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杰
說實話,最初看到《跨越世界末日》這個書名時,我以為又是一本俗不可耐的恐怖小說,且丟過一邊不提。待得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部赤裸裸描寫官場的“官腐小說”時,我是大跌眼鏡,這樣沉重的主題似乎只有“生死抉擇”之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題目才壓得住陣腳,《跨越世界末日》怎么看怎么有點害怕,我不知道它會如何去述說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
好罷,我們還是先讀起來再說。
對我來說,閱讀慶勝的《跨越世界末日》這部書,是對自己閱讀生涯的考驗,同時恐怕還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心靈歷險:在自己不能算短的閱讀過程中,在自己所經(jīng)歷的生存體驗中,還從未感到會與一顆同樣在這個世界“飄泊”的靈魂如此貼近過,雖說我與慶勝從未謀面,但我們卻早已息息相通了。
官場是什么?如果說官制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那么,官場則是社會關(guān)系的一部分,是所謂的官吏們?yōu)榱俗约豪娌皇芮趾蚴亲约豪孀畲蠡Y(jié)成的關(guān)系網(wǎng)。官制是死的,官場卻是活的,生動的,可以觸摸和感知的?!犊缭绞澜缒┤铡窞槲覀兠枋龅那∏∈橇硪环N眼光的官場生活,這與以往的以官場為題材的作品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但我們無法懷疑它的真實性。這篇小說最大意義在于它突破了“官場”小說的程式化的固有模型,凸現(xiàn)了現(xiàn)代生活下孤獨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與此有關(guān)的各種物質(zhì)欲望和誘惑,這在以往同類作品中是不多見的。對于一個職業(yè)編輯來說,選擇這部作品,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而作為一個讀者,感覺到愛的震撼和直面生命的思考,是做出自己選擇的最好解釋。
小說的主人公王倩妮來自窮鄉(xiāng)僻壤,卻胸懷大志,通過自身努力完成學業(yè)。她的人生道路布滿荊棘,情感生活出人意料,她的律師職業(yè)生涯中見證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善美在慶勝的作品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從形式上說,慶勝通過對主人公王倩妮存在的一連串疑問而否定了自己:然而,從實質(zhì)上講,他卻通過對自己勇敢的否定而證實了自己的存在。在這部觸及靈魂的省思錄里,另一個悲劇人物陳學義躍然而出,力透紙背的沉穩(wěn)的思考和藝術(shù)家的感性判斷,憑著慶勝常人難以企及的勇氣和毅力。在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文字煉獄般的煎熬之后。終于用自己的手,用自己的文字和思想,催生下了這本讓人驚嘆,讓人深思的《跨越世界末日》的書。
聽朋友說起,他先后干過工人、刑警、大學教師、商人、律師,并且還在錫林郭勒草原插隊當知青??部赖慕?jīng)歷,深厚的文化底蘊,促使他終于拿起筆,寫下了這本厚厚的書。如果說,慶勝在他的小說中還是以律師身份進行陳述的話,那么,作者經(jīng)過深刻的反思。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知青身份”、“工人身份”、“警官身份”、“教師身份”、“律師身份”,乃至自己的肉體存在——進行了一次次地否定。這種否定是他對人類、對社會、對民族、對自我的最透徹的剖析和最勇敢的表述。真的,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令人激動的故事了。這部書的新意和精神上的刺激,蘊涵在作家的勇敢之中。慶勝正是憑借著這種勇敢環(huán)視今日的社會,并且如數(shù)家珍地羅列出什么是應該存在的,什么是不應該存在的,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等。他不恪守任何東西,即非大家的痛苦,也非所得的知識,他什么都沒有。假如他真有什么的話,那就是作家的良知。尤其是當代小說。與其是在講故事的發(fā)生過程,不如說是在探究故事的消失過程。也即是著名作家?guī)烨兴嗫嘧非蟮囊粋€道理:小說表達思想的方式是敘述而不是論述,是敘述的方式?jīng)Q定了思想的存在。其實。作家寫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完善一個人的生命。只有當這段經(jīng)歷成為文學的一種,也就是生命對文學的想象,作家才能以同情、尊重甚至疼愛自己筆下的人物。最終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來。從體例上說?!犊缭绞澜缒┤铡吠ㄟ^女主人公王倩妮和男主人公陳學義通俗曲折的故事設(shè)置并探討了倫理、愛情、生命等諸多重大因素問的矛盾沖突。像上帝和人類開了一個惡意的玩笑。把主人公毫不客氣地推到一個難以擺脫的困境之中。拯救即是扼殺,這把雙韌劍永遠懸在每一個人的頭頂之上,時刻準備著隨時落下來,只要稍稍一動,就會毫不猶豫地落下來。將之斬個萬劫不復。但作家永遠通過自己的方式傳達著自己的思索和憂慮。作家熟悉他筆下所有的人,駕馭他們就如活動十分手指頭一樣自如,每個人到什么時候干什么,怎么表現(xiàn),說什么話,都切合各自的身份個性,而且也寫出了人物的復雜。羅蘭·巴特曾說:“作家不能喋喋不休,要學會掌握語言撩撥的技巧,要使在場的敘述本身和不在場的意義之間保持張力?!睉c勝正是這樣在眾多的麻煩中理清頭緒。步步為營揭示真相,故事的可看性也由此大大地誘惑著人。
