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山西;西李高;夏商遺址;發(fā)掘
摘要山西屯留西里高遺址在潞安集團古城煤礦擴建中發(fā)現(xiàn),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搶救性發(fā)掘出一批古代遺存。遺跡主要為灰坑,遺物為陶器,年代為夏、商及東周時期。該遺存的發(fā)現(xiàn)為了解山西晉東南地區(qū)的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西李高遺址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西李高村西北約200米處,北距古城礦北圍墻約30米。2006年12月為配合潞安集團古城煤礦擴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本次發(fā)掘共布設5×5米探方16個,實際發(fā)掘面積244平方米,發(fā)現(xiàn)一批早期灰坑,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動物骨骼。
該遺址的文化層堆積較淺,灰坑均開口于耕土層之下,打破關系較為復雜。按其形制,可分為圓形直壁坑、圓形鍋底狀坑、長方形坑、不規(guī)則形坑四種?;铱觾鹊陌锒酁榱享涫?、燒土塊、木炭粒、獸骨、貝殼以及數(shù)量不一的陶器碎片。根據(jù)出土的陶器特征,將該遺存分為夏、商、東周三個時期。
一、地層堆積
西李高遺址地層堆積較淺,耕土層之下即為灰坑遺跡?,F(xiàn)以T7、T8東壁為例介紹如下:
第1層耕土層。黃褐土,土質松軟。土內含有少量陶片、瓷片、磚塊、炭粒、爐渣、料礓石、植物根系等。厚0.3米。H10、H12、H16、H17開口于第1層下(圖一)。
二、夏文化遺存
1、灰坑,以H11、H18為例。
H11平面為圓形,直筒狀,坑壁略帶有斜坡,加工較粗糙,坑底較平坦??觾忍钔翉纳隙禄鞠嗤?,為淺灰土,土質松軟。土內含有少量料礓石、黃土塊、木炭粒等,出土陶片極少??涌趶?米,深0.75米。依據(jù)坑壁和坑底加工情況看,可能是人類隨便取土廢棄后形成的垃圾坑。
H18平面為不規(guī)則形??颖诼詭в行逼拢拥赘叩筒黄?。坑內填土基本一致,為灰土,土質松軟。土內含有少量料礓石、黃土塊、燒土塊、木炭粒、獸骨、貝殼等,出土陶片較多,可見器形有鬲、甗、甕、罐、盆、缽、杯等??涌趶介L5.9~9米,深0.75~2.65米。
2、陶器多為殘片,器形有鬲、鼎、斝、甗、甕、簋、罐、盆、缽、杯,其中以鬲、罐、甕、甗的數(shù)量最多。炊器鬲、斝、覷全為夾砂灰陶,儲存器甕、罐、盆以泥質灰陶為主,另有少量泥質褐陶和夾砂陶,飲食器缽、杯均為泥質灰陶。除少量素面外,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附加堆紋和刻劃紋。制法多為輪制,器形規(guī)整,個別為手制。
鬲8件,皆殘片,均為夾細砂灰陶。
H18:7侈口,花邊形口沿,束頸。頸部以下飾繩紋??趶?7.5厘米,殘高6厘米(圖二,6)。
H18:8侈口,花邊形口沿,高領。頸部以下飾斜繩紋??趶?2厘米,殘高10厘米(圖二,2)。
