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沿岸,有一些救生圈,主要用于溺水事件發(fā)生時的救援。這些救生圈就簡單地掛著,未加任何防盜的措施。
據(jù)說,這些救生圈的防盜問題,曾經(jīng)引起香港市民的熱議。市民的建議是應該進行防護,否則一旦發(fā)現(xiàn)溺水,如果缺失了救生圈,那么就喪失了救人的機會。
但香港的公共管理專家卻覺得可笑,救生圈是救人的,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發(fā)生溺水事件。如果對救生圈進行防盜鎖護,那么,當有人落水時,救援人員如何解開救生圈呢?難道還得先去有關(guān)部門拿鑰匙?
但市民反問:“假如不進行防盜,有人把救生圈搬回家那怎么辦呢?”
公共管理專家給出了一個方案,在救生圈上寫上文字,文意為:“這是公共救生圈,請勿擅動。”而且專家認為,“我們應該相信香港的文明,如果香港市民將救生圈搬回家,那么,這將是香港文明的一種‘地震?!?/p>
不久,大量的救生圈出現(xiàn)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結(jié)果真如專家所言,很少有人去動那些救生圈。
這是一座城市最起碼的文明細節(jié)。
許多細節(jié),其實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假如在一座城市中,盜賊連危及公共安全的設施也照偷不誤,至少可以說明這座城市民眾素質(zhì)的低下。
(微 雨摘自《新華日報》2009年4月14日,李潤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