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娣
有那么一類人,你看不到她的內(nèi)心、她的個性,甚至僅僅是日?,嵤禄蚴前l(fā)表一個小小的觀點,她都諱莫如深。讓你覺得即便你們再熟悉,可中間也似乎存在一層隔膜,怎么踢都踢不開。
掩飾讓我們受傷
文淵上個月離婚了,已經(jīng)年過30的她覺得這是一件令人感到恥辱的隱私,除了瞞不過的親朋好友,她在單位上打算為自己保密。不過同事因為并不知道這件事,常常在聊天時觸犯到文淵的雷區(qū)。每次,文淵都用冷漠和封閉來掩飾自己,而這卻讓同事們覺得她的脾氣越來越讓人不能忍受。
解析:生活和工作也許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層面,但是主角始終都是一個人。有些事情在生活中屬于公共領域,在工作中我們希望把它放在秘密領域,不過我們卻很難完全掩飾,于是這讓別人對于我們的秘密領域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誤解和不解只能讓我們更受傷害。如果一個人暴露出了憤怒,那最好讓別人知道為什么憤怒,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接受我們的情緒。
開放讓人親密
葛華剛開始讀研究生的時候很孤獨,陌生的環(huán)境和本身內(nèi)向的性格讓她一時間還不能融入新環(huán)境,找到新朋友。于是葛華把自己的心情都記錄在了博客上,為自己找了一個突破口。正是這個博客讓葛華找到了后來的丈夫,也是自己的同學。這個博客讓他看到了這個寡言女孩兒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并渴望更深一步去了解她。
解析: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我們的自我展示中逐漸發(fā)展的,剛開始我們都是從簡單的方面開始,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對方有趣且值得信任,所以開始越來越多地挖掘他,也越來越多地開放自己。放開自己還能夠知道對方對我們的接納性有多高,只有通過接觸,才能把相互關系推向另一個層次,否則就只能原地踏步。
自我封閉是一種心理壓力
人的心理可以分為三個領域,一個是可以讓別人覺察到的部分,即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層面,叫做“透明區(qū)”;另一個是不能讓別人發(fā)現(xiàn)的層面,即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分,叫做“隱匿區(qū)”;還有一個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部分,被稱為“潛在區(qū)”。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三者在一個人的心理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她在生活中產(chǎn)生幸福感的能力。在健康的心理中,透明區(qū)應該最大,隱匿區(qū)較小,潛在區(qū)最小。如果隱匿區(qū)大于透明區(qū)或者潛在區(qū)過大,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為什么要“亮”出自己:我們的鏡子是別人
美國社會學家?guī)炖幸粋€“鏡中我”的理論——我們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觀察別人對我們的行為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認為別人都羨慕自己,他就會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并且感到自豪;如果一個人認為別人都嘲笑自己,那他就會否定自己的價值,感到自卑或者傷心。
從這兒我們恰好能看到自我展示的重要性,如果說我們的秘密區(qū)域太大,讓別人無法了解,或者說不能正確地了解我們,那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評估和定位也會受到影響,甚至覺得自己不重要或者微不足道等等。對于過度自我保護的人,也許應該擴大自己的公共區(qū)域,縮小秘密區(qū)域,關注自己的盲目區(qū)域,最終拉近與其他人的距離,加深對自己的了解,通過這種方式來完善和提高自己。而這個過程叫作“社會滲透”。
點“亮”自己的運作手冊
對等原則
一個人的自我展示與對方相等時,才能使對方產(chǎn)生好感。比對方展示得過多會給對方造成威脅和壓力,對方會采取避而遠之的態(tài)度;比對方展示得過少,又顯得缺乏交流的誠意,交不到知心朋友。
循序漸進
自我展示進程必須緩慢而吻合,讓雙方都不會對接受到的信息感到驚訝。如果過早地涉及到太多的個人親密關系反而會引起憂慮和不自信感,讓人認為你不穩(wěn)重、不值得托付,從而拉大了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
順其自然
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方都不可強求,無論關系有多么親密,我們都有不愿意被人所知的領域。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對方是情侶,是丈夫或者是子女就要求對方完全敞開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對方所不愿意觸及的領域。否則,對方會產(chǎn)生排斥情緒,對你的接納性也會大大降低。
分清情況
有的人不分場合,不看對象,自以為坦率,把自己的一些私事在公共場合公開,結(jié)果反而讓人看輕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定要分場合、分對象,因時而異,因人而異,亮出自己前先了解對方的背景、愛好與需求。同時也要注意自我展示存在的性別差異,一般而言,女性會做更多的自我展示,而男性之間則相對較少。
(摘自《健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