H18:13侈口,花邊形口沿,高領。領部有輪制時遺留的痕跡。口徑25.8厘米,殘高9厘米(圖二,3)。
H18:23侈口,花邊形口沿,高領。領部以下飾繩紋,較亂??趶?1厘米,殘高12.5厘米(圖二,1)。
H18:28口微侈,方唇,直領。領部隱約可見豎繩紋,襠部飾交錯繩紋。殘高12厘米(圖二,13)。
H18:30侈口,束頸。頸部以下飾雜亂繩紋??趶?0厘米,殘高7.5厘米(圖二,15)。
H18:31口微侈,花邊形口沿,高領。領部以下飾繩紋??趶?3.7厘米,殘高10.5厘米(圖二,4)。
H21:16侈口,圓唇,高領。領部以下飾雜亂繩紋??趶?5.5厘米,殘高17.5厘米(圖二,5)。
鬲足7件。均為夾砂灰陶,圓錐狀實足根,周壁多有豎向凹槽。
H12:3素面,足底較鈍。殘高9.2厘米(圖二,10)。
H18:15飾繩紋,有一道豎向溝槽,足底抹平。殘高8.4厘米(圖二,9)。
H18:17周壁有四道豎向溝槽,足底抹平。殘高7.5厘米(圖二,14)。
H18:18周壁有四道豎向溝槽及橫向捆扎痕跡,底較平。殘高7.5厘米(圖二,8)。
H18:19足底斜平。襠部接近足根處有煙熏過的痕跡,足根中間有一小槽,周壁有三道豎向溝槽及橫向捆扎痕跡。殘高11.2厘米(圖二,12)。
H29:2周壁接近足底處有三道豎向溝槽。殘高10厘米(圖二,16)。
H29:3周壁有修整痕跡,底平。殘高7.5厘米(圖二,7)。
鼎足1件。
H18:16夾細砂灰陶。圓柱足,底平。素面。底徑4.2厘米,殘高9.5厘米(圖二,11)。
斝1件,殘。
H18:27夾砂灰陶。斂口,圓唇,口沿下附橋形鏨耳。腹部飾繩紋,內壁有火熏烤痕跡。殘高10.8厘米(圖二,17)。
甗4件,均殘片。皆夾砂灰陶,除1件甗足外,余為腰部殘片,形制相同。
H13:1腰部殘片,內側飾有一周凸棱,外側貼一周附加堆紋,器表飾繩紋。殘高6.5厘米(圖三,1)。
H18:4腰部殘片,內側飾有一周凸棱,外側貼一周附加堆紋,器表飾繩紋,下部有火熏烤痕跡。殘高6厘米(圖三,2)。
H31:2腰部殘片,內側飾有一周凸棱,外側貼一周附加堆紋,器表飾繩紋,內壁有一層白色水堿。殘高8.4厘米(圖三,3)。
H18:24袋足,較肥,足根殘。器表飾雜亂繩紋,內側有火燒烤痕跡。殘高15厘米(圖三,6)。
甕5件,皆殘片。均為泥質陶,斂口,唇內折。
H7:6泥質褐陶。器表飾繩紋??趶?厘米,殘高6.3厘米(圖三,9)。
H18:1泥質褐陶。方唇微向內平折,鼓腹。上部素面磨光,下部飾繩紋??趶?5.8厘米,殘高23厘米(圖三,13)。
H18:2泥質灰陶。方唇,口沿向內平折較甚。素面磨光??趶?4厘米,殘高7.5厘米(圖三,12)。
H29:1泥質灰陶。圓唇微內折。素面。殘高8.7厘米(圖三,8)。
H30:2泥質灰陶。方唇,向內平折較甚,口沿下內凹。素面??趶?9.8厘米,殘高10.5厘米(圖三,14)。
甕足8件,均為泥質陶。形式多樣,有圈足、獸形足、舌形足、圓錐足及扁柱足。
H7:5泥質灰陶。蛋形甕,圈足底。器表飾繩紋。底徑18.5厘米,殘高4.8厘米(圖三,5)。
H8:1泥質灰陶。圓錐狀實足,底部較鈍,繩紋雜亂。殘高13厘米(圖三。17)。
H8:2泥質灰陶。舌形足。飾繩紋。殘高13厘米(圖三,11)。
H8:9泥質灰陶。圜底,扁柱足。有修整痕跡,足部與器身的接縫隱約可見。殘高16厘米(圖三,18)。
