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978:又見海棠花開

2009-10-31 10:45
瞭望東方周刊 2009年42期
關鍵詞:僑眷華僑外匯

張 欣

1978年1月,60歲的彭光涵站在北新橋王大人胡同1號海棠院里,胸中有股“重新解放”的激動勁兒。

彭光涵耳邊響起1977年深秋,原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的一席話:“文革”結束了,小平同志指示我們要盡快恢復僑務機構,先把“廟”建立起來。你留下來幫我建這個“廟”吧!

彭光涵被點將,成了新成立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簡稱國僑辦)的秘書長。他的第一項工作,是從北京市政府手中要回被稱為“僑委大院”的北新橋王大人胡同1號院。

1949年10月,剛成立的中僑委就是在這里掛牌成立,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遂將這條胡同稱作“華僑胡同”。

1952年,時任中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彭光涵一家搬入“僑委大院”里的海棠院。

在彭光涵大兒子安哥的記憶里,海棠樹的樹冠把這占地約有一畝的院子的大部分都遮住了,春天開花時,滿院花香。

當年,中僑委的干部大部分是來自馬來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地的歸國華僑。安哥記得,有個叔叔打籃球的時候常穿一件黑背心,前胸和背后都印著一只躍起的白貓?;貒鴧⒓痈锩埃翘﹪谪埦銟凡康闹髁﹃爢T。

1970年6月,中僑委被撤銷,有“海外關系”的僑務干部下放“五七干?!?,籃球場空了,熱鬧的“僑委大院”冷清下來。

沒變的,是如雪般的海棠花隨風飄落,年復一年。

周恩來簽署保護僑匯命令

20世紀50年代,令人震驚的消息不斷傳人海棠飄香的中僑委大院。

在南方僑鄉(xiāng),“華僑有錢,有僑匯的都不是好東西”在不少土改干部中流傳。有的土改隊把僑眷抓起來,甚至用刑,迫使其寫信向華僑求助,匯款贖人。

有的僑眷沒有一畝地,但因為有僑匯而被劃成地主批斗;不少僑眷擔心挨斗,紛紛寫信給海外親人不要寄錢回家,有的接到了僑匯單卻要將匯款退回;有位華僑寄回些錢給病故的紅軍師長哥哥修墓立碑,遭到鄉(xiāng)干部的反對,說“資產階級的錢不能用在烈士身上”。

在泉州,海外華僑寄錢回來,村干部比僑眷知道的還早。匯單前腳到,村干部后腳就進了家門,他們提出種種理由讓僑眷出錢“做貢獻”,修路、買公債、投資,就連小學校缺幾根竹竿、村里搞宣傳買紙,也找僑眷。

村干部說,金山客(華僑)在金山(泛指海外僑居地)開鋪賺大錢,僑匯是剝削來的,農會要點合情合理,也是對僑眷的改造。

彭光涵記得這樣一組數(shù)字:1951年9月,廣東省的僑匯收入比6月減少了1/3。廣東四邑地區(qū)的僑眷收到了僑匯單不去領,而是把僑匯凍結在香港,被凍結的僑匯占該地區(qū)僑匯總數(shù)的40%。

中僑委很快將這些情況匯報給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周恩來把僑委的人員召集在一起,非常生氣地問:“怎么還在爭論華僑寄錢回來,接受僑匯是不是剝削,是不是合法的問題?這是多么幼稚的問題!”他最后決定以自己的名義,發(fā)一個保護僑匯的命令,“不是可執(zhí)行可不執(zhí)行,而是命令,必須執(zhí)行。”

1955年2月23日,保護僑匯政策的命令下發(fā):華僑接受僑匯合理合法、利國利民,他們對自己的合法收入具有所有權,可用于生活家用,也可用于婚喪嫁娶,是否存款完全自愿。

這張命令在廣東、福建僑鄉(xiāng)廣為張貼,署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郵局成了貨運公司

