù)特征上做了新的生發(fā)。
而這些卻正是極力講究真境界、真感情、“語語都在目前”的王靜安所反對的。按靜安先生的審美趣味作品應(yīng)是“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tài)”(《人間詞話?五十六》)“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人間詞話?五十七》)若以如此眼光看因“澀”為美、講雕字、用典、音律的夢窗詞,讓他怎能生出喜愛感?
故評其“詞忌用替代字?!瓑舸耙韵?則用代字更多?!?《人間詞話?三十四》)“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人間詞話?三十九》)“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人間詞話?五十》)“謂夢窗砌字,玉田壘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歸于淺薄。”(《人間次甲稿》序)等等。
竊以為以上只是靜安先生對夢窗詞持否定性評價的表面原因,其深層理由又得從上文所引《人間詞話》未刊稿第四則說起?!敖藯壷芏Χ鴮毧叼?實難索解”,這應(yīng)該才是王靜安徹底批判夢窗詞的根本原因。
我們已說過清季詞壇以夢窗為至尊,作詞皆從之,在初期來說自然是美事,給詞壇帶來一股新風(fēng),一洗此前詞家重意輕聲律的弊端。但由于一味講究學(xué)習(xí)夢窗詞“澀”之一味,而又過分強調(diào)“用字不可太露”,流弊也由此而生。如冒廣生言:“光宣以降,為長短句者,務(wù)填難調(diào),用澀字,以詰曲聱牙相號召。讀之終卷,無可上口者?!?《定巢詞序》)[10]當(dāng)時之詞壇狀況由此可見一二。
面對此番景象,學(xué)術(shù)上一向不羈的靜安先生自然無法坐視不理。
再看其詞作《人間詞甲乙稿?序》,其托山陰樊志厚之言:
君之于詞,于五代喜李后主、馮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軒、白石外,所嗜蓋鮮矣,尤痛詆夢窗、玉田。謂夢窗砌字,玉田壘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歸于淺薄,六百年來,詞之不振,實自此始,其持論如此。(《人間詞甲稿》序)
文學(xué)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自夫人不能觀古之人之所觀,而徒學(xué)古人之所作,于是始有偽文學(xué)。學(xué)者便之,相尚以辭,相習(xí)以模擬,遂不復(fù)知意境為何物,豈不悲哉!茍持此以觀古人之詞,則其得失可得而言焉?!纤卧~人之有意境者,唯一稼軒,然亦若不欲以意境勝。白石之詞,氣體雅健耳。至于意境,則去北宋人遠甚。及夢窗、玉田出,并不求諸氣體,而惟文字之是務(wù),于是詞之道熄矣。自元迄明,益以不振?!辆~之體裁,亦與五代北宋為近。然君詞所以為五代北宋之詞者,以其有意境在。若以其體裁故,而至遽指為五代北宋,此又君之不任受,固當(dāng)與夢窗、玉田之徒,專事模擬者,同類而笑之也。(《人間詞乙稿》序)
“六百年來,詞之不振,實自此始”、“詞之道熄矣”,靜安先生之所以作如此嚴厲之聲,正是為了從根源上矯正詞壇不良之風(fēng)。當(dāng)然,王氏為收振聾發(fā)聵之效,挽狂瀾于即倒,所用之辭不免過于偏激,倒有幾分矯枉過正的味道了。
【參考文獻】
[1]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xué)論集[C].杭州: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9.
[3] 吳文英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 沈義父.樂府指迷[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張炎.詞源[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大鶴山人詞集跋尾[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 朱祖謀.彊村老人評詞[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 陳洵.海綃說詞[A].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 冒廣生.冒鶴亭詞曲論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鄧文慧(1986-),浙江蒼南人,研究生在讀.
江新獻(1984-),江西九江人,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2008級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