H18:34泥質灰陶。圜底,獸形足,足底呈圓形。足徑5.5厘米,殘高11.7厘米(圖三,15)。
H18:35泥質褐陶。平底,矮圈足,稍外撇。甕底飾細密繩紋,圈足素面磨光。底徑18.3厘米,殘高4.2厘米(圖三,7)。
H18:37泥質灰陶。圈足,由兩層組
成,里層較粗糙,接縫明顯。器表飾繩紋。底徑15厘米,殘高3.6厘米(圖三,10)。
H18:39泥質灰陶。圜底,圈足。飾繩紋。底徑15厘米,殘高5.4厘米(圖三,4)。
簋1件,僅殘留圈足。
H18:38泥質灰陶。高圈足,稍外撇。上半部飾繩紋,下半部素面,有輪制痕跡。底徑19.8厘米,殘高8厘米(圖三,16)。
罐14件,均為殘片。以泥質陶為主,也有少量夾砂陶。全為輪制。器表多飾繩紋。
H2:1泥質灰陶??谖⒊蓿酱?,平沿,束頸。頸部遺留有輪制痕跡,肩部飾繩紋??趶?4.8厘米,殘高7.8厘米(圖四,12)。
H18:6夾細砂灰陶。侈口,圓唇,頸微束;頸部以下飾繩紋??趶?5厘米,殘高11厘米(圖四,7)。
H18:9夾砂褐陶。侈口,圓唇,束頸,溜肩。肩部飾刻劃紋??趶?9.8厘米,殘高10厘米(圖四,16)。
H18:11夾砂灰陶。侈口,圓唇,花邊形口沿,束頸。頸部隱約可見繩紋,肩部飾細密繩紋。口徑27厘米,殘高7.8厘米(圖四,6)。
H18:12夾砂灰陶??谖⒊蓿ㄟ呅慰谘?,束頸。頸部以下飾繩紋。口徑27.6厘米,殘高12.5厘米(圖四,11)。
H18:14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束頸,肩部有一對小鏨。鏨手以下飾繩紋。口徑15.6厘米,殘高7厘米(圖四,5)。
H18:32夾細砂灰陶。侈口,方圓唇,束頸。頸部以下飾繩紋??趶?5厘米,殘高7厘米(圖四,13)。
H18:33泥質灰陶??谖⒊?,花邊形口沿,束頸,溜肩。肩部密布繩紋??趶?2.6厘米,殘高10厘米(圖四,2)。
H23:1泥質褐陶。侈口,圓唇,束頸,弧腹斜收,平底。素面磨光??趶?2.9厘米,底徑6.5厘米,復原高11厘米(圖四,8)。
H25:1泥質灰陶??谖⒊?,圓唇。素面。口徑18厘米,殘高5厘米(圖四,14)。
H26:1泥質灰陶。侈口,圓唇,束頸。殘高7.2厘米(圖四,1)。
H27:1泥質灰陶??谖⒊?,圓唇,束頸。肩部飾交錯繩紋??趶?8厘米,殘高7.5厘米(圖四,3)。
H31:3泥質灰陶。侈口,領較高、較直。肩部飾繩紋??趶?.2厘米,殘高4.5厘米(圖四,10)。
H31:4泥質灰陶??跉?,折肩,腹部斜收。肩部與腹部被一條磨光帶隔開,器表飾繩紋。殘高34.5厘米(圖四,4)。
罐底2件。
H18:36泥質灰陶。腹下部斜收,平底。腹部密布繩紋,器底中間飾交錯繩紋,周緣已磨光。底徑11.7厘米,殘高9厘米(圖四,15)。
H21:2泥質灰陶。凹底。殘留腹部飾繩紋,罐底繩紋與刻劃紋相互交錯。底徑13.2厘米,殘高4.8厘米(圖四,9)。
盆5件。
H18:5泥質灰陶。敞口,圓唇,腹部圓弧。腹部飾粗繩紋??趶?1.5厘米,殘高8.5厘米(圖五,4)。
H18:22泥質灰陶。敞口,腹壁斜直。方唇,中間稍凹,口沿內有兩周凹弦紋,腹部飾繩紋??趶?9.7厘米,殘高13.5厘米(圖五,8)。
H18:40泥質灰陶。敞口,圓唇,束頸,圓弧腹。唇部有刮切痕跡,似要做花邊形口沿,口沿內外素面磨光,腹部飾繩紋??趶?6厘米,殘高22.5厘米(圖五,9)。
