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人是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又是國民黨元勛。他追隨孫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出生入死,歷任廣東省代省長、國民政府秘書長等高層職務,卻無心功名利祿,致力繪畫,自謂“藝術(shù)為國魂,推陳出新,予將以此為終生責任”。
陳樹人兒子陳復,卻是一位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為追求革命理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陳復又名陳志復,生于1907年。陳樹人給兒子起名志復,希望他長大了“以復興中華為己任”。陳復母親居若文,是陳樹人學畫老師居廉的侄孫女,知書識字,思想開明,同宋慶齡、何香凝等時有來往。家庭的熏陶,使陳復從小就立志于救國救民。他5歲入南武小學讀書,8歲隨父母東渡日本,就讀華僑小學,開始受到獨立生活鍛煉。11歲時,陳樹人夫婦奉派去加拿大從事革命活動,陳復即回國就讀廣州南武中學。少年陳復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內(nèi)心燃燒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熾愛之火,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圣人兒”。
1922年,陳樹人回上海工作,陳復被接到上海復旦中學讀書。他接觸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脫下學生裝,換上黃包車工人的衣服,以拉黃包車為掩護,在群眾中散發(fā)傳單、宣傳革命道理。他經(jīng)常寫信給陳樹人,一信往往數(shù)千字,對時局評析十分精辟。陳樹人把兒子的信拿給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同事傳閱,大家都很佩服。后來陳樹人的《哭子復》詩有“至理名言驚老輩,一時傳誦到中樞”句,說的就是這回事。
1925年,陳復受廣東革命政府選派到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1929年畢業(yè)回國,年僅22歲的陳復被分配到中共廣東省委領(lǐng)導的香港《工人日報》社任副社長。環(huán)境惡劣,經(jīng)費困難,他鼓勵報社人員站穩(wěn)立場,又動員家庭秘密接濟報社,使報紙得以辦下去。
1930年,陳復化名陳志文到天津任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長。居若文勸說他不要干冒險的工作,陳復表示:“為了工農(nóng)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即使丟了腦袋也心甘情愿?!标悘驮谔旖虮徊度氇z,多次被施以“插指甲”的酷刑,始終不吐露黨的半點機密。后來,陳樹人托故交設(shè)法營救,陳復才被保釋。
陳復出獄后,南返廣州出任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長。他隱居在陳樹人私宅樗園(位于今東山口陳樹人紀念館一帶),表面上閉門讀書,蒔花藝果,暗地里仍積極開展地下工作。國民黨當局不放過他,由于他住在樗園,一時下不了手。1932年8 月10日下午,陳復離家外出,下了公共汽車,被尾隨的偵緝綁架上小汽車,駛到維新路(今起義路)市警察局。陳復拒絕透露任何黨的機密,當晚11時,被秘密押送到河南南石頭“懲戒場”槍殺。臨就義前,陳復一再厲聲抗議:“我無罪,你們不得無禮!”然后英勇地倒在血泊之中,犧牲時年僅25歲。在“懲戒場”打雜的一位工人為之感動,冒著生命危險把烈士遺物送到樗園,這才使當局捏造的“陳復遭土匪綁架失蹤”的謠言不攻自破。
陳樹人接到陳復噩耗,悲憤至極,作《哭子復》詩8首,詩中有“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師”之句。從這些詩可見陳樹人父子情深,哀思入骨,對于兒子獻身革命追求真理和光明的精神之思慕。
陳樹人將陳復生前住處起名“思復樓”,將陳復遺骸葬于隔山鄉(xiāng)劉王殿崗“息園”(位于今江南大道中東街),墓園中修筑了“思復亭”。新中國成立后,烈士遺骸曾遷葬銀河公墓。1986年10月遷回原處,重修思復亭,加建門樓,陳復當年戰(zhàn)友聶榮臻元帥題寫了“陳復烈士之墓”石額?!犊拮訌汀吩娭械?首及原刻《為陳復慘被擄殺報告書》,再度泐石于亭后壁。園中碧樹黃花,亭前分立著一對小石獅,鬃發(fā)蓬松,仰天長嘯,為墓園增添了幾分生氣。
陳澤泓:歷史學研究員、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縱橫》主編、嶺南文庫編委會辦公室主任。出版?zhèn)€人專著《廣府文化》、《潮汕文化概說》、《嶺南建筑志》等共16部400余萬字;主編《廣州近現(xiàn)代大事典》、《廣州話舊》等多部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