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德
摘要:道德內化是自我主動進行的,是自我主觀努力的結果,只有喚醒學生的自覺意識,才能有效地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需要。
關鍵詞:素質教育;道德內化;方法
在素質教育的研究中,人們對人的素質給予廣義的界定:“素質是人在先天條件下,通過后天的教育訓練和環(huán)境影響形成比較穩(wěn)固的、且在比較長時間內起作用的基本品質?!彼刭|的特征源于素質的內在屬性。內在性表現(xiàn)為人的品質的深層底蘊,因而決定素質的形成必然是個內化的過程。內化就是把外部的東西轉化為內部的東西,客體的東西轉化為主體的東西。
道德內化,是指學生把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身的需要。通俗地說,就是學生對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腦、入心,從而變成自己的行動。比如道德準則是外部的東西,以此教育影響學生,如果學生真正認同這些準則,并且成為自覺的要求,堅定地以此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那就可以說是變成了個體內部的東西,實現(xiàn)了道
德內化。
一、道德內化是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關鍵
實現(xiàn)內化是德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道德教育的主要內涵在于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鑄造人們的道德人格,實現(xiàn)理想的道德境界,其目的在于在整個社會范圍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是德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必須按照一定的社會教育要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當學生經(jīng)過教育者的啟發(fā)、引導,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以后,由客體變成了主體。
德育過程不是單向傳遞思想道德規(guī)范的過程,而是教育者與學生思想情感交流的雙向活動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接受某一思想道德教育以前,已接受了社會、家庭成員的某種影響,積累了一些道德經(jīng)驗,因而學生具有能動的、積極的反作用,能改造外在的教育影響。如果教育者所施予的教育影響和學生的思想狀況一致,就會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即學生對某一思想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認同與接納。反之就有可能產(chǎn)生漠不關心或逆反心理,就有可能對教育采取拒絕和排斥的態(tài)度。
如何把外在的教育影響變成學生自身的需要,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關鍵。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學校德育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道德內化。學校在德育過程中,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滿足于常規(guī)的灌輸和簡單的說教,而應遵循道德內化的規(guī)律,重視知、情、意、信、行諸要素在品德發(fā)展中的作用和相互關系。
二、實現(xiàn)道德內化的途徑和方法
1.樹立榜樣,形成道德認知
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煈摮蔀閷W生的榜樣,因為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宋慶齡也認為:“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大人騙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欺騙;大人打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打人?!笔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給人以極大的影響和感染,激勵人們自覺自愿地進步,所以,在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中,以高尚的人格榜樣實現(xiàn)道德內化形成道德認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
白巖松在《新聞與寫作》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年輕的學子到北大報到的第一天,請一位路過的老人替他看行李。一個多小時后,當那位年輕的學子回來時,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幾日后,在北大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盡職盡責地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從季羨林先生的身上,年輕的學子認識到了什么是高尚的人格,形成了道德認知。我們可以想象,他在季羨林先生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將無可置疑地塑造出自己健全的人格,這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庇纱丝梢?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多么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們應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成為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榜樣,影響學生的人格形成。
(2)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樹立成為榜樣
庫侖在《在開始的時候有父母》中說:“通過文學進行文學教育,是人類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之一?!币槐緯粌H能給學生提供一些他們認同的人物,而且,正如教育家凱帕累克指出的那樣:“文學能給學生們一個他們可以效仿的人物——那些現(xiàn)在比他們人格高尚,而只要他們努力,也可能變成的人格高尚的人物?!比纭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中有著堅定不移信念的保爾?柯察金、《老人與?!分心俏慌c鯊魚搏斗的不屈不撓的老人、《巴黎圣母院》中那位外表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文學可以充分施展其魅力,將榜樣深入到讀者的內心,形成道德認知,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走向美好和光明,從而影響人格。
2.巧用贊美,實現(xiàn)道德內化
贊美是來自外界的,令學生興奮的刺激,是對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是激發(fā)學生內驅力,使學生積極主動發(fā)展的動力。教師應該有“再小的善行都應加以獎勵”的觀念,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點點滴滴的進步,并用一句句贊美的話語,使學生感受到真誠的鼓勵,從而實現(xiàn)道德內化。贊美的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因時因地贊美學生。贊美非常具有時效性,教師如能抓住時機對學生的良好行為及時地給予贊揚,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的體驗,從而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需要和自覺的行為,定會收到異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生愛護公共環(huán)境,尊老愛幼,舉止文明……都是我們教師應該抓住的可以借贊美來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契機。
(2)借他人之口贊美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贊美如果直接說出來,學生固然會受到鼓勵。但是,如果借他人之口傳達自己對學生的贊美,效果會更佳。這種間接的贊美愈是不留痕跡,愈能使學生相信。當學生從別人那里聽到:“××老師夸你……”時,受到的鼓勵一定比聽到教師當面的贊美更多。
(3)利用身體語言贊美學生。對于處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來說,身體與身體的接觸會使他們產(chǎn)生心靈相通的感覺,受到關愛的喜悅以及親切感和親近感,因此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語言。教師在語言贊美的同時,如能輔以動作,如摸摸頭、拍拍肩、扯扯翹起的衣角等等,更容易使學生感動。
在校內外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活動,并把活動成績納入德育考核之中。實踐證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道德教育得以深化、使社會核心價值得到內化,這對于學生理想、態(tài)度、責任、技能、紀律、需要、榮譽和作風等道德諸要素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內化為自身的學習行為都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