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73件青花瓷器歡聚一堂,演繹著歷史的風雨。今天的人們過多地關注了元明兩代青花瓷器的收藏投資價值,在“利益決定立場”的市況和學術氛圍下,越來越多的收藏者以自身利益和認知水平為根本,詮釋著古代青花瓷器的產生與發(fā)展、收藏與投資的“真諦”。
民間投資收藏元青花既要獲得求知和感情的滿足,又要取得財富的回報,在此背景下,社會公眾和專業(yè)界的承認不可或缺。
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文物藝術品收藏就是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轉型的縮影,公眾對話語權的訴求,更是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嬗變。試想,在30年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嗎?人們對元青花的諸多爭議,不正是這一問題的折射嗎?只不過,對元青花及其他文物藝術品話語權的爭奪,更多的體現(xiàn)于經濟利益。
民間元青花收藏者將文化藝術活動操辦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在“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的主辦單位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民間機構的名字——北京市元青花交流中心。
從宣傳資料上看不出這是一個何方神圣,有何研究成果,對展覽有何貢獻。同樣令人奇隆的是,遠赴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探索之旅中,也有民間收藏研究者的身影。公立博物館的元青花研究,不溫不火地走著老路。對民間收藏行為,文博界出現(xiàn)了機構拒絕公開回應和個人積極參與的怪象。民間收藏者組織了若干元青花瓷研究機構和研討活動,據(jù)說有的研討會參與人數(shù)、參展瓷器的規(guī)模相當熱烈,人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收藏的元青花數(shù)量也越展越多,短短幾年已呈星火燎原之勢,正如民間元青花收藏界的標志性人物許明先生所言:“最好的元青花在中國?!?/p>
先哲云:“一個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中?!痹S明先生是迄今兩次探訪西亞兩處收藏元青花寶庫的唯一中國人——可能以后會有兩次跨入這兩條河的人,但現(xiàn)在還真沒有。而兩次跨人這兩條河的許明先生是民間研究收藏元青花的愛好者,尤其是他去伊朗不僅觀看了館藏元青花,還探訪了鈷料產地,考察鉆料傳輸路徑和方式。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跨出書本羈絆,到西亞去尋找所謂的“蘇麻離青”。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收藏界整體的光榮和驕傲。
納稅人供養(yǎng)的公立收藏機構研究者還在文字中探尋著元青花的興衰,在“無智者”面前,眼前的真理也隔著萬水千山;在“無知者”面前,云遮萬里的西亞似近在心間。近乎散沙的民間收藏者能將一屆又一屆的研討會組織得轟轟烈烈,且自籌資金遠赴中東考察或租借珍品,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鼓舞下的什么行為呢?
一個人對歷史的貢獻不取決于權勢的大小和財富的多少。許明先生——這位我從未謀面,也沒有任何關系的勇敢者的功績我們不能忘記,也不應忘記。但許明先生的理論和觀點,我們還是要一分為二,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認知。
許明先生在接受《文物天地》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間有大量元青花真品,而且是極美品,在多年調研基礎上估算,民間收藏1.5萬件至2萬件元代瓷器,精品約占10%。二三十位收藏家就藏有8000多件元代瓷器,我本人收藏達1500件。”“元青花收藏研究的瀑區(qū)是全盤否認民間收藏。十多年來,在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及城市改造等建設工程中。發(fā)現(xiàn)的墓葬、窖藏出土的元青花流散。收藏家購藏的很多瓷器都通過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釉面元素成分檢測?!薄懊耖g元青花得不到主流認同,導致以工藝品名義外流。日本大田網(wǎng)有1.5萬件包括元青花在內的中國瓷器在展賣。之所以得不到認同,一是學術水平有限,二是私心作怪,三是牽涉了經濟活動?!?/p>
事實上,民間收藏的元青花真品不多,更乏極美品。因為從公認的元青花真品看,能稱得上極美品者很少。“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匯聚的73件元明青花,稱得上極美品的都殊少,民間又是何處尋來的昵?
