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軍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論證的過程。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反思+經驗。而在新課程形勢下,對教學進行反思不僅是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更是教師提高專業(yè)素質,快速成長的最有效途徑。對此,本文將淺談自己對教學反思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對課堂設計的反思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本課的教學設計,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采用那種教學方法更合適更恰當——是啟發(fā)引導還是實驗授課?是激情講解還是學生互動?是鼓勵探討還是指導自學?那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都值得反思。不同內容便施與不同的教法,正所謂因材施教。比如,有一次,在復習“失重、超重”這一節(jié)時,我原來的設計是:多媒體課件貫穿始終。知識點、要點投影表示,同時用課件展示很多生活中超失重現象,演示了航天飛機、衛(wèi)星中的完全失重情形。雖然整節(jié)課學生感覺很輕松,氣氛很熱烈,但聽課老師的評價卻不高,課件是教學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全部。教學要點、圖片、生活實例都用課件演示,就喪失了物理學科的特色,實際能做的實驗為什么要用課件演示呢?學生在臺秤上觀察超失重示數的變化,讓同學間互拋帶洞而又裝滿水的可樂瓶,觀察研究失重的特性,這種直觀、簡單的互動實驗效果是課件無法比擬的。第二節(jié)課,我吸取了教訓,重新設計了教學流程,課件主要展示知識點及要點,實驗讓同學親身體驗、互動,再引導學生分析探討。課后學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我覺得自己在把握教材重點、難點、教法研究上有了較大的進步,從中也體會到了逐漸走向成熟的樂趣。
二、對教學細節(jié)過程的反思
教學過程是一節(jié)45分鐘時間的學習過程,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謂“態(tài)度決定過程,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師上課時的教態(tài)、板書,跟學生的互動情況,問題情境的設疑,幽默語言的應用,鼓勵贊揚的應用等細節(jié)都會影響到學生,所以我在細節(jié)方面的反思同樣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次上公開課,我講授“光電效應”一節(jié)內容,我采用了實驗演示加設問探討的方法,“天馬行空”式的授課,無拘無束,自我感覺良好,但評課時其他老師給我提了一些意見,板書太多,面面俱到導致重點不突出,語速可以放慢,實驗時,裝置放的再高一點,增加可視性,我認真記下了對這些細節(jié)問題的建議,進行了反思。每次上課時提醒自己,注重細節(jié),使自己逐步趨向優(yōu)秀。
課堂教學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景和問題解決中實現的。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進入思維狀態(tài)并能獲得成果,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層次性的,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這些在經歷了教學實踐,不斷反思后,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好的改進。
記得有一次我在講萬有引力一章,關于“人造衛(wèi)生,宇宙速度”一節(jié)時,不是開門見山就引出第一宇宙速度,而是以設問引發(fā)思考,設置懸念,人要用多大的速度拋出物體才能不落地?讓你來發(fā)射一顆衛(wèi)星,你將在何處如何發(fā)射?發(fā)射同步衛(wèi)星是一步到位的嗎?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提問不浮于表面,通過問題,給學生一個“腳手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大腦真正活躍起來。
三、對聽課、評課后的反思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方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間互相聽課,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相互提高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相互交流,評課,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四、對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反思
有位大師說過:“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深入冷靜地思考和總結,并最終能夠有意識、謹慎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于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課后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發(fā)展自我,構建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正因為課后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教師就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梢赃@么說:沒有形成自己風格的老師肯定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反思的問題很多,及時而有效的教學反思對一名年輕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教師實現自我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更會促進教師成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1.蔡守龍.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7)
2.張蓉.如何寫好物理教學后記.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12)
3.王子炳.寫教學反思.走成功之路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5(10)
作者單位:陜西省白水縣堯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