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摘 要】瑜伽以期獨有的健身功效和獨具魅力的東方文化吸引了眾多追隨者,并逐漸融入到高校課堂之中。文章運用資料搜集法、分析法,邏輯推理法等,總結出當前導致當代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以及瑜伽對于生命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瑜伽 生命教育 高校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然而,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近幾年,學生自殺與他殺的事件不斷見諸于媒體,殺人的馬加爵、付成勵;自殺的更是數不勝數。2004年,僅北京高校因自殺而死亡的學生就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學子因自殺走上不歸路,事情發(fā)生的具體原因盡管多種多樣,但總體而言與當前升學、畢業(yè)、工作等競爭日益激烈和生命意識的淡薄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加強生命教育勢在必行,而體育中的瑜伽課則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瑜伽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1.瑜伽的價值內涵
在古代,瑜伽原意是駕馭牛馬,幫助人達到最高“善”的目標。瑜伽這個詞來自梵語詞根,意為聯合、加入、結合和束縛,即把我們的意志與神的意志真正連接,即:自我與超我的連接。在《瑜伽經》中認為瑜伽的意思是根據古代的農耕方法把兩頭牛連在一起,但后來人們將它理解為身與心統(tǒng)一,人與神統(tǒng)一,低級自我與高級自我的統(tǒng)一。美國瑜伽協(xié)會編著的《瑜伽哲學》認為,瑜伽一詞源于梵文音譯,有“聯系”之意,即人類本能從較低部分到較高部分的結合,這也意味著人與最高的宇宙萬物之靈相同化,并從痛苦中獲得解脫。盡管眾多學者對瑜伽認識有所不同,但趨向統(tǒng)一的觀點認為,瑜伽是將“自我”與“超我”連通,以改造人的靈魂,增進身心健康的養(yǎng)生運動,其本質是連通“自我”與“超我”增進健康。這是瑜伽區(qū)別于其它任何體育項目和養(yǎng)生運動的精華所在。
2.身體的塑造與氣質的培養(yǎng)
艾揚格在《光耀生命》中強調的達到圓融純一的狀態(tài)。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fā)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瑜伽的特殊呼吸有助于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大肺活量,增加血紅蛋白的生成,排除體內廢氣、濁氣,使血液得到凈化,身心得到安定,提高人體血液循環(huán),從而養(yǎng)護人體的五臟六腑。
由于學習的壓力和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往往會造成人體機能的失衡,通過練習瑜伽,調整內分泌及神經,凈化生存的內環(huán)境,改善提高身體機能。瑜伽有助于情緒穩(wěn)定,當個體情緒處于放松滿足情境時,能夠促進體內的酵素、乙酰膽堿和腎上腺素等生化物質分泌的增加,促使體內血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以及內臟器官的代謝活動調節(jié)達到最佳狀態(tài)。進而讓練習者身體各方面機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培養(yǎng)練習者專注、平和、冷靜客觀的良好心態(tài),使人修身養(yǎng)性,獲得身心統(tǒng)一的健康狀態(tài),同時通過長期練習有助于內在氣質培養(yǎng)。
3.瑜伽的強身育心作用
瑜伽與大多數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其最大特點是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任何人,要增進身體健康或內心幸福,尤其是想促進心理健康,就會發(fā)現練習瑜伽有極大的價值。瑜伽源于印度,卻是整個人類的財富。它對身體和心靈瑜伽絕不是一種簡單的體能訓煉,確切地講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修習瑜伽姿勢和瑜伽冥想,目的在于實現身體和精神上的幸福。雖然部分瑜伽練習側重健身方面,一些側重于對疾病防治,而另一些側重心靈或精神方面,但還是不能夠把瑜伽簡單分為健身類或精神類。練習瑜伽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身體健康,也在于心靈上的安寧與平和,而要從這些健身運動和姿勢中獲得最大的益處,人們也必須以一種安詳的心情來做這些練習。同樣,那些側重于精神方面的瑜伽練習結果不僅得到內在的精神幸福,而且也增進身體健康。當然,瑜伽還有許多特殊功效,如瑜伽松馳功,可使疲憊的身心快速休息,恢復精力;又如瑜伽的超脫心靈,還能運用于部分心理、精神部分疾病的治療之中,如心理障礙、抑郁癥、恐懼癥、自閉癥等,從而有助于實現心靈的解脫和壓力的釋放。
二、瑜伽對構建和諧校園的作用
當前大學生他殺與自殺頻繁原因有二:第一,生命意識淡漠。就目前我國大學教育來講,以“技術性教育”“應用教育”為基本,缺乏精神教育,工具理性趨勢嚴重,人們在商品經濟社會里注重效率,很少估計精神上的感受,將金錢作為評價幸福的唯一標準,從而導致大學生(包括成才后的大學生)精神缺失,思想匱乏,生存能力低下,一旦出現難以克服的困境就往往迷失了生活的目標。第二,青春期獨有的危機感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青春期往往是就業(yè)危機、情感危機、挫折危機、學業(yè)危機、生活危機接踵而來的時期,一旦處理不好往往會陷入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困境。在抗挫折能力差的情況下選擇走向絕路似乎成為必然。
人生命的全過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動所組成。一次次生命活動的質量決定人生命全過程的質量;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就是重視生命全過程的質量。教育就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生命的過程,這種關懷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fā)展價值在“生命活動”實踐中的統(tǒng)一,在此教育實踐中教師的價值得到實現,生命質量得以提升。而在這個教育過程中,重視精神與心靈平衡發(fā)展的瑜伽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瑜伽融知、情、性三者合一,另外融敬愛之道,知識之道和工作之道合一與和諧。它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加合作的人際關系,通過身體姿態(tài)的語言、行為的魅力、語言的情感等交流,培養(yǎng)人們追求完美的精神,展示姿態(tài)美,促進友誼、增強交流、促進校園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熙茹,等.瑜伽健身術對大學生身體機能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1):100-101.
[2]魏云花.將瑜伽引入大學體育課教程的思考[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