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芳
[摘要]國產(chǎn)電影進軍“奧斯卡”。要做到如下五個方面的準確定位:對“奧斯卡”性質的準確認知;中國電影人思想、心態(tài)的準確定位;電影制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民族特色的取向定位以及電影文化環(huán)境的準確定位,對這五個定位的恰當把握,是國產(chǎn)電影奪冠“奧斯卡”必備之法寶。
[關鍵詞]電影;奧斯卡;定位
2009年2月下旬,第8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活動塵埃落定。以印度孟買為敘事背景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勇奪八獎稱霸奧斯卡,而中國送選的三部華語影片無一入選,提前出局。這個結果出乎少數(shù)人的意料,卻在大多數(shù)人的意料之中。國產(chǎn)影片沖擊奧斯卡,希求一席之地緣何如此艱難?筆者認為,國產(chǎn)影片的準確定位是關鍵。具體而言,需要在如下五個方面做出科學恰當?shù)亩ㄎ弧?/p>
一、對“奧斯卡”性質的準確認知
奧斯卡是當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具知名度的電影獎,其性質,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國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工業(yè)運作的產(chǎn)物。國產(chǎn)電影“沖擊”奧斯卡,事先應對奧斯卡獎項的設置和評選有一個準確的認知,以便“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首先,奧斯卡作為美國本土電影的產(chǎn)物,參評的電影主要是在美國公開發(fā)行、放映的英語影片,其設立的獎項至今雖多達二十幾項,但允許世界各國非英語影片參與角逐的,比較有分量的就只有1956年增設的最佳外語片獎。國產(chǎn)電影要沖擊的,也主要是這一獎項。然而,可想而知,盡管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送選名額有限,但由于涉及面廣,參評數(shù)量龐大,因而較之英語影片而言,最佳外語片獎的競爭之慘烈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從影片的推薦和評選的程序來看,各國依據(jù)自己的標準送選最有實力的影片,供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評委們進行欣賞和評價,這些評委做出抉擇后,以直接選舉、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提名名單和復試名單。要知道,盡管奧斯卡的評委有5 800多人,但誰又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具備通曉世界各國“風土人情”的深厚功底呢?對每部參選的外語影片而言,這更像是一場賭博和冒險,賭影片的風格能迎合“評審團”中幾成評委的欣賞品味。由此可見,對奧斯卡性質的清醒認知,可以讓國內電影人對自己的影片有更清醒的定位:獲獎固然是一種榮耀,沒獲獎也未必就是恥辱,也許真的只是時運不濟而已。
二、中國電影人思想、心態(tài)的準確定位
正因為國內電影人對奧斯卡的性質缺乏準確的認知,直接導致了他們思想和心態(tài)的扭曲和錯位。很多電影人在拍攝電影之前,就公開宣稱:“我們就是直奔奧斯卡而去的?!薄拔覀兊拇_打算沖擊奧斯卡,我們整部影片都是按照國際水準進行拍攝的,并且經(jīng)過周密的計劃和專門的統(tǒng)計……”可悲啊,如此大張旗鼓地宣稱,難道說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其目的已被異化到了如此功利的地步?誠然,按照國際標準拍攝電影,吸收他人的有益經(jīng)驗為己所用,有利于提高國產(chǎn)電影的質量和水平,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此聲勢浩大的宣傳,巨額資金的投入,最終目的竟是為了獲得一個外國電影節(jié)的某某獎項,這顯然違背了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初衷和本能。影視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集認知、審美、娛樂和教育于一身的文化傳播活動,任何時候都要求將為觀眾制作真正的好電影,給大眾帶來娛樂和審美享受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深刻的啟發(fā)和教育意義作為電影追求的一貫準則和終極目標。因此,國產(chǎn)電影沖擊奧斯卡,首先中國電影人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在思想觀念上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既不應該是為了高額的票房利潤,更不應該是為了獲得某一獎項而“量身打造”!
