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摘 要:教學資源庫是信息化在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如何很好地管理建好的資源庫,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探討的。本文歸納總結了目前資源庫的幾種常用管理模式,并做出了詳細的分析與比較,最后給出有效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教學資源庫 管理 集中 開放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17-0045-03
一、前言
高校教學資源庫是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建成互動化、多媒體化的共享式資源倉庫,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資源庫為高校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教師備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目前,很多高校都開始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在對建設教學資源庫的技術規(guī)范引用、系統(tǒng)平臺開發(fā)、資源來源與整合等方面,不少專家和學者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如何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科的特點,有效地對教學資源庫進行管理,使教學資源庫能夠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用,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研究發(fā)現,就目前國內各高校教學資源庫的管理模式而言,基本可歸納分為三種類型:集中式管理、開放式管理、集中+開放式管理。分類主要從資源的來源、資源的在庫期間以及資源的使用方式控制三個方面進行區(qū)分。通過本文,筆者將對上述三種教學資源庫管理模式進行逐一介紹,并分析和闡述它們的優(yōu)缺點。最后,筆者將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高校究竟應采用哪種教學資源庫管理模式提出了相關建議。
二、教學資源庫簡介
教學資源庫是指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涵蓋一切有助于教學活動的任何事物,包括各種可被教與學所利用的一切信息化資源。所謂信息化資源,就是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計算機上或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各種素材和教學系統(tǒng)。素材類的教學資源庫,主要分為八大類:媒體素材、題庫、試卷素材、文獻資料、課件素材、案例、常見問題解答和網絡課程。其中媒體素材表現形式有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同時資源庫中的資源是可以進行拷貝、傳輸、使用、加工和組合的一系列通用性很強的標準組件,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這些標準組件進行組合。
教學資源庫的系統(tǒng)架構一般分為三層,即應用功能模塊、業(yè)務功能邏輯模塊和系統(tǒng)核心技術模塊,如圖1所示。
三、集中式管理模式
集中式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是講究控制。該種管理模式強調對資源庫信息的私密性和版權的保護,強調有序和規(guī)范地使用教學資源,以確保教學資源得到安全而有效的使用。在該種模式下,一般由某一部門作為資源管理部門,全權負責資源庫的統(tǒng)一管理。
集中式管理模式的表現形式,一是教學資源的來源,主要是指采集、加工、編目、入庫及后續(xù)管理維護等相關操作由專職人員負責。使用者不參與到教學資源的建設中,只是根據不同的權限,具有瀏覽、點播以及下載等功能;二是在對資源的使用過程中,實行物理集中且資源庫的服務對象相對固定。教學資源庫的使用終端一般集中在特定的教室(比如電子閱覽室),訪問者需要通過特定的IP才能進入資源庫,資源庫的服務對象一般為高校學生和教職工,外來人員(如校友、外界訪問人員)難以進入資源庫;三是資源使用控制,是有限開放。只是在硬件環(huán)境上營造了開放性氛圍,遇到問題只能在線下進行研討。
由此可見,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是非常鮮明的:首先,該模式能夠從源頭上保護版權,有效避免了由于不良下載和引用而導致的版權侵害事件發(fā)生,從另一個側面有效保護了高校的知識產權;其次是實現了規(guī)范有序地管理。資源信息的瀏覽、點播、下載均有嚴格的權限和明確的規(guī)定;第三,該模式能夠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由于有專人負責,一些不符合高校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的教學資源在采集、加工及入庫過程中被剔除,確保了與使用者見面的資源質量;第四,該模式突出了教學資源的特色,可以充分體現本高校的人文優(yōu)勢、專業(yè)優(yōu)勢,具有鮮明的特點。
同時,該模式的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封閉,缺乏開放。由于是物理集中,教學資源庫的使用范圍往往局限于單個高校內的固定群體,大大限制了資源庫的使用空間,不利于資源庫價值的充分體現;二是交互性差。使用者(客戶)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管理人員(供應商)提供的信息,無權對信息(產品)進行加工,不利于信息質量的提高。從而造成資源庫成為資源的羅列與堆積,不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者(客戶)的需求,從而導致了資源庫的有效使用率降低。
四、開放式管理模式
毫無疑問,開放式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就是開放。該種管理模式強調資源庫管理者與使用者之間、使用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同時,資源管理者針對校內不同的使用者群體,依據“分級授權”機制,設定不同的權限,確保了教學資源的安全。該種模式下,部分使用者具備了一定的管理權限。
