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劍
軍事超長鏡頭: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專家們正在為一項諾貝爾獎的評獎而絞盡腦汁:“諾貝爾最牛迫降獎”的歸屬。候選者有兩個:在一次演習中被撞掉右翼,但最后成功迫降的F-15;遭遇發(fā)動機空中停車,但仍勇敢迫降的無動力戰(zhàn)斗機。就在專家們左右為難時,另一個候選者沖入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眼前一亮——航母艦載機!
軍事長鏡頭:“HELP,我要迫降!”艦載機飛行員大奇驚恐地大叫,他的飛機屁股冒出了黑煙。但大奇很快穩(wěn)定住自己的情緒,鎮(zhèn)定地駕著飛機沖向航空母艦上顛簸晃動的甲板……
專家們會不會將最牛迫降獎頒發(fā)給冒煙迫降的艦載機?大奇能否迫降成功?請看:
艦載機的“定身術”
相比于能在陸地上降落的飛機,艦載機降落的難度顯然更大:在海洋中顛簸搖擺的甲板,長度僅為300米,而時速高達200千米的艦載機,一個不小心,有可能腳跟沒站穩(wěn)就一頭扎進海里了。那可怎么辦?
第一招:害身素:“咦?眼看一架降落中的艦載機在慣性的作用下,就要沖進海里了,怎么一眨眼它就穩(wěn)穩(wěn)地停下來了呢?”難道飛機有“千斤墜”的神功能立馬扎在甲板上?非也!仔細瞧瞧飛機的尾巴:在艦載機接觸甲板的一瞬間,它會放下尾部的掛鉤,而掛鉤剛好就鉤住了甲板上的“攔阻索”。這種粗達3.5厘米的鋼索繃在甲板降落區(qū)最后60米處,并且每隔14米一根。艦載機鉤住其中任何一根,都能使它的速度在短短兩秒鐘內從200千米/小時減到零。怪不得一眨眼飛機就在甲板上“定”住了呢!
見識了艦載機“定身素”,小編可要考考你啦。在艦載機降落甲板時,它會()
A、像戰(zhàn)斗機著陸一樣邊降邊關閉油門,減低速度直到發(fā)動機停車熄火;
B、一點兒都不帶減速,把油門一推到底,全速前進。
什么,你選A?那你就可能要跟著飛機一起下?!跋丛琛崩?。實際上,艦載機在降落時,一定要把油門開到最大。這樣萬一尾鉤沒掛上攔阻索,飛機還會有充足的動力再次一飛沖天,掉轉過頭來準備二次降落。
第二招:金鐘罩:這第一招定身索固然好使,可是當艦載機發(fā)動機損壞,或者燃油所剩無幾,或者起落架損壞,甚至尾鉤都損壞的時候——就像可憐的大奇的那架飛機,光靠攔阻索都無法讓它安全迫降了。怎么辦?航母大叔還有個大法寶:由高強度尼龍帶制成的“金鐘罩”大網——攔阻網。
只有受傷的艦載機降落時才會用到攔阻網。艦載機在撲向大網前,要跟戰(zhàn)斗機在陸地迫降一樣,把隨身攜帶的導彈、炸彈和附屬設備都統(tǒng)統(tǒng)扔掉,連燃油都要放空,這是為了防止在降落時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同時艦上的消防人員會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滅火和搶救飛行員。不過即使有大網“罩”著,有時候艦載機還有可能沖破攔阻網掉進海里呢!看來已經安全迫降的大奇算是幸運的了。
艦載機的“傷心事”
有了那兩招,所有的艦載機就都能像大奇那樣,順利、安全地完成迫降嗎?不是這樣!當有些艦載機受傷需要迫降時,航母大叔有可能會斷然拒絕!
它怎么就這么絕情地見死不救呢?原因很簡單:打仗的時候,航母上動不動就起飛幾十架艦載機,萬一受傷的艦載機在降落時引起爆炸和燃燒,弄壞了降落甲板,那其他空中“游俠”可就徹底無家可歸了。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只有等完好飛機全部降落完畢,航母大叔才允許受傷的艦載機“回家”呢??墒侨f一受傷的艦載機損傷嚴重或者燃油馬上耗盡,等不了那么長時間怎么辦?有兩個辦法,要么通過空中加油來補充燃料,同時尋找最近的陸地機場迫降;要么就彈射跳傘,落到海里等待直升機救援唄!
看來艦載機要成功迫降還真不容易啊!最后,經過慎重考慮,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專家們一致同意,將“諾貝爾最牛迫降獎”頒發(fā)給了英勇而又“無奈”的艦載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