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未人
隨著家鄉(xiāng)布依族年輕一代出外打工,婚姻已經(jīng)不再限于族內(nèi);婚俗不同了,盤歌賴以生存的沃土也就漸漸貧瘠。盤歌,還能一代代的往下傳嗎?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序號:549類別:民間文學
編號:1-62
項目名稱:布依族盤歌
發(fā)布時間:2008年6月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盤縣
簡介:盤歌為布依族傳統(tǒng)民歌。以歌唱來盤問對方,展現(xiàn)歌手智慧。內(nèi)容極為豐富:從對方姓名、住址到人類始祖、天文地理、布依族源、四季農(nóng)作、禮節(jié)道德、婚嫁建房、喪葬祭祀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人生一樂。而能在行路中遇到智者并得以交流,那就更為幸事了。盤縣羊場鄉(xiāng)之行,就給了我這樣的體驗。這里是布依族盤歌最流行之地,我見到了極有天賦的兩位老歌師和兩位年輕的歌師。
兩位年輕的歌師都畢業(yè)于大專院校音樂專業(yè),現(xiàn)為中小學音樂教師。他們民間音樂的資歷不淺。小羅從小學習布依族民歌,在當?shù)氐母鞣N舞臺表演過。他常常帶學生出外演出,去年的布依盤歌組合還參加了省里“多彩貴州”原生態(tài)演唱的決賽。他說,下一步的目標是全國“青歌賽”。然而,當我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他時,小羅看看兩位老歌師,卻有些羞赧。小羅說:“我雖然是音樂老師,但唱起盤歌來,老歌師們能唱三天三夜‘不翻豆桿。我們只學得了老歌師的一小點,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學好他們的那么多歌……”
年輕歌師學歌,不像老一輩歌師那樣死記硬背,可以用筆記。有了文字的依賴,記憶的弦似乎就有所松懈了。加上他們不會布依文,只能用漢字來記布依發(fā)音;這樣往往不準確只有自己看得懂。
65歲的潘歌師那出口成章的本領(lǐng)令人驚異。他只讀過一年書,見到我們,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沉思。然后用嘹亮得如同歌唱的嗓門,背出了一段漢語“歡迎詞”。他從布依族的來源說起,口頭介紹本地農(nóng)事和盤歌,還特地申明哪里加“小標題”、“括號”等,最后用幾句話來概括周邊人群的特點:漢人有錢,起房蓋瓦、買牛買馬;布依有錢,愛玩愛耍……原來,這是他打腹稿后的即興之作。
歌師的記憶力是無與倫比的。潘歌師到了十七八歲,還從來沒有上場唱過歌。一天,他在江西坡下,跟上一輩的吳德明老歌師學了一晚、唱了一晚,到雞叫時,他腦子里已經(jīng)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歌。沒想到這次牛刀初試,就在歌場上有了收獲——一位姑娘托了相熟的后生前來約他去“玩表”。從此他信心十足地開始了盤歌生涯。他最引以為自豪的,是在歌場上自己把媳婦“唱”回了家。
盤歌的過程曲折多磨,也充滿了情趣。年輕男女在定情并確定大喜日子后,男方就要著手請歌師,準備到女方家唱盤歌了。往往要提前兩三個月預約。因為一個歌師一個月只能接受一家的約請,而農(nóng)村的婚禮大多在秋收以后。這種相對集中的婚禮時間,讓歌師成了大家爭相邀請的大忙人。歌師接受邀請后,就要悉心準備做足功課。因為女方家會設(shè)下三道關(guān)卡相攔。盤歌可以從明洪武年間盤起,前朝后代不能有絲毫差錯;而具體到接親,也要一一接受盤問。
潘歌師回憶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在普安縣窩沿鄉(xiāng)王家陪親的一次經(jīng)歷,至今記憶猶新。他到了姑娘家,程式化地先從宴席上的菜碟唱起,唱酒令歌,唱長桌上的雞鴨魚肉。而主人家這次卻“殺”出了一招——突然抬上一缽從沒見過的“菜”,是谷革配洋芋。這個“菜”,就把自己原先的思路全打亂了。而女方家從寨子上的二三百戶人中,挑選了最佳的盤歌手來和潘歌師對陣。潘歌師沉著鎮(zhèn)定,從容應(yīng)對。雙方從這道“菜”唱開去,引申到春秋四季的年節(jié)禮儀、歲時農(nóng)活、營造婚嫁,簡直無所不唱。盤歌一直進行到第二天日出三竿。潘歌師終于沒被唱倒而為男方家迎回了新娘。這是他特別開心的一次盤歌。
潘歌師和吳歌師是一對無往而不勝的最佳組合。他們現(xiàn)在卻不無憂慮,隨著家鄉(xiāng)布依族年輕一代出外打工,婚姻已經(jīng)不再限于族內(nèi);婚俗不同了,盤歌賴以生存的沃土也就漸漸貧瘠。我們的盤歌,還能一代代的往下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