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太平路是一條美麗的沿海單行線,是青島最早和最美的一條道路。
我曾多次行走在這條城市單行線上,看天空日出日落,聽大海潮退潮涌,漸漸融入到青島美麗的風光中。
太平路是青島最早形成的濱海道路。1892年滿清政府登州總兵章高遠率四營官兵移駐青島設防后,即在青島村一帶建總兵衙門和兵營。1893年青島棧橋建成時,一條不規(guī)則的土路逐漸形成。德國侵占青島后不久,在太平路鋪裝了瀝青路面,基層采用花崗石和三合土填筑,修整后以德皇之名將其命名為威廉街,1914年后日本第一次侵占時期,改路名舞鶴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后,將該路定名為太平路?!拔母铩逼陂g太平路還一度被叫做“東方紅路”。太平路在歷史中的幾番更名,也見證了島城百年滄桑的歷史。
太平路是青島風光最靚的名片。到青島旅游的人,只要在太平路景區(qū)走一走,看一看,都會被這里的一片片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的美麗景色和怡人氣候所陶醉。當人們閑情款步于這條沿海單行線上,就會感覺到青島帶給人的美麗與豪情。
在青島太平路,棧橋是青島的形象和代表,它是第一段由德國人修建,第二段由日本人修建,第三段為國民黨修理的建筑,若一睹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橋走進去。這是條通往海中的橋。由于棧橋免費開放,平日里,棧橋和太平路上總是人滿為患。我更喜歡清晨的太平路,靜靜的沒有一絲喧鬧,矜持地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
傍晚時分,我步入太平路對面的小青島公園,此時游客已少,看日落在大海之中,看太平路華燈初上,光彩奪目。月形的太平路,紅礁碧浪,燈光閃耀,人影朦朧,七彩霓虹交織出一個瑰麗的夜色世界。
一百多年前,德國人占領青島后留下了眾多的德式、歐式建筑,透過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縮影,這也使得青島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太平路青島路口有一座十分搶眼的老建筑,資料記載說這是原德華銀行。它的造型以文藝復興風格為基調(diào),參照了德意志公用建筑的威嚴渾厚,四周有寬敞涼臺前衛(wèi)穹形廊。建筑材料除采用青島特產(chǎn)花崗巖以外,屋頂采用了黑色銅皮這種罕見的材料。
在太平路東首與常州路交叉處,我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堡式建筑,建筑外形奇特,我走入才知道,這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一座歐洲古堡式監(jiān)獄建筑,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監(jiān)獄有一個圓錐形塔頂,整體造型如中世紀古堡,墻體為紅色的磚墻,可惜時間已晚,我沒有走入到內(nèi)部觀看,據(jù)說這里將被改造成監(jiān)獄博物館。
在太平路12號,一座金碧輝煌的中國古典民族式建筑為初建于1467年的天后宮,也是青島市區(qū)現(xiàn)存歷史最早的廟宇式建筑,目前為青島民俗博物館。從博物館出來,天公突降大雨,我就近到一個樓內(nèi)躲避,抬頭一看,精致的歐式風格在雨中風姿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