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紹興城里新開了一家點心店,徐文長常常光顧。一次,店主央求他給寫一塊招牌,徐文長一揮而就,并囑咐店主不得改動,誰知招牌一掛出來,立刻門庭若市,原來大名鼎鼎的徐文長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點漏掉沒有寫,紹興城的人都來看熱鬧,點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興隆。
可是名聲賣出去以后,店主就開始偷工減料,點心的質(zhì)量每況愈下,生意也就漸漸不景氣了。一天,一個顧客對店主說:“‘心缺一點還叫‘心嗎?難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間補了一點,可生意卻并未好轉(zhuǎn),反而更加蕭條了,店主摸不透個中奧妙,只得請教徐文長。
徐文長說:“‘心無一點,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覺,來吃點心的人就多。加上一點,變成了個實心肚子,誰還要來吃?做生意不可過分貪心?現(xiàn)在你把‘心上那個黑點改成紅的,生意還會興隆?!?/p>
店主恍然大悟,照辦了,果然靈驗。
寫得最快的詩和寫得最慢的詩
三國時的曹植七步成詩。但他不算最快,最快的要算宋代的寇準。他幼年時被稱為“神童”。有一次他父親宴請賓客,席間有人以《吟華山》為題,叫寇準作詩,他踱步思索,剛邁出第二步就吟成了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成詩快的還有唐代的史青。一天唐玄宗以《除夕》為題,要他5步之內(nèi)吟成詩,他果然只走了5步便吟道:“今夜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衰。風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迸c此3人相反,古代有的詩人,一兩句詩要思索一兩年。唐代苦吟派詩人賈島,他在“獨行潭底吟,數(shù)息樹邊身”這兩句詩的后面有個注解:“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故臥故山秋?!痹瓉磉@兩旬詩苦吟了3年才成。
五代時有個僧人,他在中秋時吟了一句詩:“此夜一輪月”,第二句苦苦構(gòu)思,直到第二年中秋才想到“青光何處無”。得到這句詩,他喜歡得像發(fā)瘋一樣,半夜起來敲鐘,以致驚動了全城,被抓進了官府。
成詩最慢的要算清代桐城詩人李仙芝,有一天他半夜起來關窗戶,驚動了烏叫,吟成了“推窗驚鳥夢”一句詩,但下面續(xù)不起來,不能成為完整的詩,直到5年后,他在山上聽到蟲叫,于是靈感襲來,吟成了五律詩:“窗深寒氣重,山館創(chuàng)凄清。月夜猿僵臥,秋蟲鬼擁行。推窗驚鳥夢,就枕聽蟲聲。寂寞孤燈盡,匡床已二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