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桃
[摘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六大期間,向忠發(fā)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這是由于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不統(tǒng)一、領導缺乏重心、組織上的“唯成分論”、共產國際不適當?shù)母深A、向忠發(fā)本人的因素等多種原因所導致的。我們應該從中中深刻反思,以史為鑒,汲取教訓。
[關鍵詞]向忠發(fā)總書記原因教訓
在中共六大上,向忠發(fā)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委員會主席(習慣上稱總書記)。他是中共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屆總書記”。六大時,中共領導層內人才濟濟,群英薈萃,卻為何讓一個文化程度較低、理論水平較差、能力素養(yǎng)不強、威望不高的人一躍而成為黨的最高領導人?這是當時黨的思想狀況、組織狀況和領導狀況以及中共與共產國際之間的復雜關系,再加上向忠發(fā)本人因素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產物。本文擬對其原因和教訓作一簡要分析。
一、向忠發(fā)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原因
1、當時中共黨內思想比較混亂,組織渙散。
由于大革命失敗,對在任中央領導人的懷疑、不滿增長了,黨內的爭論、分歧增多了。當時,黨內思想斗爭也不是循循善誘、耐心說服,而是互相指責和攻擊,一時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思想極難統(tǒng)一。當年的親歷者周恩來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有失敗情緒、‘山頭傾向和人身攻擊等。所以討論問題不能深入,一討論到實際問題就鬧起來?!蹦菚r,張國燾與瞿秋白爭論不休。后來布哈林出來說話,說“就是你們這兩個大知識分子在吵架。再吵就把工人干部提拔起來代替你們”。向忠發(fā)到莫斯科后,任駐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得到共產國際的重視和米夫的青睞,他對從米夫也是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由于這種特殊原因,他的身價與日俱增。有共產國際的強硬后盾,他也當仁不讓地以陳獨秀的繼任者自居。擺出一副比陳獨秀還要嚴厲的家長面孔,往往在大會中高聲責罵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同志,三句話便不離“這是共產國際的正確路線”?!捌鋵?,他并不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有點江湖氣,與他共過事的李立三、項英等,都知道他的底細,不免暗笑他的那種扮演。我們多數(shù)人總覺得他不能負起領導的重任,也討厭他的‘米夫味。但因中央缺乏領導重心,而又沒有其他適當?shù)娜藖沓洚?,只好暫時容忍。”
2、“唯成分論”盛行。
其一,大革命失敗后,由于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盲動錯誤都給中共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中共黨內一度出現(xiàn)了全盤否定知識分子、反知識分子傾向。“八七”會議在總結黨在大革命后期犯錯誤的教訓時,認為領導機關里絕大多數(shù)是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的代表是一個重要原因。因而要求提拔工人同志到黨的委員會負重大責任。受這種認識的影響,會后不久發(fā)出的中央通告第二號指出:“黨的指導機關的成分要工農化,提拔在斗爭中表現(xiàn)積極的工農分子到各級黨的指導機關負責;黨員成分要工農化,堅決地趕緊地大批吸引工農分子入黨?!薄鞍似摺睍h后,就把與機會主義作斗爭看成了簡單的人事撤換。更為嚴重的是,與“八七”會議同年召開的十一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進一步把黨的指導機關和黨員成分工農化的指導思想具體化、教條化了。會議通過的《最近組織問題的重要任務決議案》認為:黨組織上的主要缺點之一?!坝泻艽蟮恼我饬x的——就是本黨領導干部并非工人,甚至于非貧農而是小資產階級智識分子的代表”。并進一步指出:“這種組織成份。就是武漢反動以前本黨政策機會主義孟什維克主義的策源地?!薄白罱S多正確的徹底革命的黨的決議案和方針,如土地問題。農民暴動的策略問題,勞動問題,國民黨問題,(‘八七緊急會議及其后中央臨時政治局的決議)往往在各地并不執(zhí)行,謬解而成機會主義的實際行動,這是因為實行這些決議的分子,仍舊是那些小資產階級的機會主義代表的舊干部?!苯又稕Q議案》指出:“因此而得的結論,自然便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組織任務是——將工農分子的新干部替換非無產階級的智識分子之干部?!@是要使黨的指導干部之中無產階級及貧民的成份占最大多數(shù)。支部書記、區(qū)委、縣委、市委、省委的成份,各級黨部的巡視指導員的成份。尤其是農民中黨的工作員的成份,必須大多數(shù)是工人同志或貧民同志。工會機關的干部,則須全部換成工人?!焙髞砝罹S漢批評這種舉措:“大換班的性質是組織上的盲動主義,是對武裝起義和游擊戰(zhàn)爭既缺乏知識,又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的產物。”
