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中西哲學比較看中西傳統(tǒng)思維方式

2009-09-25 09:46:16梁寅子
學理論·下 2009年7期
關鍵詞:中西理性人類

梁寅子

摘 要:當今,西方文明以其強勢話語地位深刻影響著世界文明的發(fā)展。然而正如我們看到的,人類文明在向前發(fā)展的同時,人類社會卻遭受著越來越多的災難。于是,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中西文化給世界帶來的影響。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方式則受到了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試圖將中西兩種傳統(tǒng)思維方式進行橫向比較,進而重新審視中西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長處與不足,以及估量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對于今日世界的價值。

關鍵詞:中西傳統(tǒng)思維方式;比較

中圖分類號:B8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056-02

今天西方文化以他的強勢話語地位左右著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但在人類享受西方文化給我們帶來的理性思考和科技進步的同時,人類社會也遭受著越來越多的災難: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生物的滅種,人類社會新疾病的冒出,經濟危機的頻發(fā)等。所以,當我們重新審視中西文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的時候,尋其根源,對文化有著重要作用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便成了學者關注的焦點。傳統(tǒng)思維方式是指“人們觀察事物,體認事理,做出反應時采取的一種基本思路,所擁有的一種心理定勢?!比祟愒谧陨砗驼J識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通過一定得思維方式進行的,而中西傳統(tǒng)思維又因其自身的生長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組織環(huán)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風格以及鮮明的民族性。

現階段,世界范圍內均面臨著思維方式更新的任務,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西方文明的主宰下人類文明將何去何從?中國傳統(tǒng)思維對于未來的世界文明又有怎樣的影響?想要尋找世界文化更為理想的出路,就必須在中西兩種傳統(tǒng)思維方式比較的背景下重新估量中西兩種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長處與不足,以便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時代智慧的,對世界文明有積極影響和作用的思維模式。

一、中國傳統(tǒng)思維強調生命整體式思維,重在綜合;西方傳統(tǒng)思維則更注重單元個體式思維,注重分析

古代圣賢不用“整體”而用“一體”,該詞首見惠施,惠施說,“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后見《莊子》,莊子說,“生死存亡,是為一體”;《易經》中也會講“觀其會通”,提出有機整體論;在我看來,這種整體性思維在中醫(yī)中體現的最為明顯,《黃帝內經》把人體和天地聯合起來,視為一個整體。傳統(tǒng)中醫(yī)不分科,講究“望聞問切”,西醫(yī)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中醫(yī)往往是“頭痛醫(yī)腳”,正是這種系統(tǒng)論觀點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整體性思維方式。

整體性思維講究從系統(tǒng)著眼,直接對眾多的認識對象加以全面的綜合,不重視主客體的對立以及概念的系統(tǒng)化、邏輯化。在老子哲學中,將“道”作為天地萬物生存發(fā)展的規(guī)律,世界萬物的總根源是陰陽的和諧。在動靜觀的把握上,中國古人則認為動必復歸于靜,動靜之中以靜為本,動靜統(tǒng)一于靜中來把握動靜對立的思想,所謂:“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對立面相互斗爭的結果,不是使事物產生從舊質到新質,而是和解到舊的統(tǒng)一體之中。易言之,也就是以統(tǒng)一和諧為本,來把握差異與矛盾。在這種以“和諧”為最高價值原則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價值觀的統(tǒng)攝之下,“和而不同”,“執(zhí)兩用中”的中庸之道被視為最高道德。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是講究和諧與統(tǒng)一的,而西方傳統(tǒng)更注重分別與對抗。西方傳統(tǒng)講宇宙是由單元個體構成的,這種帶有無機色彩的宇宙觀從古希臘哲學開始便清晰可見。德謨克利特認為物質是由許多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單個顆粒組成,萬物多樣性是由于構成物質的原子形式、所處狀態(tài)、結合方式不同組成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活水”。從單元個體式思維出發(fā),西方傳統(tǒng)思維總是在尋求與世界的對立。把統(tǒng)一的世界區(qū)分為具體的不同層次,分門別類地加以深入的理性分析,充分展示世界的多層次性和矛盾性,注重發(fā)現內在的差別與對立,從差異和區(qū)別的揭示中把握事物的規(guī)定性。