閱讀慶勝的小說,使人興趣盎然還不在此——小說在“沉淪”的主題中敘述著一個重大的主題——你明明可以感覺到誰在犯罪。你明明可以意識到誰是罪犯。誰是受害者,但一切都如同霧里看花,走近了。眼看要觸摸到關(guān)鍵了……一剎那間卻蹦出另外一個人物來,打破了時空界線,使月白風清的朗朗乾坤又變得撲朔迷離了。讀下去。再讀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張鋪天蓋地的黑網(wǎng),看到的卻永遠摸不著,也無力去撕破這張網(wǎng),因為你根本沒辦法,反而會被這張網(wǎng)纏死。我第一次在慶勝的小說里找到了這種悲涼的感覺,非常到位,正是這點讓我對這部作品刮目相看。在這個故事背后,是對一個嚴峻的社會主題的深入思考和洞察——我們的社會除了呼喚官員們的責任和良知之外,還需要更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法律條文來規(guī)范我們的生活。否則,悲哀與無奈將伴隨著永遠的守株待兔。
當我終于一氣呵成地讀完慶勝的小說之后,我突然感到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在另一個星球里,突然聽到“自己”的語言,而這種語言,自己卻從未聽到過,更不曾使用過。正如英國小說家戴維·洛奇所言:“小說家的媒介是語言,無論做什么,作為小說家。他都是運用或者通過語言來完成的?!币簿褪钦f,小說是語言的藝術(shù),所以羅蘭·巴特才強調(diào)“文學應成為語言的烏托幫。”所以汪曾祺才直言“寫小說就是寫語言。”準確地說。當我借助——這位未曾謀面的老兄的這部作品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一個多么天真的孩子!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所經(jīng)歷的生活竟然是一個孤獨孩子的童話小世界,一味地鉆在書房中,除了讀書寫作外,對什么都不太懂,尤其是所謂人情世故的現(xiàn)實生活,真是觸目驚心,不禁大汗淋漓,噢,生活原來是這樣一種生活。
現(xiàn)在把慶勝的小說冠以“官腐”小說已經(jīng)貶低了作家,可我卻固執(zhí)地認為一個作家寫什么都是天生的,像聾子為什么那么聾也是天生的。好作家與壞作家之分就在于一個找著了自己只能寫什么。一個還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寫兩下。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本身是靠天賦去寫作的。真要認真評論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勝任。每部作者都認為傾其心血的小說其實都是瑕瑜互見的,只有職業(yè)批評家才敢直言不諱地評說作品的好與壞。至于我自己。權(quán)當批評的門外漢,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抵消我直達人性部分的軟弱或堅強。一個人的吶喊是孤獨的,需要更多有良知的作家的吶喊才是真實和有效的。
記得當代評論家李建軍說過,我們當代作家缺乏對偉大的向往,缺乏對崇高的敬畏,缺乏對神圣的虔誠。缺乏批判的勇氣和質(zhì)疑的精神。缺乏人道的情懷和信仰的熱忱,缺乏高貴的氣質(zhì)和自由的夢想,缺乏令人信服的真,缺乏令人感動的善,缺乏令人欣悅的美,缺乏為誰寫得明白,缺乏為何寫得清醒,缺乏如何寫得自覺。缺乏少得可憐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如果說,誰記住了痛苦和不幸,誰就會沉重,誰的內(nèi)心就會有更多的不安和憂患,那么,誰若忘記眼淚和鮮血,他就會因此而遭殃,就會陷入更大的災難。肖斯塔科維奇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我應該為所有死去的人。曾經(jīng)受難的人寫一首《安魂曲》?!被钪?,并且記住。這是俄羅斯作家拉斯普京一部小說的名字。其實應該成為所有小說家的文學信念。成為我們面對苦難的一種堅定不移的敘事態(tài)度和寫作立場。而那些脫離現(xiàn)實。胡編亂造,迷戀經(jīng)驗、小事的寫作潮流。或埋頭故紙堆中的為帝王將相的寫作,是蒼白而淺薄的,是經(jīng)不起歷史推敲和考驗的。
依照我的閱讀口味,慶勝的小說還是流于粗糙,許多細節(jié)其實是經(jīng)不得推敲的,但整體設(shè)計和構(gòu)思不錯,套用的是現(xiàn)流行的最通俗的故事模式。頗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緊逼的架式。即使撇開所有重大的主題,它仍不失為一部好看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