H27:2泥質灰陶。敞口,方唇,頸微束。頸部以下飾繩紋??趶?6厘米,殘高6.9厘米(圖五,1)。
H30:1泥質褐陶。敞口,圓唇。斜弧腹。腹部飾繩紋。殘高7.8厘米(圖五,2)。
缽3件。
H18:10泥質灰陶。斂口,圓鼓腹??谘厮孛婺ス?,腹部密布繩紋??趶?厘米,殘高6厘米(圖五,5)。
H18:21泥質灰陶。斂口,圓唇,弧腹斜收。素面磨光??趶?2厘米,殘高8.3厘米(圖五。7)。
H18:26泥質褐陶。斂口,圓弧腹。器表密布繩紋。口徑15.6厘米,殘高8厘米(圖五,3)。
杯1件,殘。
H18:20泥質灰陶,手制。筒腹,微內凹,平底微凹。器表飾雜亂繩紋。底徑7.8厘米,殘高7.8厘米(圖五。6)。
三、商文化遺存
1、灰坑,以H14、H21為例。
H14平面呈橢圓形。坑壁略帶有斜坡,坑壁和坑底加工粗糙??觾忍钔粱疽恢?,為灰土,土質松軟,以草木灰為主。土內含有木炭屑、燒土粒、料礓石及獸骨等。出土陶片極少??涌趶?.2~2.1米,深0.95~1.2米。推測為取土后廢棄的垃圾坑。
H21平面為不規(guī)則形。坑壁呈斜坡狀,未加工,坑底高低不平。坑內填土為灰土,土質松軟。含有燒土塊、料礓石、木炭塊、獸骨、貝殼等。出土陶片較多,器形有鬲、甕、盆等??涌跉堥L9米,殘寬8米,坑深0.3~2.7米。
2、陶器多為殘片,器形有鬲、罐、盆、簋。炊煮器鬲均為夾砂陶,以灰陶為主,另有少量褐陶。儲存器罐、盆均為泥質陶。盛食器僅出土一件簋,為泥質灰陶。紋飾以繩紋為主,較粗,另有少量附加堆紋和弦紋。制法均為輪制,器形規(guī)整。
鬲10件,皆為口沿。多數(shù)方唇外翻,飾繩紋。
H2:2夾砂灰陶。侈口,方唇外翻,緣面微凹,頸微束。腹部飾粗繩紋??趶?5.6厘米,殘高10.2厘米(圖六,5)。
H6:2夾砂灰陶。侈口,方唇,緣面微凹,束頸。腹部飾繩紋??趶?1厘米,殘高10厘米(圖六,24)。
H12:1夾砂灰陶。侈口,方唇外翻豎直,束頸。腹部飾粗繩紋??趶?3.5厘米,殘高5.4厘米(圖六,3)。
H17:1夾砂灰陶。口微侈,平斜沿,方唇。腹部飾粗繩紋??趶?8厘米,殘高6.3厘米(圖六,6)。
H21:3夾砂灰陶。侈口,方唇外翻,緣面有一凹槽,束頸。腹部飾粗繩紋。口徑19.5厘米,殘高10厘米(圖六,1)。
H21:8夾砂褐陶。侈口,方唇外翻,緣面微凹,頸微束。腹部飾粗繩紋。口徑31.5厘米,殘高7厘米(圖六,25)。
H21:9夾砂灰陶。侈口,方唇外翻,緣面微凹,束頸。腹部飾繩紋。口徑15.6厘米,殘高7厘米(圖六,4)。
H21:10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束頸。腹部飾粗繩紋。殘高7厘米(圖六,2)。
H21:20夾砂灰陶。侈口,有一寬沿面,方唇外翻,緣面微凹,束頸。腹部飾規(guī)整粗繩紋。口徑21.5厘米,殘高8.7厘米(圖六,21)。
H26:2夾砂灰陶。侈口,方唇外翻,緣面有一凹槽,束頸。腹部飾粗繩紋??趶?4厘米,殘高9.3厘米(圖六,20)。
鬲足15件。均夾砂灰陶,以錐狀實足為主,另有少量袋足。
H5:1錐狀實足。素面。殘高6厘米(圖六,12)。
H6:1錐狀實足,底部較鈍。有修整痕跡。殘高5.7厘米(圖六,16)。
H6:3殘存襠部和兩錐狀小實足,襠較矮,足直立。襠部飾繩紋。殘高11厘米(圖