其二?!俺鞘兄行恼摗钡恼温肪€直接導致了組織上的主觀主義錯誤。蘇聯(lián)是用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來取得革命的勝利的。中共建立后,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開展工人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依然堅持“城市中心論”。1927年中共十一月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現(xiàn)狀與中國共產黨任務決議案》指出:“城市工人暴動的發(fā)動是非常之重要;輕視城市工人,僅僅當作一種響應農民的力量,是很錯誤的,黨的責任是努力領導工人日常斗爭,發(fā)展廣大群眾的革命高漲,組織暴動,領導他們到武裝暴動,使暴動的城市能成為自發(fā)的農民暴動的中心及指導者。城市工人的暴動是革命的勝利在巨大暴動內得以鞏固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中共的革命路線是城市包圍農村,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而城市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工人。但在指導思想出現(xiàn)形而上學傾向,把出身成分絕對化,把工人當作偶像盲目崇拜,把工人和知識分子對立起來且排斥知識分子。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向忠發(fā)正是在這種錯誤傾向的背景下。沒有經(jīng)過必要的理論學習和訓練,而迅速地提拔到中央領導層。
其三,六大代表由于在組織上主觀強調工農化,成分很不健全。第一,片面強調工人成分,工人代表要占多數(shù)。大革命中干部犧牲很多。有些做實際工作的領導同志又調不出來,所以很多是從基層支部中找來的代表。大革命后,支部負責人許多都是新的,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同志大都犧牲或離開了,所以大多數(shù)人能力是很弱的。六大中44個工人代表,經(jīng)過大革命鍛煉的不多。第二,沒有把當時有革命經(jīng)驗的干部集中起來參加六大。共產國際3月底來電通知,4月代表就要出發(fā),時間倉促、準備不很充分。當時,毛澤東正忙于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與建設,要他去是有困難的,但還有許多人是可以去的,如劉少奇、任弼時、惲代英、陳潭秋、李富春等人。第三,“代表在思想上沒有什么準備,代表又不是各地選來的(只有廣東來的是開會選出的,其他大多數(shù)是中央指定的)?!痹诎殉錾沓煞纸^對化的主觀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六大代表和大會選出的中央領導機構片面追求“工人化”,要求工人要占多數(shù)。在有選舉權的84名正式代表中,工人占44人,占52.4%;六大選出的由23名委員和1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中。工人占21人。正式中央委員內工人15人,占65.2%。排前三名者均為工人;中央委員排前15名者內,工人占12人,居絕大多數(shù)。
3、共產國際的不適當干預,給了“唯成分論”強有力的支持與推動。
當時,共產國際根據(jù)馬克思黨建理論和蘇聯(lián)黨建經(jīng)驗出發(fā),教條地認為: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主要成分應
該是工人。而中國共產黨成員的出身顯然是不符合這一標準模式的。大革命的失敗加深了他們這一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共產黨犯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盲動錯誤,主要原因是成員出身,是由于“共產黨領導的積極分子都不是工人出身,都是那些在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加人共產黨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代表,如果我們想到這一點,則黨內機會主義的錯誤就立刻明了了”。他們認為知識分子不可靠,向忠發(fā)是工人,值得信賴?;谶@種認識,工人出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向忠發(fā),便得到了共產國際的特別青睞和重視。