1954年,彭光涵的妻子吳昭調人中僑委,擔任僑匯科科長。

吳昭深入僑區(qū)調研時發(fā)現(xiàn),盡管有保護僑匯政策,有的地方仍然變著法子向僑眷開刀,晉江一位僑眷要做功德(一種祈福儀式),鄉(xiāng)長的條件是要他買1000萬元(舊幣)公債。

僑匯下落的趨勢并未明顯改善,物資供應不足是主要原因。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經濟政策下,僑眷分到的物資配額少得可憐,根本吃不飽飯,僑眷對此反應強烈。

由于物資供應不足,從1955年開始的從境外帶回油、糧、食品、布疋的熱潮,到1956年又創(chuàng)新高。據(jù)福建統(tǒng)計,每季從境外寄回來的布疋達6000包。

這種“以物代匯”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郵局成了貨運公司,外貿出口的糧、油、食品、布疋等生活用品,在港澳轉個圈又寄了回來。

而僑眷遷去香港的人數(shù)與日俱增,以致美、菲的僑匯約1/2滯留在香港。

“以前對待僑眷,像殺雞取蛋,現(xiàn)在金雞出走了,釜底抽薪了!”彭光涵和吳昭很著急。

“僑匯券”靈感來自蘇聯(lián)老大哥

1956年下半年,在僑委的一次業(yè)務會議上,廖承志非常嚴肅地說:“現(xiàn)在僑匯下降得很厲害,以前一年有五六個億,今年上半年才一個億,真是要命啊!國家外匯真的不夠用了,我們要幫助朝鮮、越南、緬甸、柬埔寨,都要錢,要外匯?!?/p>

“國家外匯一半來自僑匯等非貿易外匯收入,今年的增匯指標應為100%,我們僑委的責任重啊,全機關的同志都要想辦法,特別是僑匯科的同志?!绷纬兄景涯抗馔断蛄藚钦选?/p>

吳昭提出了發(fā)放僑匯券和建立華僑商店的設想。廖承志對“華僑商店”這個新名詞產生了興趣,“第一次聽到,以前沒聽你們說過?!?/p>

“1955年三四月間,我突然想起有本書里曾講到蘇聯(lián)在戰(zhàn)時爭取外匯的事情?!迸砉夂貞浾f。吳昭查到:1932年,蘇聯(lián)成立國際商店作為國家收入外匯的一種手段。

夫妻倆很高興,認為可以借鑒蘇聯(lián)老大哥的辦法,開外匯商店,讓有外匯的歸僑僑眷在商店里買東西,解決“以物代匯”的問題。

“華僑商店”的構想獲得了中國銀行僑匯處處長葉啟明的支持。吳、葉兩人聯(lián)名向中僑委黨組提出報告,建議建立爭取外匯的新辦法。他們給出的方案是:根據(jù)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政策,增加一種新的供應制度,即憑僑匯收入按一定比例發(fā)僑匯券,僑眷或者其他收到非貿易性外幣匯款的個人或家庭,可以憑銀行發(fā)的僑匯券向指定的供應單位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統(tǒng)銷物資。

二人興沖沖地給上級打了報告,卻被潑了冷水。理由很簡單:這是反對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

大帽子下來,新辦法擱置。

此時,廖承志問起這事,吳昭覺得有希望了。

很快,由吳昭起草的發(fā)行“僑匯券”以爭取外匯的方案得到周總理的批示。

1957年7月,國務院批準了“關于爭取僑匯問題的指示,明確指出為了團結華僑和爭取僑匯,國家對有僑匯收入的僑眷和歸僑的生活資料應給予照顧,并指示廣東福建兩省,對于某些統(tǒng)銷物資,在一般定量之外,根據(jù)僑匯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發(fā)給規(guī)定限度以外的特別證票,僑眷和歸僑可以持僑匯券向指定的供應單位購買,其供應價格應高于統(tǒng)銷價格。