六,11)。
H8:4錐狀實足。飾繩紋。殘高6.5厘米(圖六,13)。
H8:6錐狀實足。襠部飾繩紋,足部素面。高7厘米(圖六,15)。
H8:7錐狀實足,較高,稍向內彎。素面。高10厘米(圖六,9)。
H12:4錐狀實足,底部鈍圓。素面磨光。高4.5厘米(圖六,14)。
H12:5襠部較低,足部外層脫落,露出小錐足。襠部飾繩紋。高8.4厘米(圖六,19)。
H16:1袋足較大,下附小錐狀實足。足部素面,足部以上飾繩紋。高6.5厘米(圖六,7)。
H16:2舌形足,足底外層脫落。飾繩紋。高7厘米(圖六,22)。
H19:1小錐足,極低。襠部內壁有煙炱痕跡。高2.9厘米(圖六,17)。
H21:5袋足,下附小實足。飾繩紋。高5.4厘米(圖六,18)。
H21:14袋足,較肥大。飾繩紋。高6.5厘米(圖六,23)。
H21:17袋足,較肥大。飾繩紋。高7.5厘米(圖六,10)。
H31:1錐狀實足。素面。高7厘米(圖六,8)。
罐1件,為殘片。
H23:3泥質灰陶。侈口,圓唇,束頸。肩部有三周凹弦紋。口徑12.3厘米,殘高4厘米(圖七,4)。
盆4件,皆殘片。器表飾有繩紋、附加堆紋。
H21:6泥質灰陶。侈口,頸微束。頸部有輪制時的手抹痕跡,腹部飾繩紋,接近頸部有一周附加堆紋??趶?0厘米,殘高8厘米(圖七,7)。
H21:11泥質灰陶。敞口,圓唇,口沿內凸,斜弧腹??谘叵嘛椚馨枷壹y,其下飾繩紋??趶?4.5厘米,殘高10厘米(圖七,2)。
H21:18泥質褐陶。敞口,方唇,弧腹。一周附加堆紋將頸部與肩部隔開,腹部飾粗繩紋。殘高12.6厘米(圖七,1)。
H21:19泥質褐陶。侈口,圓唇,頸微束。腹部飾繩紋,接近頸部有一周附加堆紋??趶?8.2厘米,殘高6.5厘米(圖七,6)。
簋2件,均泥質灰陶。
H21:21敞口,斜折沿,圓唇,弧腹??谘貎缺谟幸恢馨枷壹y,器表飾繩紋,三周凹弦紋分布于腹上半部,腹中部有刻劃紋??趶?8厘米,殘高15厘米(圖七,5)。
H30:3圈足,下端外撇。上部飾兩周凹弦紋。足徑12.3厘米,殘高5.5厘米(圖七,3)。
四、東周文化遺存
1、灰坑,以H9、H10為例。
H9平面為長方形,直壁,坑壁加工較粗糙,底較平坦。填土為淺灰土,土質較松軟。出土陶片較少,可辨器形有罐、盆等。坑口長2米,寬1米,深0.8米。
H10平面呈圓形,鍋底狀??颖诼杂行逼?,坑壁和坑底加工粗糙。填土為黃褐土,土質較硬,土內含有少量料礓石、黃土粒、木炭屑等。出土陶片較少,器形有盆、瓦等??涌趶?.35—2.5米,深1.2-1.5米。
2、陶器殘片較多,器形有鬲、罐、盆、碗、瓦。炊煮器鬲僅一件殘片。儲存器罐、盆數(shù)量較多,以泥質灰陶為主,另有少量夾砂灰陶。盛食器碗僅一件,為泥質灰陶。瓦分板瓦和筒瓦兩種,均為泥質灰陶。紋飾仍以繩紋為主,較規(guī)整,另有弦紋及少量刻劃紋、菱形紋。輪制痕跡明顯。
鬲1件。
H10:1泥質灰陶。侈口,斜方唇,束頸。腹中部飾繩紋,其上素面??趶?5.5厘米,殘高13厘米(圖八,4)。
罐13件。以泥質灰陶為主,輪制痕跡明顯,器形較大。
H7:2泥質灰陶。侈口,平沿,方唇,頸微束。頸部飾數(shù)周凸弦紋,腹部飾繩紋,內壁有一層水堿??趶?2.2厘米,殘高7.8厘米(圖八,10)。
H7:3
泥質灰陶。侈口,尖圓唇,直領。腹部飾粗繩紋,內壁有水堿。口徑28.5厘米,殘高10.5厘米(圖八,13)。