另外,共產國際的高級干部米夫慣于搞宗派主義。周恩來回憶說:“在‘六大工作人員的人選上。東方部的人員多,這是有宗派的意味的?!绷笃陂g,米夫想把忠于他的王明等人塞進中央,此企圖受挫后,米夫就采用不正當?shù)氖址ǎ蹬鹾吞С龈鞣矫娑寄芙邮艿南蛑野l(fā),因為向忠發(fā)理論水平不高,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容易駕馭和控制。六大閉幕后,新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新的政治局。米夫不加說明地就提出一張7人的名單,即:向忠發(fā)、瞿秋白、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李立三、項英等7人。這個名單就在各個委員不愿引起新的辯論的情形下,無異議地通過了。米夫看情形頗為順利,“因而進一步提議說。共產國際認為最好由向忠發(fā)同志任書記……米夫這個提議,也迅即獲得一致通過”。
4、向忠發(fā)的本人因素。
第一,向忠發(fā)有比較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在革命斗爭中較大膽和無畏。并且表現(xiàn)出較高的社會活動能力和一定的組織才能。1927年初,蔣介石在江西南昌實行“清黨”,引起進步人士和革命群眾的極大憤怒,武漢各界40萬群眾召開“追悼鄂贛死難農工領袖大會”。時任武漢總工會委員長兼工人糾察隊總指揮的向忠發(fā)主持大會。并發(fā)表了充滿激情的演講。與會群眾為他的演講深深打動,并對其表現(xiàn)贊不絕口。向忠發(fā)一時名聲大噪,成為武漢三鎮(zhèn)頗具影響力的名人。第二,向忠發(fā)也有一定捕捉政治風向、見風使舵的能力。當“唯成分論”錯誤在共產國際的支持和推動下愈演愈烈時,他便不失時宜地把自己的金字招牌——工人出身,打得非常響亮。一發(fā)言必把這副響當當?shù)恼信屏脸鰜恚杭由舷蛑野l(fā)來自基層,有一定的基層斗爭經(jīng)驗,確實能夠聯(lián)系基層一些實際情況講些切中要害的意見。因此。備受共產國際的賞識,甚至“被共產國際視為中國無產階級的象征”。第三,向忠發(fā)文化不高,理論水平很低,頭腦簡單,有江湖氣,再加上他愛出風頭的毛病,極易被人利用和操縱。米夫慣于搞宗派主義,想把忠于自己的王明等人塞進中央。但米夫的活動收效甚微,此企圖受挫后,又采用不正當手段,吹捧和抬出自己可以操縱且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向忠發(fā),借以貶低和否定中共中央的現(xiàn)任領導人,為他們進一步奪權做準備。
二、教訓及反思
1、領導人必須德才兼?zhèn)?。領導人必須具有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和高風亮節(jié),嚴于律己。生活作風嚴謹、無懈可擊,有極強的組織觀念和組織紀律。向忠發(fā)歷來生活作風不好,又不遵守組織紀律。他的被捕是由于貪戀一個小老婆而致。領導人還應具有宏才大略,既要有較深的理論造詣。又要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jīng)驗??v觀向忠發(fā)一生。他沒有一篇能起指導作用的理論文獻。由于其水平低下。中共實際工作由周恩來和李立三負責。由于他對李立三的錯誤路線缺乏分辨能力,并加以支持,間接地推動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在中共黨內的推行。
2、排除外來干涉,獨立自主地處理黨內事務。向忠發(fā)可以說是在共產國際的影響和壓力下而上臺的。鑒于此,中共在新時期提出了處理黨際關系的四項基本原則: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ゲ桓缮鎯炔渴聞?。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边@說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要想取得勝利和成功,一是只能靠本黨本國獨立自主,而不是依賴兄弟黨或他國;二是要充分了解具體黨情和國情,旗幟鮮明地反對主觀主義。
3、旗幟鮮明地反對主觀主義的“唯成分論”。主觀地從出身片面強調黨黨員成分和黨的指導機關的工農化,非但沒有加強黨的無產階級化建設,反而使黨的政治影響力、組織內聚力受到了嚴重地削弱。六大期間,一大批經(jīng)過大革命鍛煉的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工作經(jīng)驗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干部未能發(fā)揮他們的領導優(yōu)勢。由于搞出身崇拜,把工人當作偶像。以至六大期間選上來的工人政治理論水平不高,不少人政治立場不堅定。領導能力低下。甚至有的人品質較差。據(jù)統(tǒng)計。參加六大的代表后來有16人背叛革命,其中14人是工人,當然也包括中共的總書記——工人出身的向忠發(fā)。
參考文獻:
[1]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張國燾.我的回憶(第2冊)[M].北京:現(xiàn)代史料編刊社出版,1980年版.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版.
[5]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版.
[6]王健英.中共中央機關歷史演變考實(1921-1949)[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責任編輯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