1958年,福建、廣東率先發(fā)行僑匯券,廣西、上海、湖南等13個省市區(qū)也相繼而動。同時,在僑區(qū)和大中城市開設華僑商店,或在一般國營商店中設立僑匯物資供應專柜。據(jù)統(tǒng)計,當年的僑匯,比上一年增加了40%多。中國銀行“無米下炊”的艱難日子少了;外貿部把部分出口商品轉為內銷,專供僑匯商店,節(jié)

省了大量運費和工作量,而從銀行取到的外匯總額,比直接對外貿易中得到的外貿總額增加20%;地方商業(yè)單位開設了華僑商店,可以取得特供商店的差價為利潤。

“特務聯(lián)合國”

從1958年起,僑委大院里海棠依舊飄香,卻再也聽不見吳昭的歌聲。

那年6月,吳昭提出的“僑匯券”政策被中僑委黨委定性為“站在資產階級立場,破壞黨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被開除出黨,降級降薪,下放勞動。

7月,彭光涵也被留黨察看兩年,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降級降薪,下放勞動。

8月,海棠樹開始掛果,夫妻二人踏上南下的列車,到海南島興隆華僑農場勞動改造。

1966年,“文革”開始,“海外關系”如同洪水猛獸。因為有所謂“海外關系”而被定為“里通外國分子”“特務分子”、“反革命分子”的歸僑、僑眷有3萬多人。

僑匯也成了被批斗的口實。作家陸文夫的小說《人之窩》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一張大字報指出,國家干部馬海西,竟然“被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打得體無完膚”,和他在臺灣的大舅掛上了鉤,當上了特務,月月接受從臺灣經香港匯來的津貼。

大字報還列出了來自海外的財物清單,足足三大張紙。這本來是一張枯燥無味的清單,可閱讀大字報的人卻對此最感興趣,讀出了聲音,嘖嘖稱奇,國外竟然寄來了那么多好吃的:鳳尾魚,午餐肉,悶牛舌,克寧奶粉,速溶咖啡……特別是那些僑匯券,更使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

而僑匯券可購買計劃以外的油米以及各種高檔的商品,可以按平價買到茅臺酒和中華牌的香煙,更使人眼紅。

寫大字報的人心里也明白,此種生活上的差距最易挑起仇恨。

有的地方任意揪斗僑眷、歸僑;以“清理階級隊伍”為名,把有海外親屬關系的干部、職工開除、下放。僑眷、歸僑同國外親人的正常通信聯(lián)系被扣上“里通外國”的帽子;國外匯來的贍家僑匯,被說成是“特務經費”。甚至有人公開說:“有的地方歸僑多,是‘特務聯(lián)合國。”

華僑商店和海關、銀行共同辦公

1973年3月,彭光涵拿著廖承志的“薦書”到廣東,重建僑務機關。即便是中央僑務機關尚來恢復,走在花樹蓊郁、空氣溫濕的廣州,他還是覺得“天快亮了”。

彭光涵在僑鄉(xiāng)開展了香港買單(預付款)、內地提貨業(yè)務。華僑或國外務工人員回國探親,可以在香港中國旅行社付款,過關以后到中國旅行社設在廣東各縣市的分社提貨。所購電視機、自行車、照相機等商品一律免稅。

當時國產的手搖式計算機是相當高級的計算工具,只有科研機構等少數(shù)單位可以見到。有華僑從香港帶回一批輕巧方便的計算器,彭光涵動員他送給了各縣公社?!肮绺刹堪延嬎闫鳟攲氊?,用來算工分,噼里啪啦按幾下就行,省了不少撥算盤的時間?!?/p>

回國探親的華僑還可以免稅帶一臺電視機和一臺錄音機。夜幕降臨的時候,僑眷把電視機搬到院子里,老百姓齊聚觀看。

僑鄉(xiāng)的沉悶空氣,終于被撕開了縫隙。

1977年國慶期間,小平同志在接見華僑、港澳同胞國慶代表團時講到:說什么“海外關系”復雜不能信任,這種說法是反動的。我們現(xiàn)在不是關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關系是個好東西,可以打開各方面的關系。