H7:4泥質灰陶。侈口,斜方唇,束頸,斜肩。頸部飾凸弦紋,肩部飾繩紋??趶?7.7厘米,殘高7厘米(圖八,7)。
H8:5泥質灰陶??谖⒊?,圓唇,直領。肩部飾繩紋,輪制痕跡明顯??趶?2.6厘米,殘高3厘米(圖八,6)。
H8:10泥質灰陶。侈口,方唇,頸微束,斜肩。頸部與肩部之間有一道凹槽,肩部飾交錯繩紋。口徑18厘米,殘高12.6厘米(圖八,2)。
H9:1泥質灰陶。侈口,圓唇,束頸。肩部隱約可見繩紋??趶?2厘米,殘高7.8厘米(圖八,3)。
H9:3夾砂灰陶。侈口,平沿,方唇,頸微束。頸部飾數(shù)周凸弦紋,腹部飾交錯繩紋,內壁有水堿??趶?4厘米,殘高10.5厘米(圖八,12)。
H12:2夾砂灰陶??谖⒊?,斜平沿,方唇。肩部飾細密繩紋。殘高4.5厘米(圖八,1)。
H23:2泥質灰陶。侈口,方唇,束頸,溜肩。肩部飾粗繩紋。口徑19.8厘米,殘高7.5厘米(圖八,9)。
H28:1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束頸。頸部素面磨光,腹部飾弦斷繩紋。口徑25.8厘米,殘高10厘米(圖八,5)。
H28:2泥質灰陶??谖⒊蓿秸垩?,方唇,頸微束。頸部飾數(shù)周凸弦紋,以下飾繩紋.內壁有水堿。口徑26.4厘米,殘高19.8厘米(圖八,14)。
H28:3泥質灰陶。侈口,平沿,方唇,頸微束。頸部飾數(shù)周凸弦紋,其下飾繩紋,內壁有水堿??趶?7.5厘米,殘高9.6厘米(圖八,11)。
H30:4泥質灰陶。侈口,方唇,束頸。肩部飾繩紋及斜刻劃紋??趶?3.8厘米,殘高5.7厘米(圖八,8)。
盆7件。以泥質灰陶為主,皆輪制,器形較大。
H7:1夾砂灰陶。敞口,斜方唇??谘叵嘛棓?shù)周凸弦紋,其下飾繩紋,有一周附加堆紋。口徑31.8厘米,殘高12.3厘米(圖九,1)。
H8:3夾砂灰陶;敞口,圓唇,頸微束。頸部有一周凹弦紋,腹部飾弦斷繩紋??趶?0厘米,殘高11厘米(圖九,8)。
H9:2泥質灰陶。平沿,方唇,中間有凹槽,束頸,圓弧腹。腹部飾弦斷繩紋??趶?8厘米,殘高12.3厘米(圖九,12)。
H20:1泥質灰陶。敞口,寬平沿,斜方唇,中間有凹槽。腹部凹凸弦紋相間,輪制痕跡明顯??趶?0.5厘米,殘高6.5厘米(圖九,7)。
H20:2泥質灰陶。敞口,寬平沿,方唇,斜腹。腹部輪制痕跡明顯??趶?6厘米,殘高11.5厘米(圖九,9)。
H20:3泥質灰陶。敞口,平沿,方唇,頸微束,圓弧腹。腹部飾繩紋,中間有兩周凹弦紋??趶?9厘米,殘高13.8厘米(圖九,10)。
H23:4泥質灰陶。敞口,圓唇,弧腹,平底。腹部凹凸弦紋相間,輪制痕跡明顯。口徑21.3厘米,底徑7厘米,高10.5厘米(圖九,5)。
碗1件。
H8:8泥質灰陶。敞口,斜方唇,弧腹斜收,平底微凹。器表飾凹凸弦紋,輪制痕跡明顯??趶?3.8厘米,底徑6.5厘米,殘高5.4厘米(圖九,6)。
殘片
1件。
H28:6泥質灰陶。兩周凹弦紋中間夾菱形紋。殘高7厘米(圖九,4)。
板瓦2件。
H28:4泥質灰陶。器表輪制時的手抹痕跡明顯,內壁有篦點紋。殘長13厘米,殘寬12厘米(圖九,2)。
H28:5
泥質灰陶。器表密布繩紋。殘長35厘米,寬33.6厘米(圖九,11)。
筒瓦1件。
