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
讀閑書,思史中人事,每生出些不三不四的想法。
就說百年以來的風(fēng)云變幻吧,其間精英俊杰、赫赫諸公,他們的是與非,紅與黑,直教我這種頭腦愚鈍的人,困惑一陣,又困惑一陣。
曾國藩無疑是晚清大臣們的楷模,因為他忠。
站在康南海們的立場來看,他是舊道統(tǒng)的護法者,可站在他的弟子李鴻章們的立場來看,他顯然又是一個大大的愛國者。護法者終護其何?他們的邏輯肯定是護國也。護國難道還不是愛國嗎?不愛國會那么不計個人得失地護國嗎?會有功成身退的自覺嗎?舊道統(tǒng)也罷,新道統(tǒng)也罷,還不是一國之道統(tǒng)嗎?任由亂黨、暴民們破了,豈非國之不國?
曾國藩說李鴻章是一個“拼命做官的人”。
李鴻章實在是對得起曾國藩對他的表揚,他為大清國“拼命做官”幾乎做到了“死而后已”。
這樣的一個人,你能說他不愛國?
吳佩孚也認為自己是愛國的,他認為愛國不愛國,關(guān)乎他那樣一個人的大節(jié)。正是:悠悠萬事,惟此為大。所以,他失勢后,有點兒什么都不在乎了,但是特在乎他的大節(jié)之保失。
連張作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特別堅定的愛國者,而當軍閥則是自己愛國的證明。在皇姑屯遭到暗算后,自知性命不久,對夫人的臨終交待中有句話是“快叫回小六子,以后要靠他來為國出力了”。
顯然,以上人物心中是有國的,并且都認為身負著整頓國家的大責(zé)任、大使命。然而,對于另一類愛國并且一心興國的人物,他們卻是要大開殺戒、冷酷無情的,比如秋瑾、譚嗣同、李大釗、孫中山們。即使并未親自下令或者操刀,但是同類們那么干,他們都是絕無異議的。
張學(xué)良自然是十分愛國的,可是他督殺了邵飄萍。后者也不過就是一報人,以筆批評批評時政,提倡提倡民主而已。
幾乎也很難說蔣介石是不愛國的,但人們都知道他對民主卻是葉公好龍的。
孫中山是既愛國。還愛民主的。他因極其愛國而極其愛民主。但是他總被那些高喊著愛國卻仇視民主的人物們算計。
一部中國近代史,凡百余年間,血雨腥風(fēng),頁頁慘烈,一言以蔽之。皆因“民主”二字也。
愛國的自由,連慈禧也是肯給的;但是為著愛國也愛民主的自由,竟犧牲了我中華民族多少好兒女啊!
試問今人:“愛國否?”
不論男女老少,回答都將是肯定的。
若再問:“也愛民主嗎?”
那么,便不知會分出多少派來了!
然竊以為,自詡愛國,但是對民主卻葉公好龍的那些人,他們的愛國心其實是很可疑的。在中國,究竟是這等愛國者多一些,還是同時也愛民主的愛國者多一些?沒誰統(tǒng)計,不得而知。
又竊以為,民主的形式根本不成為什么問題,一句話操百種,無非以有利于人民真正能行使當家做主的權(quán)利為好。而這種好。對于有些人卻是大不好。
凡百余年間,中國人相互的怨毒,根子就在這“好”與“不好”的區(qū)別——于是中國人的愛國。也是各說各話的一種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