從西方重分析的視域下看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似乎中國古代的思維方式模糊而不嚴謹,但正是因為中國古代重視“合一”的思想,使得中國哲學常以心物同屬、主客兼?zhèn)?、天人合一的形態(tài)標出,體現了一種古樸的系統(tǒng)論思想,這種思想不僅對綜合性科學有啟迪,在當下更具現實意義。因為西方傳統(tǒng)的天人對立的思想導致西方人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采取的是"征服"的手段,在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上采取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則,現在看來這一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而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和諧同生的觀念更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式推崇直覺體驗,西方傳統(tǒng)思維強調理性思辨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更多采用的是直觀式思維,它是一種超于感性和理性的方法。從總體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思維對象的本質。中國古代哲學家們在認識事物,構建其哲學體系時,總是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出發(fā),雖沒有對經驗事實作具體的概念分析,單卻重視對感性經驗的直接超越,同經驗保持著直接關系,所以從先秦開始,中國古人便運用了“實踐”的觀念。

孔子說,“納于言而敏于行”。墨子說,“行,為也;”表明先秦思想家肯定知識來源于實踐經驗,認為“知、聞、說、親”,同時強調實踐的反復性,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而且,知識不僅來源于實踐,學習知識目的也是作用于實踐。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中國文化重視個人實踐不注重普遍原理,其原因就在于中國人在思想層面對實踐的極端重視導致的經驗主義而這種經驗主義就會使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趨向直覺。

西方傳統(tǒng)思維在這點上更注重理性思維和邏輯體系的論證,從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范疇”開始,西方人就開始以純知識的本體論追求為目的,以純粹的語言分析為方法的理性思維,而這種理性思維被古希臘人認為是“以挑剔和苛求的眼光”對不可靠和無價值的感覺經驗的丟棄,而保留了他們自以為最可靠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理性思維。巴門尼德將知識劃分為:“真理”和“意見”,而“應以理性為真理的標準,而感覺是欺騙我們的”。古希臘哲學家認為,關于哲學知識,感覺經驗不具有合法性,只有純粹的人的心智理性產品才配得上這一崇高稱謂,到了近代培根又發(fā)展了歸納邏輯,現代,西方人對理性、體系的追求達到了頂峰,為我們所熟知的康德以“三大批判”建立的先驗唯心體系,黑格爾的客觀唯心體系,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體系等等無一不表明這一點。

西方傳統(tǒng)思維強調思辨,注重體系的特點,給西方哲學帶來了較強的邏輯性和體系完整性,由此看來,西方人在理論科學研究中領先于東方也就不足為奇。不過,西方傳統(tǒng)思維在思維方式過于拘泥于理性思維,則更加的死板,缺乏機敏和靈活。而中國傳統(tǒng)思維重直覺,比抽象思辨更直接,更簡潔,對人的潛能與靈感的觸發(fā)有積極作用,這種詩性使得思維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三、中國傳統(tǒng)思維是內向的意向型思維,注重改造內在世界,西方傳統(tǒng)思維是外推的知識型思維,試圖指向外在世界

直到今天到底有無中國哲學仍然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在我看來,產生這一爭論的原因正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內向式思維模式決定的。中國古代圣賢不像古希臘哲學家那樣把目光投向外在的宇宙,探究世界的本原,而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內省上。古代圣賢注重解決倫理綱常的道德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注重人的責任與義務,強調內省體驗;在國家治理上注重德治。道家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儒家認為“與天地參”“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東莫大焉”,心學家認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等都是以主體自身為認知對象,從主體自身出發(fā),又達到對自身的領悟。

