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朝品
《詩經(jīng)》之分為“風”、“雅”、“頌”,皆緣于音樂。其中,“風”為地方樂調(diào),按出現(xiàn)地方不同,分為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等十五“國風”。朱熹《詩集傳序》云:“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歌詠,各言其情者也?!庇终f:“周南、召南……樂而不過于淫,哀而不及于傷?!北M管朱熹因其地位及意識之局限而對《詩經(jīng)》解說甚多偏頗,但其堅持認定“國風”為“里巷歌謠之作”,可證“國風”作品多屬民歌??梢哉f,與“雅”、“頌”的多為貴族、神靈歌功頌德相比,“國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廣闊畫面。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勞動人民的生活處境和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國風”是《詩經(jīng)》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晶瑩的瑰寶,是我國最早的現(xiàn)實主義詩篇。
“國風”以鮮明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艱難的生活處境。如《豳風·七月》即反映了奴隸一年四季充滿血淚的生活,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冬去春來,播種收獲,奴隸們隨著季節(jié)變化永無休止地勞作:不但有農(nóng)忙時繁重的農(nóng)活,也有農(nóng)閑時為奴隸主狩獵,還有為奴隸主所服的無盡勞役。“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 ?!迸`的勞動是超負荷的,而奴隸的生活待遇是最低劣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吃、用、住均極盡粗陋。農(nóng)夫的勞動成果已被食血者掠奪:“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取彼狐貍,為公子裘”;“言私其豵,獻豜于公”。更可嘆者,當“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睍r,卻須時時存著戒心:“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边@是奴隸社會中毫無社會地位的婦女們的血淚控訴!婦女們不僅以自己的緊張勞作為奴隸主創(chuàng)造大量財富,而且連身體也為奴隸主所有,任憑他們踐踏。《齊風·東方未明》中,奴隸在“東方未明”時,因“自公召之”、“自公令之”而驚慌起床,以至“顛倒衣裳”,為了給奴隸主服勞役而不得安寢之狀躍然紙上。奴隸受奴役、婦女遭蹂躪已令人發(fā)指,而《秦風·黃鳥》中反映的奴隸主用奴隸殉葬的野蠻殘暴的事實更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當殉葬者子車氏身臨穆公墓穴而恐懼發(fā)抖時,其狀慘不忍睹,自然訴諸“彼蒼者天”!這表達了秦人對殉葬者的憐惜、哀挽,對迫人殉葬的統(tǒng)治者的殘暴行為的無比憤慨。
面對奴隸主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奴隸們逐漸覺醒,不禁質(zhì)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進而明確認識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風·伐檀》)樸素的階級意識的覺醒,必然引發(fā)對統(tǒng)治者的憤激情緒,也就不能不導致人民的反抗。奴隸們向往著無剝削無壓迫和毋須為饑寒而悲號的“樂土”(《魏風·碩鼠》)。盡管其渺茫而不能實現(xiàn),但卻鮮明地表達出勞動人民在重負之下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是鼓舞勞動人民為反抗剝削和壓迫、爭取美好生活而斗爭的精神力量。我們不難想象,其后陶淵明“世外桃源“的構想,與此不無淵源關系。
勞動人民不僅在統(tǒng)治者的剝削、壓迫下過著非人的生活,而且還要承受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負擔帶來的痛苦和折磨?!囤L·擊鼓》中的主人公南行從軍,雖然“從孫子仲,平陳與宋”,屢建奇功,但仍然“不我以歸”而至于“憂心有忡”。久戍不得歸,與妻臨別時淚眼相看、執(zhí)手明誓——“與子偕老”的情景又浮現(xiàn)眼前。欲歸不能,自然激起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不顧士兵死活的怨恨,悵然而呼:“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魏風·陟岵》中征人于異鄉(xiāng)戍地登高遙望故鄉(xiāng),綿綿思鄉(xiāng)之情,幻化為父母兄長對自己的千叮萬囑和殷切的期盼與深情的祝福:“上慎旃哉,猶來無死!”而《王風·揚之水》中則爆發(fā)出戍卒的呼喊:“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戰(zhàn)爭、徭役帶來的痛苦不僅限于征人,更由此帶來對士兵家庭生活的破壞,使本就難以生存的生活境況雪上加霜。《唐風·鴇羽》中因“王事靡盬”而“不能藝稷黍”、“藝稻粱”以事父母,“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嘗”就成為戍卒無盡的憂愁,也由此而向“悠悠蒼天”發(fā)出凄惋的呼號:“曷其有所”、“曷其有極”、“曷其有?!?
“國風”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思婦詩從側面反映出兵役、徭役帶給人民的痛苦。《召南·殷其雷》中,思婦呼喚從戎征人:“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衛(wèi)風·伯兮》更形象逼真地描繪出思婦因征夫東去而萬分痛苦,無心梳洗以至“首如飛蓬”?!捌溆昶溆?杲杲出日”道出了她綿綿無盡期的苦苦思念,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對征夫的深切懷念和對愛情的忠貞。
“國風”中以婚戀為主題的民歌較多,其中有的詩篇反映了不合理的婚姻帶給處于最底層的婦女的不幸?!缎l(wèi)風·氓》中女主人公以純潔誠摯之心追求愛情幸福而最終卻被遺棄。在譴責男子“二三其德”的同時,深為自己陷于情網(wǎng)而懊悔,飽含血淚地告誡年輕姑娘們“無與士耽”!《邶風·谷風》中無義的丈夫喜新厭舊,在與“新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之際,決然不念妻子數(shù)年持家之勤苦,將其無情遺棄,且在妻子出門時竟然不予相送,絕情至此!
當然,并非所有的女子都被動地承受不幸婚姻的痛苦,其中也不乏對不幸婚姻的抗爭?!多{風·柏舟》中女主人追求幸福的婚姻,在看準“髧彼兩髦”的意中人后,面對家長的逼迫而寧死不改其志——“之死矢靡它”!并對父母欲奪其志而吶喊、抗議:“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除卻不幸與抗爭外,該類民歌中更多的是健康、樂觀的戀歌。當中有暮春三月春水漣漪的河邊“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鄭風·溱洧》)的場面,表現(xiàn)青年男女群游嬉戲的歡樂;有與“靜女”幽會撫“彤管”而幻“靜女”之美的描繪,自然溢出無限的甜蜜,體現(xiàn)雙方純樸的愛情(《邶風·靜女》);也有鐘情男女“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以物相贈,永結同心的純潔開朗的胸襟(《衛(wèi)風·木瓜》);還有男女“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鄭風·采葛》)的刻骨思念中表達出的真摯纏綿的愛情,男子看到東門外“有女如云”、“有女如荼”但毫不為之所動,心系“縞衣綦巾”的貧女而體現(xiàn)出來的勞動人民對待愛情的嚴肅和忠貞(《鄭風·出其東門》);更有男子邀約心愛的女子私奔前對天發(fā)誓“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王風·大車》)所顯示出的堅如磐石至死相愛之決心。而且,我們還直接感受到“國風”中戀歌表露感情時的直率大膽?!多嶏L·子衿》中女子見“青青子衿”而牽動“悠悠我心”,男子未及赴約,女子坦率地直言相責:“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并且毫不掩飾苦苦等待的焦灼情態(tài)及對心上人的悠長相思:“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綜上所述,“國風”中的大量民歌從各個方面為我們展示了周代社會生活的歷史畫卷,多角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真正體現(xiàn)了“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并深遠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
參考書目:
①朱熹《詩集傳》。
②游國恩《中國文學史》。
③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④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
⑤吉林師大中文系《先秦文學作品選》。
(作者單位:福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