三、電影制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縱觀歷屆奧斯卡金獎,尤其是最佳影片獎,可以發(fā)現(xiàn),奧斯卡影片評委們的“口味”似乎已經(jīng)陷入了某種“思維定式”,以下幾種題材的影片比較容易受到“寵愛”:(1)敘述真實人物親身經(jīng)歷的傳記片,以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或作家的親身體驗和高尚情操來感染人、鼓舞人。如第10屆的《左拉傳》、第55屆的《甘地傳》、第57屆的《莫扎特》、第74屆的《美麗心靈》等。(2)投資巨大、場面宏大,再現(xiàn)真實歷史事件的史詩片,讓觀眾親臨其境,感受那種氣勢宏偉、震撼人心的場面。如第59屆的《野戰(zhàn)排》、第60屆的《末代皇帝》、第70屆的《泰坦尼克號》、第73屆的《角斗士》等。(3)對偉大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形成的經(jīng)典藝術片。如第12屆的《亂世佳人》、第21屆的《哈姆雷特》、第41屆的《霧都孤兒》、第58屆的《走出非洲》等。(4)揭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影片。反映各個時代美國的主流社會思潮以及大眾審美趣味,通過關注社會現(xiàn)實問題、弘揚人性的美好善良。如第52屆的《克萊默夫婦》、第69屆的《英國病人》、第78屆的《撞車》、第80屆的《老無所依》等。
事實上,上述這種分類還過于簡單粗糙,很多影片還不能完全依據(jù)這些標準進行劃分。如傳記片中對真實人物的刻畫,往往和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和背景密不可分,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再現(xiàn)歷史事件的史詩片?如《甘地傳》和《辛德勒名單》等,可以說就是這類“角色混淆”的影片。但無論是真實的傳記片,還是宏大的史詩片,抑或是揭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故事片,奧斯卡都蘊涵著一種相同的思想精髓:通過對人物、事件或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描述,引發(fā)人類對生命本真和社會發(fā)展的深層思考。今年《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大獲全勝,無疑是這種典型的奧斯卡“情節(jié)”的又一次體現(xiàn)。
與之相比,國產(chǎn)電影大片,在巨額投資、聲勢浩大的宣傳和炒作后,觀眾更多體驗到的或是華麗的場景,或是精彩的特技,甚至是無厘頭的“胡亂改編”。如此次送選的《畫皮》,故事源自《聊齋志異》,卻又把原故事的主旨改得“面目全非”:由原著的“斬妖除魔”“懲惡揚善”演化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三角”甚至“四角”戀愛關系。雖然這種改編有其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當代人面臨的情感困惑。但和奧斯卡比起來,總覺得過于“小家碧玉”,而難登“大雅之堂”。無法給人發(fā)自內心的感動和持久的震撼,最終就像小孩子的嬉笑玩鬧,看過笑過也就忘過。因此,總的說來,國產(chǎn)電影的人文內涵和思想深度還有待進一步發(fā)掘,電影的制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亟待正確的導向與定位。
四、民族特色的取向定位
雖然前面筆者極力“推崇”西方電影人的制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但這并不代表本人“崇洋媚外”,要求國產(chǎn)電影“全盤西化”。國產(chǎn)電影的“根”,還是必須立足于本土本民族,在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上,打造中國特色的“世界電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美國奧斯卡增設最佳外語片獎,其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讓各具民族特色的電影走向世界,走向國際大舞臺。但是,中國的民族特色和西方的審美趣味要完美結合,一定要把握好—個“度”。不能生搬硬套、一廂情愿地制造出一個“中西合璧”來,那只會貽笑大方,徒添笑料而已。
在這一方面,國產(chǎn)電影還是爆過很多笑話,吃過不少苦頭。如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等,或許以為奧斯卡就是追求大制作、大場面的電影競賽,因而不惜耗費巨資,啟用大牌導演和當紅明星,華麗的場景,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暫時能吸引觀眾的眼球。然而,故事的思想內涵卻蒼白無力,無法打動評委們的心。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電影制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的導向走入了誤區(qū),另一方面,就是中國電影人缺乏對那些真正蘊涵著“民族特色”事物的感知度和敏銳性。
其實,雖然國產(chǎn)電影經(jīng)歷了那么多慘痛的失敗,但還是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最成功的莫如2001年李安執(zhí)導的《臥虎藏龍》,這是一部純中國題材、中國導演和中國演員的華語電影,一舉奪得了包括最佳外語片獎在內的四座小金人。這部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導演李安在好萊塢多年的熏陶下,實現(xiàn)了中國元素和西方審美觀的完美融合。而另外兩部影片——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和第79屆的《無間道風云》,應該說都是帶有“中國元素”的西方電影。前者是西方人執(zhí)導的中國題材電影,后者則完全翻拍的香港電影《無間道》。這一方面再度表明,奧斯卡更青睞符合西方審美價值觀的影片;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并不缺乏優(yōu)秀的、有內涵、有深度的影視題材,只是缺乏挖掘這種題材的頭腦和眼光。因此,中國電影人要引以為鑒,臥薪嘗膽,拍攝出中華民族的特色電影,并且做大!做強!
五、電影文化環(huán)境的準確定位
所謂電影文化環(huán)境,是指包括電影的制造和發(fā)行體制、電影人和觀眾間的關系,以及群眾的電影文化基礎在內的整體文化環(huán)境。這些環(huán)境因素表面看似乎與電影創(chuàng)作本身無關,而事實上與電影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說前面四個定位是針對電影的本質和內在而言的話。那么文化環(huán)境的準確定位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外在影響因素??傮w而言,當前我國的電影制作還處于一種浮躁膚淺的創(chuàng)造氛圍中,整個華語電影還沒有建立起一個較為完善的“制作一運行一評價一反饋”的良好機制:中國過于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影制作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資金的缺乏和技術水平的低下,使得電影公司制作大場面和高科技的“尖端”電影成為難以企及的夢想;此外,對影片的宣傳炒作勝過電影本身,對利潤的關注高于對觀眾內心真正需求的理解,這些都已經(jīng)成為國產(chǎn)電影走向成熟的進程中不得不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成為中國電影人進軍奧斯卡必須準確做到的五大定位之一。
總而言之,國產(chǎn)電影在進軍奧斯卡、走向國際化的征途中,要想“輕松”捧得夢寐以求的奧斯卡“小金人”,使中國電影得到世界的肯定和認同,認真做好以上“五大定位”是其出奇制勝之必備“法寶”!
[參考文獻]
[1]理嘉.梅蘭芳沖擊奧斯卡資金到位主演虛席以待[J].世界電影,2004(04).
[2]李曉宇.“中國元素”電影與奧斯卡的N次親密接觸[EB/OL].http://ent.qq.con/a/20070227/000106.htm,2007-02-27.
[作者簡介]馮芳(1977—),女,碩士,綿陽師范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