當然,中國傳統(tǒng)思維強調內省活動更多是要達到心有所悟,心有所感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人們不自覺的便達到了人格的完善,而這種傳統(tǒng)的意向思維,使得中國人少了浮躁、激進,多了些保守、內斂,而這種態(tài)度在今天的消費社會中更有其意義。西方傳統(tǒng)思維更注重外求,以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身的實證性考察,雖然這種求知給西方帶來了財富、科技的進步,但更多的是多了些貪欲少了些自我覺悟和內省。

四、中國傳統(tǒng)思維是往復循環(huán)式思維,而西方傳統(tǒng)思維是線性思維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認為事物始終往復變化,這符合天地自然之理,這種運動是普遍和重要的,以至于如果事物舍棄這種運動,自然界便會失去先機以至衰亡。這便是中國古人的循環(huán)運動的思想,中國成語“否極泰來”“滿招損,謙得益”亦是這個道理,《呂氏春秋》中寫道“物動而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薄敖K而復始,極則復返?!薄痘茨献印氛f,“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倍偈嬲J為“天之道,終而復始?!眲⒂礤a也認為每種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果,都是“復歸其始”。從《易經》看中國古代哲學循環(huán)往復的思想最為明顯,六十四卦之間可以相互溝通,互相轉換,形成整體大循環(huán),表現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過程。

而西方哲學追求線性思維,原因在于其本質是邏輯學,而邏輯學的基礎是因果關系。正所謂有因必有果,無因就無果,因果不能互相顛倒。如果不遵守因果關系,就會產生悖論,走極端或無解,即便在同一命題中有許多節(jié)點,如復合式三段論,也是直線連續(xù)的體現。在西方辯證法對于矛盾的理解上,主要指矛盾對立統(tǒng)一,這與現代物理學和數學的線性方程的“解的唯一性”有著緊密的聯系。而現在看來循環(huán)往復的思想更適用于現在世界的變化,古人的思想無疑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謀而合。

綜上來看,這兩種思維模式哪一種更具有時代意義呢?如果說西方文明帶領人類文明走到了今天,那么人類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里,在科學似乎已經發(fā)展到一個盡頭的今天,在人類為了文明的所謂的線性發(fā)展而遭受的自然無情的懲罰面前,人類似乎的面臨最重要的問題是,理性能夠帶我們走多遠?人類如何處理人道與天道的關系?人類似乎要超越和消解有限的知識和人造的世界,重新回歸本真的生活界和自然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消解人類膨脹的欲望,達到“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

而此時我們會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提供了理解人及世界最深刻的價值基礎,人類的德性來自于道,人類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根源在于道,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地球生命的多樣化,人類文化的多元化和人類社會的個性化都植根于“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隨著生態(tài)意識的增強以及人們對傳統(tǒng)西方思維方式的現實理解,中國傳統(tǒng)中“求道”“和諧”的思想教養(yǎng)和價值趨向會引領世界文明的前進。

參考文獻:

[1]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季羨林.談國學[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8.

[3]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張再林.中西哲學的歧異與會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論語·為政[M].

[6]莊子·齊物論[M].

[7]孟子·盡心上[M].

(責任編輯/石銀)

猜你喜歡
中西理性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zhàn)爭
藝術品鑒(2020年3期)2020-07-25 01:53:40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味其道”與“理其道”(一)——中西詩與思比較談片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汽車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中西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0例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瑞丽市| 阿拉善左旗| 沁水县| 五家渠市| 新泰市| 福州市| 开江县| 中方县| 白山市| 罗山县| 昔阳县| 潼南县| 南汇区| 杂多县| 永泰县| 西畴县| 肥乡县| 广东省| 抚松县| 全椒县| 邹平县| 长顺县| 舒兰市| 招远市| 年辖:市辖区| 锡林郭勒盟| 萝北县| 长兴县| 淮北市| 曲阳县| 灵寿县| 南投市| 崇州市| 长岛县| 石景山区| 轮台县| 佛冈县| 杂多县| 沁水县| 鹤岗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