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 父
光緒十五年九月五日,蘇州。這天,有人約王闿運吃飯,因下大雨,轎夫不肯去,王就借釘鞋步行前往。仆人不認識路,彎來繞去。王闿運只好親自問路,好不容易才找到,吃得也不太合心。吃完后準備到劉樹棠那里坐一坐,劉是王的老朋友,時任江蘇按察使。正好遇見文小坡,前段時間在天津與王閩運相識,王認為他“開朗有性情”。文小坡就拉王去見黃彭年,時任江蘇布政使署巡撫。
王閩運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記載:“相見,亦如曲園不多言。蓋包周身之防,以余為兇惡棍徒也,知疑謗重矣?!鼻鷪@,即俞樾。在前幾天曾與王見過面。這次和黃彭年的見面顯然有些突然。黃彭年又像俞曲園一樣,話不多,場面有些尷尬。王閩運認為黃彭年見面不多話,恐怕是因為聽到有傳言。對王有提防,“以余為兇惡棍徒也,”而且疑意還較深。王闿運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和幾年前黃彭年被薦舉出任一事有很大關系。
黃彭年(1823—1890),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貴陽人。原籍湖南醴陵。一家三代四進士,其父黃輔辰,字琴塢,道光二年舉人,十五年進士。伯父黃輔相,字斗南,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其子黃國瑾,字再同,光緒元年舉人,二年進士。黃彭年本人,道光二十三年舉人,二十五年進士,與李鴻章、張之萬、郭嵩燾、沈桂芬、馬新貽及其伯父同科。
據(jù)《曾國藩年譜》載,曾國藩被派為這次會試同考官,湖南中式八人,都是長沙府籍。貴州中式之黃輔相與侄彭年二人。原籍醴陵。而狀元為蕭錦忠,朝元為孫鼎臣。頭一年鄉(xiāng)試,南元為周壽昌,也在這科人翰林。當時曾國藩正管理長沙郡館事,題名那天,曾國藩為聯(lián)語云:“同科十進士,慶榜三名元?!币粫r傳為佳話。曾國藩去世時,黃彭年擬挽聯(lián)曰:“公真一代名臣,挽東南已墜山河,百戰(zhàn)奇勛,論學行本原,猶為馀事。我是再傳弟子,憶京洛叨陪杖履,州年老友,每從容講貫,咸服先生”。
黃彭年中進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咸豐初年,隨父在籍。咸豐十一年應直隸總督恒福之聘,主保定蓮池書院。同治初年。入川督駱秉章幕,后由陜西巡撫劉蓉聘其主講關中書院三年,以父喪辭歸。同治七年,李鴻章聘黃主修《畿輔通志》。光緒四年,并主蓮池書院。光緒八年,被薦舉出任湖北安襄鄖兵備道。
對黃彭年的薦舉,有兩種說法,李審言說“由文忠密保,簡放襄鄖道”,認為是李鴻章薦舉的;李慈銘說張之洞一次就薦舉五十九人。其中有黃彭年黃國謹父子。而且說張和李“內(nèi)外唱和”。
黃彭年出任的消息傳到王閩運耳朵后。在光緒八年四月七日的日記中,工閩運有這樣一番議論:“論用人不在薦舉,薦舉亦實難得人。明試以功,斯為善治。今破例用告假編修黃彭年備兵安、襄,黃誠人才,朝廷能用材,然兩傷矣。道員所治數(shù)郡。用材必不在此。誠知其賢。欲儲為封疆帥臣,則當先召之入樞機,乃出而試之藩臬或守令,必不可驟以閑曹榮之。而彭年聞命欣然,其非人才又不待言矣。”
在王的日記中,臧否人物是隨處可見,不過是一兩句話,點到為止而已。發(fā)這樣一通議論,是極少見的。表面上是振振有詞,字里行間,下意識地流露出那么一點酸溜溜的味道。先是說用人不在薦舉,靠薦舉實在是難以得到人才。然后說現(xiàn)在用告假編修黃彭年,黃就算是人才,你朝廷也用人才,但是雙方都不見得好。朝廷既然要用黃彭年這樣的人才,就應該先提拔召人內(nèi)閣,然后出任省級大官。怎么能一下子拿個閑差安置他呢。而你黃彭年“破例”得到這種差事,還高興得很,可見你也不是什么人才。王閩運說“彭年聞命欣然”,也不全是那么回事。據(jù)李審言《藥裹庸談》云:簡放的消息傳出后,黃彭年“無意出山,諸生人賀,先生笑曰:‘吾守節(jié)多年。今日不免嫁人,奈何?”這時黃已經(jīng)六十歲了。
