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宏洋
摘要:我國現(xiàn)代中小學生當中,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他們過度的保護導致其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多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本文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總結了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狀況 問題
本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我們設計了兩套問卷,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查問卷,設計了13個問題。共收回有效問卷386份。調查的內容大體分為人際關系、情緒情感、心理品質等幾個方面。調查的基本情況如下:
根據(jù)本次調查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我校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是比較良好的。
第一、在“與同學交往相處是否融洽”的調查中看出,能夠與同學友好相處的人占大多數(shù)。
在“一天中有多長時間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調查中,有平均14﹪的小學生不溝通情感。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途徑,沒有溝通,沒有交往,人永遠無法認識他人,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因此,學校心理教師應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輔導。
在師生關系方面,從調查學生所喜歡的教師具有的特征中可以得知現(xiàn)在的學生喜歡依次為“理解學生、幽默、公正、知識豐富”的教師;尤其喜歡“理解學生、公正、幽默、溫和”的教師??梢?,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是全面的,不僅要很好地傳授他們知識,還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他們并公正地對待他們,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對于教育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在考試焦慮方面:在調查中看出,“越是臨近考試,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小學生為12.6﹪;“考試時開始有些緊張,幾分鐘后穩(wěn)定,發(fā)揮正?!毙W生為15.7%。但從調查中可以得到目前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壓力最大來自于“父母期望”,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愿無形中給我們的學生增添了巨大的壓力,當所制定的考試目標同實際水平不盡一致時,那么這些高期望值型的孩子中最易出現(xiàn)考試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由此可見,學校的心理教師在考前做些適當?shù)男睦磔o導,幫助學生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對于個別考試焦慮十分嚴重的學生,心理教師應做個別輔導。
第三,心理品質方面: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小學生最重視“誠實、善良、自信、熱情、友愛”的心理品質。說明小學生比較單純。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多種疾病幾乎都與學習緊張而造成學生心理負荷過重有關,因此教會學生學會情緒調適的基本方法、減輕其心理壓力將是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四,情感態(tài)度方面:在調查學生“遇到挫折失敗時所采取的做法”中可看到,小學生在情緒不好時有82%會自我調節(jié);在調查“受了委屈時的心理反應”一項中,如用與對方溝通、找人傾訴等合適方法的小學生57%??煽闯龃蠖鄶?shù)學生是能夠正確對待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輕者獨自生悶氣,重者暴跳如雷,甚至有的還存在想要報復的偏激思想,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態(tài),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利用升華和轉移等心理防御機制促進心理平衡。
在調查“你心中的話最愿意與誰說”中顯示,學生們都愿與好友說,其次為家長,有41%的學生愿與同性同學說,也有近10%的學生不對任何人說,極少數(shù)同學選擇了心理咨詢師。這說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增強了,同齡交往需求增強,好友和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
第五,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方面: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了一定的認識,75%的小學生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在我們所調查的學生中“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只有3%的學生經常會向心理教師尋求幫助。從調查可知學生眼中理想的心理教師是年長的、經驗豐富的,其次依次為年輕的、新潮的女性,最后是男性。從調查問卷中我們除了了解了以上幾大方面外,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學生中出現(xiàn)的從眾傾向、麻木傾向、自殺傾向、責任意識缺失等方面的問題。
1、從眾傾向:在調查中學生“當看到班級中有一些同學在學習時不停地轉筆,是否會刻意模仿”的問題時,有近70%的學生會刻意模仿或介于兩者之間。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將影響他們的一生,為了獲得同伴的承認或接納,他們往往會放棄個人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一旦所處群體的氛圍不夠良好,這種從眾心理和行為則會影響他們的是非觀念和待人處事的能力的培養(yǎng)。此時,心理教師進行心理調適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正確地交友,學會自我鼓勵,增強自信心。
2、麻木傾向:從調查“當學?;虬嗉壗M織捐款活動時的表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有15.2﹪的學生不管不問,任其自己解決。這種麻木冷漠的態(tài)度仍需我們的心理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使其融入到集體之中,珍視親情與友情。
3、自殺傾向:從調查中可看到,有7.9﹪的學生排解痛苦的方法主要是想一死了之。當因某事產生心理困惑時,有5.2﹪的學生自虐;也有少數(shù)學生因教師的一句批評或考試的一次失利而自暴自棄。以上數(shù)字警戒我們:在我國現(xiàn)代中小學生當中,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他們過度的保護導致其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極差,一次小小的考試的失敗,一次教師的批評都有可能成為他們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原因,為此,學校心理教師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學生因挫折感得不到排解導致心理失調而產生不良后果。
4、責任意識缺失:在調查“學生對集體活動的態(tài)度”中可知,61.2%的小學生對集體活動持積極、正確心態(tài)。學校應當從加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教育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個人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