開放式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一是擁有權限的使用者可以上傳資源,資源庫的信息來源是開放的。資源庫具備了相當程度的網絡效應,資源管理者和使用者均可參與資源建設,資源庫的信息量呈滾雪球般增長,資源庫呈現出網絡化的特征;二是以資源使用者為中心,突出客戶(使用者)導向。資源管理者通過管理系統(tǒng)跟蹤記錄使用者的資源瀏覽足跡,依據點擊量動態(tài)調整、更新資源內容,及時提供使用者感興趣的資源信息。并且系統(tǒng)提供一個供使用者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與網絡社區(qū)類似)。在這個平臺上,使用者(教師和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這種討論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學資源;三是講究開放式管理下的適度集中。任何形式的開放都不是絕對的,開放式管理下的教學資源庫亦然,主要是,社區(qū)限制了開放的范圍,同時由教師負責管理社區(qū),以確保社區(qū)的有序、受控管理。
與集中式管理相反,開放式管理的優(yōu)勢在于交互性強,使用者(客戶)與管理人員(供應商)可以互動,通過互動,資源信息的質量不斷提高,針對性不斷增強,能夠真正體現使用者的需求,資源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能夠滿足高校不同專業(yè)的需求。由于教師可以參與社區(qū)管理,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yè)對資源進行專業(yè)性的二次加工和修改,進一步提高了資源信息的專業(yè)性和準確度,能夠滿足本專業(yè)使用者的需求;資源信息量大,內容覆蓋范圍廣。由于具備了網絡效應,資源庫的信息可謂源源不斷,內容豐富。
當然,開放式管理模式也有其明顯的缺陷,主要是,資源管理難度大,導致資源常常呈現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使用者有時難以迅速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信息;資源庫中垃圾重復信息較多,由于使用者能夠參與資源建設,就某個主題,使用者上傳的信息或發(fā)表的意見往往是雷同的,導致了垃圾信息和重復信息顯著增多,而且占據了大量的存儲空間。
五、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
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吸納了集中管理模式和開放管理模式的優(yōu)點,有效回避了兩者的不足之處。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講究“有序開放,民主集中”,體現“集中中開放,開放中集中”,代表了教學資源庫管理模式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的顯著特點是:將資源的使用者和資源庫的建設者都充分地調動了起來,能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資源庫,讓其能夠很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教學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一般是由集中式管理模式或開放式管理模式發(fā)展而來的。具體情況是,一些高校先采用了集中式管理模式(或開放式模式),為解決既有模式下的瓶頸問題,克服既有模式的缺陷,經過不懈地改進后,形成兼顧集中模式和開放模式特點的新模式,即集中+開放式管理模式。
六、對管理模式選用的建議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為充分發(fā)揮網絡為教學服務的輔助作用,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或計劃建設教學資源庫系統(tǒng)。在考慮如何建設資源庫的同時,高校也應事先考慮如何有效管理資源庫,以發(fā)揮資源的最大效用。通過前面的論述,在選擇何種方式管理教學資源庫方面,筆者建議:一是做好需求調研。通過分別與教師和學生代表座談的方式,充分了解使用者對資源庫的期望,包括對資源庫功能設置和管理方式的需求;二是應充分考慮到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文化底蘊和專業(yè)特點。如果高校一直倡導開放、分享、包容的文化,且在專業(yè)設置上具有綜合性,面向公眾,則對教學資源庫采用開放式管理比較適宜。如果高校屬于專業(yè)性強的院校(包括軍事類、航空航天類院校),且對高校內的教學信息和知識產權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則還是采用集中管理教學資源庫為好。當然,這幾種管理模式沒有最好,而只有最適合,可以針對資源的來源、資源的在庫期間以及資源的使用方式控制這些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針對不同的資源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從而使資源庫的管理方式呈現立體方式;三是堅持資源庫建設與管理的連貫性,在選擇管理模式上充分尊重建設團隊的意見。我們知道,資源庫建設團隊的黃金組合是由高校教務處主管人員、專業(yè)教師、教育技術人員和計算機技術人員組成的一個整體。黃金組合的資源建設團隊能夠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發(fā)揮團隊精神和組織職能,保證資源的系統(tǒng)性、專業(yè)目標性和規(guī)范性,使資源具有個性化和多樣化,更有助于直接用于教學活動。同樣,黃金組合在如何管理教學資源庫方面也最具發(fā)言權,他們是最了解資源庫的群體,應當充分吸納他們的意見,并在教學資源庫管理階段繼續(xù)發(fā)揮他們的主導作用。
七、小結
總之,高校教學資源庫管理模式是一個在資源庫規(guī)劃及建設過程中常常被忽視,但又是影響資源庫效用發(fā)揮的重要問題。高校在開始建設教學資源庫之前,就應當確定未來采用何種方式來管理資源庫。筆者認為,文中介紹的三種教學資源庫管理模式沒有顯著的優(yōu)劣之分,關鍵是高校要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資源庫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羅忻茂.論高校教學資源庫建設[J].龍巖學院學報,2007(6).
[2]曾振東.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初探[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6).
[3]潘瓊.論高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原則內容與技術選擇[J].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
[4]張群,校園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若干建議[J].教育傳播與技術,2006(2).
[5]孫悅娟,關于校園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