黃彭年晚年出任。惹出了王閩運這樣一大通莫名其妙的牢騷,我覺得真實反映出了王極為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還得說一說王閩運其人。
王闿運,字壬秋,湖南湘潭人,晚清大名士,比黃彭年小近十歲。交游極廣,從曾國藩、左宗棠、丁寶楨、李鴻章、張之洞到肅順、袁世凱,甚至梁啟超、劉光第、楊銳以至宋教仁,他都有過聯(lián)系。劉禺生說:“王湘綺於咸、同,朝野之人,無不相識”。但王在科舉路上就磕磕碰碰了,自咸豐七年中舉后,兩次會試都鎩羽而歸。此后雖未再求仕,而走上著述授徒之路,先后主講四川尊經(jīng)學院、長沙思賢講舍和衡陽船山書院,弟子中算得上人才濟濟,如廖平、劉光第、楊銳、宋育仁和齊白石、八指頭陀、張打鐵等都出自其門下,畢竟自己未能從“正途”出身,私心實有不甘。有一次,王闿運去投刺謁見李鴻章,看門人不認識,只見名刺上頭銜是舉人,便拒之門外。李鴻章知道后,拍案大怒:“此舉人王也,汝輩不識耶!”立即派人追回??梢姽γ麑Ξ敃r的讀書人而言,確實意味著利祿和身份。前面曾提到王閩運在蘇州和俞曲園見過面,王在那天日記中書為“紅頂曲園”,也有點耐人尋味。大概是指俞樾雖然長期主持杭州詁經(jīng)書院,畢竟之前中過進士,人過翰林院,放過學政,一句話,還是當過官的。
其實,黃彭年雖然科舉順利,也很受人賞識,如《翁同穌日記》同治九年正月三十日記:“黃壽老(彭年)來談,其人曾膺吏薦,嚴渭川保其孝行,績學者也?!蓖昶咴率眨骸霸匋S子壽前輩久談,循吏也。其人沉靜篤實,它日當大用”,但仕途并不平坦。入過詞館,當過幕賓,修過志書,主要還是授經(jīng)課徒,正如他在寄鄭珍詩中所寫:“仕隱于吾兩無分”。不過,黃要看得開些。盡管當時“同年多居要路,盛意吹噓”,但“子壽泊如也”。正因如此,做事就放锝開。
任編修,正值慈禧母喪,其弟大辦喪事,“傾城出觀,幾若狂矣。沿途祭棚絡繹,每座千金?!薄巴⒊纪跽呓砸姿匾隆薄6矣浬厦?,看誰沒有去。李鴻藻未去,慈禧很不高興。黃彭年就上奏折,認為貴戚婚喪,不得逾制。大學士倭仁在給同治帝講課時,還專門拿黃彭年上的這道折來說事。
當幕僚,正如《清史稿》中說,黃彭年在駱秉章幕中,“數(shù)有贊畫功”。他曾隨四川布政使劉蓉去大渡河前線,處理石達開求降一事,在《黎雅紀行》中記載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對于石達開殘部的命運,王闿運的《湘軍志》說:“其余寇先由貴州界北走酉陽,后還湖南,于桂陽破滅”:羅悼屜《太平天國戰(zhàn)記》則說:“資遣其士卒,不戮一人”。黃彭年就載明,五月初四日“途中遇遣散之賊黨,詢知大樹堡尚有二千余人未繳軍器,其偽周宰輔領之?!背跷迦?,“得蔡太守牘,石逆余黨悉誅矣”,真實地記錄了殘余太平軍被全部殺害的事實。
主修《畿輔通志》,成書三百卷,在當時方志學家中頗有影響。清代方志學家分撰著派和纂
輯派,也就是后人所稱的新派和舊派。新派強調(diào)對資料進行分析,系統(tǒng)地重點地反映事物發(fā)展的情況。達到簡、嚴、核、雅的目的。其領軍人物就是章學誠。方志學界認為,黃彭年、蔣湘南也是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做學問,黃彭年不抱門戶之見。他說:“學不可以茍同,茍同者俗學也”,“學不可以茍異,茍異者淺學也”。所以張舜徽說黃“根本盛大。胸襟開拓,不偏不黨”。
