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
1947年,俄羅斯旅美鋼琴家弗拉迪米爾·霍洛維茨44歲,事業(yè)正如日中天。
同一年,美國鋼琴神童拜倫賈尼斯剛滿19歲,正處于事業(yè)的上升期。
一個偶然的機(jī)會,讓從不收徒的霍洛維茨收下了賈尼斯。有一天,霍洛維茨決定教賈尼斯彈法國印象派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的一首名為《泉》的作品,并囑咐賈尼斯說,拉威爾曾經(jīng)特意在曲譜上注明:整首曲子不得用一次踏板。賈尼斯試著這么做,卻發(fā)現(xiàn)不用踏板的結(jié)果就是讓這首曲子變得極為干澀,“就像一個干涸的泉?!?/p>
“我決定不聽老師的,按照我自己的思路來彈?!辟Z尼斯后來說,“從那之后的30年里,我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彈這首曲子,該用踏板的地方就用踏板?!钡?,賈尼斯心里也一直犯嘀咕,不明白拉威爾為什么會寫下那么一條不合情理的規(guī)定。
20世紀(jì)70年代的某一天,賈尼斯終于得到機(jī)會去拜訪拉威爾的故鄉(xiāng)。拉威爾住在巴黎郊外的一幢小房子里,房間里仍然擺放著他生前使用的那架鋼琴。那時賈尼斯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世界級鋼琴家,因此得以被允許在那架鋼琴上試試身手。大概是出于某種逆反心理吧,賈尼斯決定彈那首《泉》,而且用足了踏板。出乎意料的是,踏板讓這首原本溫柔和緩的曲子變得極具壓迫感和侵略性,不忍卒聽。
賈尼斯仔細(xì)一想,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來,這間屋子實(shí)在太小了,墻壁和鋼琴靠得很近。如果使用踏板,過于戲劇化的音響沒有地方釋放,必然堆積在一起,原曲輕靈舒緩的特征就將消失殆盡。但是,如果是在音樂廳里彈奏這首曲子的話,不加踏板卻會讓曲子變得干澀平庸,毫無韻味。
云葦/摘自牛博網(wǎng)
宋德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