H20:4泥質灰陶。剖面為半圓形,器表隱約可見繩紋。殘長18.3厘米,寬14.4厘米(圖九,3)。
五、結語
目前為止,晉東南地區(qū)周以前的文化遺存發(fā)現(xiàn)還較少,此次西李高遺址的發(fā)掘將會進一步加深對此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認識。該遺址包含有夏、商、東周文化遺存,其中以夏文化遺存為主。因為是局部發(fā)掘,遺跡主要是灰坑,且各時期的灰坑形制相似,都以不規(guī)則坑為主,所以反映其文化面貌較多的是從陶片的形制上加以分析。
夏文化遺存所占比例較大,出土陶片較多,器物也相對較豐富。陶質以夾砂陶為主,泥質陶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褐陶較少。紋飾以繩紋為主,較散亂,不見籃紋、方格紋,只有少量的附加堆紋和刻劃紋,附加堆紋一般飾于甗腰。這些特征與小神遺址中二里頭文化時期的文化遺存一致!”,都接近于東下馮類型。器形以鬲、罐、甕、盆為主,鼎僅發(fā)現(xiàn)一件圓柱狀足,鬲多鼎少,也與東下馮相同。侈口高領鬲,領部素面,與白燕遺址第四期遺存第1段的高領鬲相似_引?;ㄟ呅慰谘?,即楔形點紋,在小神遺址、東下馮遺址、游邀遺址中都有發(fā)現(xiàn),而出土較多的錐狀實足根,尤其是豎向凹槽和橫向捆扎痕跡,將夏文化的陶器特征體現(xiàn)無疑。蛋形甕及其甕足,如圈足、舌形足,以及淺腹盆與東下馮遺址第Ⅳ期的同類器物形制相近。通過以上分析,可推斷此期文化遺存的相對年代與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第Ⅳ期接近。與晉中、晉南地區(qū)同時代文化因素的相似性,說明不同地區(qū)文化間的相互交流。
商文化遺存相對較單純,較多的翻緣鬲的出現(xiàn)即已反映出其時代特征,相當于商代晚期的安陽殷墟文化。紋飾也以繩紋為主,但相對較粗,且較規(guī)整。鬲多為翻緣鬲,小實足。陶簋侈口,腹部下收,口內壁出現(xiàn)凹弦紋,腹外飾弦紋,這些特征與殷墟文化二期相當。
東周文化遺存較少。陶器全為灰陶,以泥質為主。繩紋已經很規(guī)整。出土殘片較多的是罐、盆,器形都較大,罐內壁多有水堿,推測當時人們多作為儲水器使用。H20:1和H20:2兩件盆與侯馬地區(qū)東周時期的折沿盆相似,都為寬沿,斜腹。
西李高遺址是繼小神遺址之后,在晉東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又一處先秦時期文化遺存,而且二者的夏、商時期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它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對這一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認識,為進一步探討本地區(qū)早期文化的面貌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執(zhí)筆:王曉毅、楊林中
繪圖:孫先徒
責任編輯:張金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