從公開資料統(tǒng)計,這十多年來面世的元青花數(shù)量不比汝窯瓷器多,也不比龍泉窯瓷器少。以北京為例,從1980年至今,民間收藏交易的元青花殘片標本出土上千件,大者近尺,小者近厘,卻未見一件真品完整器。從全國范圍考量,民間收藏的元青花當為公立博物館收藏的兩倍,每年遞增的數(shù)量不會超過兩位數(shù),這還包括混雜其間的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后燒制的明洪武建文時期青花瓷器。
在各地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及城市改造等建設工程中,從未耳聞有數(shù)量較多的元青花出現(xiàn)、流散。在古玩價值載高度認知的令天,市場每出現(xiàn)一件高值瓷器,社會都會演繹出多個版本的故事在圈內流傳,包括幾件出現(xiàn)在拍場的元青花真品。而上萬件元青花只集中于少數(shù)收藏家之手,并對流傳經歷進行倒敘,有違常理。不論是何種類,}二萬件的瓷器可不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的笑談。中國國家博物館釉面元素成分檢測只是一項實驗性檢測手段,并非科學檢驗過的正確結論性手段。若民間收藏元青花只是建立在推測、猜想上講故事,肯定永遠得不到社會公認,并會使許明先生等人的西亞探訪活動之光黯然失色。這不得不提到民間收藏元青花者對學術界“學術水平有限、私心作怪及牽涉了經濟活動”的弊端的指責。
首先,學術水平有限是公私收藏研究界發(fā)展的瓶頸。元青花研究已陷入真?zhèn)沃疇幒兔つ孔非蠼洕鷥r值的市俗陷阱中?!扒嗷ǖ挠洃洝嗷ù晌幕埂备嬖V了我們;誰有差距,差距在那里,差距有多大?其次,私心作怪之論,應該說利益決定了私心作怪。藏家不妨用自己手中的元青花當作鏡子,照一照誰有私心,私心又有多太。公立收藏機構若有私心,也無非是不想讓學術權威地位被他人撼動,這從《文物天地》月刊有關“官鈞”的爭論即可見端倪。公立收藏機構權威地位帶來的私利,遠遠要少于私人手中收藏的元青花瓶子。另外,經濟活動無非是私心作怪的縮影。民間收藏是否與經濟活動有關,收藏者最清楚,而文博機構中的個別“專家”積極參與民間收藏,無非是拿到了數(shù)目并不可觀的“鑒定費”“車馬費”,別人用其“名氣”賣貨賺錢,實在不容易,也不值得。
中國大陸元青花收藏者最痛心,但痛心的不是得不到承認,而是將血汗辛苦所得投向了無底深淵,讓造假者和販假者最開心。有的收藏者到了癡迷程度,把許多低檔仿品和臆造品像寶貝一樣收藏著;許多收藏者手中“元青花”欲賣無門,導致了他們憎恨一切。一位收藏者用半生積蓄買了一個畫工粗拙的仿品,臺不得幾十元找人看真?zhèn)危瑨煸诰W(wǎng)上請藏友評說,在說真說假者皆有的情況下,遂認為真,而當?shù)奖本┣笞C后悲痛萬分。那些尚在迷蒙中的收藏者一旦知道最后的結局,會是怎樣呢?真不敢想象。今天,普遍收藏者庋藏到元青花真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有一件元青花真品者,堪可冠以“收藏家”之譽。那些還沒有收藏到元青花的朋友,真心奉勸就此止步。與其讓制假販假者拿著你的血汗錢買房、購車、炒股,還不如自己做。任何緣由的心動是我們上當受騙的潛因。閑時看看展覽,買本書(許明先生著《土耳其、伊朗館藏元青花考察親歷記》非常值得一讀)或泡杯西湖龍井、君山銀針、碧螺春、黃山毛峰新茶,烹茗把盞,遠離元青花、宋青花、唐青花,還有不知什么時候叉會被開發(fā)出的漢青花,戰(zhàn)國青花,遠離那些紅山白玉、紅山黑玉、紅山五彩玉、紅山九十九彩玉?!皬埓笄А薄褒R白石”們已經很累了,他們就是今天活著,也畫不出這么多畫來了。讓他們也歇歇吧!
其實,太家都明白,市場險惡,藝術品市場不可能獨善其身。或許職場打拼很累,需要以收藏成就來撫慰。但市場中、電視上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又有誰是真品的收藏家呢?他們的理論指引與鑒賞并不可靠,有些人也只為了售賣自己或相關利益集團的東西,才到傳媒上以“高、大、全”的面目示人,篡改或夸大事實。一旦收藏者的激情被點燃,就會無視贗品橫行的現(xiàn)狀,幻想自己會成為極少數(shù)的幸運者。手中有幾十件甚至上百件“元青花”者,不妨對照“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的展品,想一想這73件瓷器出土和傳世時間橫跨了多少年,發(fā)現(xiàn)地點橫跨了多少公里,多少省份,多少國家,耗費了多少人力和財力?而眾多收藏愛好者手中的“元青花”就如家門口挖出來的。就差由文物管理機構定級和頒發(fā)證書了。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不排除今后一定會有元青花以窖藏或墓葬的方式呈現(xiàn)給我們,最美的元青花一樣會在中國大陸,但絕對不會以目前這種形式出現(xiàn)在普通收藏者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