“海外關系”終得正名。1978年1月,彭光涵和吳昭重返王大人胡同1號,只是此時的吳昭已因突發(fā)腦溢血而全身癱瘓,完全失語。

中僑辦新起的“廟”急招“菩薩”。方禊被相中,從國內貿易部調入中僑辦,任僑匯處處長。

此前,中央明確指出,僑匯是歸僑、僑眷的合法收入,國家應予保護和鼓勵。并要求各地適當解決僑匯收入地區(qū)的物資供應。

1978年3月,國家恢復了僑匯留成(指按比例留給地方使用的外匯額度)和僑匯供應物資(指憑僑匯票證供應的物資),以吸引僑匯。

對于贍家僑匯,由省、地(市州)、縣商業(yè)、糧食部門參與分成,在中央確定30%的留成比例中,三級各留三分之一;建筑僑匯則由三級計委、建委、城建部門參與分成,在中央確定的40%留成比例中,三級各留三分之一。

方禊說,提高僑匯留成,就是為了調動各級政府吸引僑匯的熱情和積極性。

1979年,中國華僑僑匯服務公司廣東公司(又稱廣東僑匯公司)成立。這家“進口商品免稅店”算得上是當年廣州最高檔的地方。根據(jù)當時的政策,華僑商店只允許臺灣同胞、華僑、外籍華人、出國人員持用外匯買東西,而且必須與護照同時使用。

當時的僑匯商店接收美元、港幣、馬來西亞元、臺幣等。那時,海關、銀行和商店共同辦公。對持有外幣來購物的華僑,海關要先驗明正身;下午打烊前,商店會把從華僑手中收到的外幣拎上樓給銀行。

這樣的免稅“華僑商店”在中國各地開花。北京西單商場的二層,也有一家這樣的“華僑商店”,中國銀行在那里設有外匯兌換點。

“僑務工作不是中僑辦一家的事?!狈届浀茫斈昝看伍_僑務會議都很熱鬧,外匯管理局、中國銀行、海關、建設部、商業(yè)部、財政部都會參加。

在為中國最初的改革于開放提供了重要外匯支持之后,20世紀80年代僑匯券和華僑商店逐漸淡出歷史瓣臺。1987年,北京停用僑匯券。

方楔認為這是自然而然,“國家對外匯的需求不再那么緊張,物資管制也不復存在,僑匯券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p>

最早賦予僑匯券生命的吳昭,則在1978年12月等到了恢復政治名譽的決定。

初看到“決定”時,她反應平淡,似乎不太相信這是真的。直到廖承志那熟悉的筆跡映入眼簾,她木訥的面孔才露出一絲笑容,之后放聲痛哭。

猜你喜歡
僑眷華僑外匯
僑魂德澤 至臻至善——福州華僑中學簡介之三
僑魂德澤 至臻至善——福州華僑中學簡介之三
帕合爾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華僑作品
這里有個全國僑務工作明星村
賈圩社區(qū):歸僑僑眷的“快樂之家”
“華僑”一詞始于何時
▲什么是外匯外幣和外匯額度
长岭县| 保山市| 类乌齐县| 滁州市| 鹿泉市| 余庆县| 昌宁县| 山西省| 叙永县| 罗城| 舟山市| 马尔康县| 淮安市| 肇庆市| 得荣县| 米泉市| 朝阳市| 沛县| 滨海县| 长宁区| 冀州市| 北票市| 鹿泉市| 布拖县| 临湘市| 成安县| 百色市| 白山市| 沙雅县| 西峡县| 乌审旗| 西充县| 秦皇岛市| 广水市| 巴里| 商丘市| 包头市| 信阳市| 莒南县| 蓬安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