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春季里一個明媚的日子。陽光溫柔,風兒和煦,鳥兒的歌唱此起彼伏。
一叢年輕的竹,在一戶人家后院愉快地交談。它們感覺到一種生命蓬勃生長的喜悅,也在預想和憧憬著自己的將來。有的希望做竹排,有的希望做桅桿,有的希望做家具,有的希望做工藝品……
還有一個說:“我才不希望被做成任何東西呢!我只想永永遠遠地做我自己,永永遠遠地是一根竹!但愿我的根上,不斷長出筍,讓我由一而十,生發(fā)成一片竹林……”
它的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個男人握著砍刀走來。他是一個專門做風箏、賣風箏的男人。
他上下打量著那一叢年輕的竹。它們在他審視的目光下,緊張得葉子瑟瑟發(fā)抖。
此刻,對那一叢年輕的竹而言,這個瘦小、黝黑、其貌不揚的男人,是決定它們命運的上帝,他使它們感到無比的怵畏。
他的目光終于只瞧著那根“不希望被做成任何東西”的竹了。他緩緩地舉起了砍刀……
不待那根竹哀求,他已一刀砍下——在一陣如同呻吟的折斷聲中,它的枝葉似乎想要拽住其他竹的枝葉,然而它們都屏息斂氣,盡量收縮起自己的枝葉,避免受它的牽連。
它無助地倒下了……
它被拖走了……
做風箏的男人將它剁為幾段,選取了其中最滿意的一段。接著他將那一段劈開,砍成了無數(shù)篾子。
他只用幾條篾子就熟練地扎出一只風箏的骨架,其余的篾子都被收入柜格中去了。那剩下的幾段,已對他沒有什么用處,被他的女人抱出去,散亂地扔在院子里,只等著曬干后當柴燒。
美麗的蝶形風箏很快做好了。它是用兜風性很好的彩綢裱糊成的。
當做風箏的人欣賞它的時候,風箏得意地暢想著——啊,我誕生了!我是多么漂亮,多么輕盈?。∥乙吒叩仫w翔!
后來那風箏就被一位父親替自己六七歲的兒子買去。
在另一個明媚的日子里,父親帶著兒子將風箏放飛了。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高,飛到了真的蝴蝶所不能達到的高度。父子倆還用彩紙疊了幾只小花籃,一只接一只套在風箏線上,讓風送向風箏……
許多行人都不由得駐足,仰頭觀望那只美麗的風箏。
風箏也自高空朝地面俯瞰著。
一陣突起的大風將它刮走了……
翌日,一個女人站在自家窗前,若有所思地凝視著它——它被纏在電線上了……
幾只麻雀——城市里司空見慣的、最普通、毛色最單一的小東西落在電線上。它們對那只美麗的蝶形風箏感到十分好奇,嘰嘰喳喳地評論著。然后它們開始啄它,還大不敬地在它上面拉屎……
第一場雨下起來了……
風刮得塵土飛揚,令人討厭。
被纏在電線上的風箏,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它沾滿塵土,變得骯臟了……
只有麻雀們?nèi)栽附咏?,仍喜歡啄它。當然,它們更加肆無忌憚地在它上面拉屎。仿佛它變得越狼狽不堪,就越使它們感到高興似的。
還有那個女人,也一直隔窗關注著它由美變丑的過程。
她是一位散文家。那風箏觸發(fā)了她的某種文思。于是她寫成了一篇充滿傷感意味的詠物散文發(fā)表在報紙上。文章一時被四處轉(zhuǎn)載,被收入“散文精品文叢”之類,不久獲獎。
有一位攝影家,從報紙上讀到了這篇散文,并且得知了散文家獲獎的消息。
于是有一天,他挎著攝影機,提著三腳架,按照那篇散文所提供的線索,來到了散文家住的那條街。攝影家被散文家以感傷的文字所描寫的一只風箏由美變丑的過程所感染,來為那只不幸的風箏拍一張藝術(shù)照。他的初衷并沒什么功利性,只不過受那種感物傷懷的心緒的驅(qū)使,想以攝影的方式,抒發(fā)憂郁情懷罷了。
他選好角度,支起三腳架,耐心地等待著光線的變化,連拍了一卷兒膠卷才離去。
他將膠卷沖洗出來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一張照片的意境拍得格外好。他在暗房中又進行了幾次處理,使那張照片成了很獨特的藝術(shù)攝影作品。
后來他舉辦了一次個人攝影展,那張照片當然也被放大了懸掛其中,題為《一只風箏的彌留之際》。
他是位頗有名氣的攝影家。參觀的人不少,許多人都在《一只風箏的彌留之際》前沉思冥想,或故作沉思冥想狀。
其實,那也算不上是一張怎樣出色的攝影作品,只不過看了令人覺得感傷憂郁罷了。
但當代人的問題是:物質(zhì)生活水平越高,心情越憂郁;物質(zhì)越豐富,精神越空虛;越不值得感傷的事兒,越空前地感傷。這是一種時尚,一種時髦,也是一種病,一種互相傳染而且沒什么特效藥可治的病。比如人們在看了那幅照片之后,都覺得自己也處在彌留之際似的,包括那些尚年輕的男女。
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日子,在那一戶人家后院,那一叢都長高了幾節(jié)的年輕的竹子,又在愉快地交談著:
“還記得咱們那個不希望被做成任何東西的兄弟嗎?可憐的家伙,結(jié)果落了個尸骨不全的下場!”
“嗨,你不提,我們早把它忘了!我一點兒也不同情它,誰叫它那么狂妄呢!”
那用完了竹篾的男人,又握著砍刀走來了。
他們頓時被嚇得悄無聲息,連最小的一片葉子也不敢抖動一下……
又一根竹四分五裂了。
又一只美麗的風箏誕生了。
許多種美的誕生是以另外許多種美的毀滅為代價的,而在這過程和其后,更會有許多無聊的事伴隨著……
(周文燕摘自現(xiàn)代出版社《梁曉聲自選集》一書,Getty Images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