再度主持蓮池書院后。黃彭年在李鴻章的支持下,新建和翻修講舍,設萬卷樓,置圖書三萬余卷。創(chuàng)立學古堂,“手定堂規(guī),廣置書籍,課以時文經(jīng)史詞章,門下斐然。著錄者甚夥。先生請于李文忠。以官貲購各直省書局刻書,于院中發(fā)賣,僅加運費之半。暇時即召諸生講藝”,還倡導諸生寫日記,日記格式由書院統(tǒng)一印刷分發(fā)。把讀書心得和疑難。逐日記載下來,十天交一次,每月由教師評講一次。編選一部出版,名為《蓮池日記》。黃彭年提出諸生的學習目的應該是“化鄉(xiāng)酬世”。即“窮則以孝悌忠信化其鄉(xiāng),達則以經(jīng)濟文章酬乎世”,不能將學習單純作為赴考應試的途徑。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所以,有研究者認為:“他的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晚清國勢日下,人心思變的現(xiàn)實的一種反映。蓮池書院在她全部歷史的最后二十年,正是朝著這種經(jīng)世致用的方向發(fā)展的?!秉S彭年在經(jīng)史子集之外。增設考據(jù)學內(nèi)容,對后世史學及文物收集整理學科化很有影響。
還有研究者認為,黃彭年的“視野已不局限于‘四方之風俗美惡,古今政治之盛衰得失,已經(jīng)關注到了‘中外之形勢扼塞。這正是晚清國勢漸微,人心思變的一種反映?!睆狞S彭年寫給唐炯的信中,主要涉及當時的中俄交涉,法國覬覦緬甸等時局問題,也可看出黃彭年的關注點確實與眾不同。
據(jù)王樹柑《陶廬老人隨年綠綠》云:黃彭年主蓮池后,“北方士學,自此一變?!边h近來學者日眾,蓮池書院和黃彭年的名氣大震,《清史稿》稱“彭年雖不在朝,負時望”。毛澤東同志1952年視察蓮池時也說:“蓮池書院當時在全國是很著名的”。
王樹柑清末曾任過新疆布政使,當年也被聘為通志局修篡。其祖父王隱齋。在黃第一次主蓮池書院之后。曾任過蓮池書院主講,深知黃彭年的學識人品,便讓王樹柑拜師黃彭年,而黃也叫兒子黃國謹受業(yè)于隱齋。王樹棍博聞強記,學問猛進,黃彭年視為得意門生。當時,吳汝綸知冀州,擬聘王樹柑為冀州書院主講,寫信給黃彭年,“求其允讓”。黃彭年大為生氣,“復書語多譏諷。”吳汝綸再以書請,“辭極和婉”,黃還是不同意。吳汝綸就上書李鴻章,以辭職相逼,李鴻章叫張樹聲出面調(diào)停。與黃彭年商定。讓王樹柑冀州、保定一邊半月。據(jù)王樹柑說:“而二人自此水火矣?!?/p>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黃彭年對人才的重視和護惜。所以張之洞、李鴻章稱其“愛文好士”;同時也可以看出,黃彭年的性格,在“沉靜篤實”的后面,一定程度上和他父親黃輔辰的綽號一樣:“硬黃”。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中載:“貴筑黃觀察輔辰,官考功郎時,遇事侃侃,持正不阿,屢忤尚書恩桂,又與侍郎張公爭易州牧貪墨事,抗論再三。同官或目之‘硬黃,鐫石以贈?!?/p>
比較起黃彭年來。王闿運也很得肅順、曾國藩、丁寶楨、李鴻章等的賞識,尤其是肅順、丁寶楨,對王閩運可以說是青睞有加。王卻一直未任過一官半職。而黃彭年得密保簡任,有了登進之階,王閩運聽了心里自然五味雜陳,既然付諸筆下,那么流露于人也是可能的。雖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這么多年,但這次在蘇州被文小坡拉去見黃彭年,而黃“又不多言”,王閩運自然認為“知疑謗重矣?!备螞r王閩運這次過蘇州,心里還有一個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