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居延想起了李陵

2009-09-09 09:40莫久愚
草原 2009年6期
關(guān)鍵詞:李陵鮮卑漢武帝

莫久愚

(一)

在內(nèi)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的最西部,是額濟納旗,那里有一段特殊的長城遺跡,人們習慣上稱其為居延塞。這是一處常常被歷史學者們提起。而又常常被旅游者們忽略的地方。

縱貫額濟納旗的額濟納河,由南向北蜿蜒而去,沿河床散布著一百多座已傾圯的古代烽燧,在夕陽的斜暉里,還可以看到在烽燧的西側(cè)殘高只有十幾厘米的古塞墻遺存若隱若現(xiàn),與烽燧相伴向北方延伸。這道塞墻和沿線的烽燧,就是漢代的居延塞,是漢代長城中一條呈南北走向的亭障線。也許是被戈壁的風沙打磨得太久了,在今天的額濟納,比起仍在流沙中探出半截身軀的西夏黑城,比起深秋湛藍天空下明艷的胡楊林,比起寄托了中國人太空夢的東風航天城。它更像是一段段字跡已漫漶不清的殘碑斷碣被荒棄路邊。很少人會有耐心釋讀它,那些沿著居延古道南來北往的游客,那些看慣了八達嶺長城的人們,很難相信這些僵臥道旁的沙垅土丘,也是長城。兩千多年前,這里也曾經(jīng)軍吏云集,驛馬交馳,亭障林立,烽煙相望。這里出現(xiàn)的每一次重要軍情,都會迅速傳遞到幾千里之外的長安城,都會引起西漢朝廷的震動。

今天的額濟納河,古稱弱水,發(fā)源于祁連山,流入漫漫黃沙之中。在今天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zhèn)東部潴積成古居延澤。盡管我們的地圖上一直將中蒙邊界附近的蘇泊淖爾和嘎順淖爾分別加注為東,西居延海,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說明,遠在南邊幾十公里處的天鵝湖和京斯圖淖爾,才是漢代居延澤的孑遺。

“居延”和“祁連”很可能是同一個匈奴詞匯的不同譯寫,究竟是什么意思已很難考證了。居延澤及周圍地區(qū),原是匈奴人的游牧地,匈奴人就是從這里南下,占據(jù)了河西走廊,迫使原在那里的月氏人和烏孫人遷到中亞地區(qū),匈奴人從河西走廊西進。也從天山北麓南下,控制了西域。而中原人是在與匈奴人接觸了很長時間后,才知道這些信息的。

“居延”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書中是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這一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一個騎兵軍團,由今天甘肅的慶陽地區(qū)出發(fā),經(jīng)今天巴彥淖爾市的磴口縣出雞鹿塞,向西北抵達居延澤。然后沿弱水古道南下進攻匈奴。這次戰(zhàn)役大迂回動作取得了奇效,霍去病的騎兵從匈奴人意想不到的地方?jīng)_殺出來。橫掃了整個河西走廊。漢王朝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由祁連山的雪水形成的綿亙不斷的綠洲帶,土壤肥沃。水草豐美,是一塊可以墾殖的土地。既然可以墾殖,也就可以移民,可以屯兵,可以征收稅賦。也就能供養(yǎng)一批官員,于是在這里先后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在大漢疆域中。又多了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應該說,秦漢之交是匈奴人最強盛的時代,然而他們不如一些后來的北方民族那樣幸運,現(xiàn)在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更為強盛的西漢王朝和一個漢王朝歷史上最強悍的帝王。因而他們不僅在草原深處一再遭受重創(chuàng)。當他們被迫轉(zhuǎn)向西域的時候,也把漢武帝的視線引向了西域。正是匈奴人的歷史活動開闊了中原人的眼界,成就了漢武帝時代的西部大開發(fā)。此時,對于匈奴人而言。他們?nèi)粝肜^續(xù)控制天山南北,最好能扼住河西走廊,遮擊西去的漢軍。漢王朝若要經(jīng)營西域。也要確保河西通道的安全。居延一線成了屏衛(wèi)河西四郡的鎖鑰。

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大軍西征大宛時。下令在今天達來呼布鎮(zhèn)東南方向修筑居延城。設置居延縣屯兵駐防。兩年后又派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居延城與南面的張掖郡用塞墻和亭障聯(lián)結(jié)起來。一時間。今天的額濟納河沿線250公里都成了建筑工地,一批批漢朝的戍邊士兵和從事不同軍務的“田卒”、“河渠卒”等不斷開赴這里。每隔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座烽燧障城拔地而起。在烽燧西面又筑起一條塞墻。這條防御工程是為了遮斷匈奴人南下的通道,故名“遮虜障”。漢朝人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只一兩年的時間,長達250公里的遮虜障便落成投入使用了。在居延澤周圍。在古弱水匯入居延澤的河網(wǎng)地帶,大片的土地被開墾出來,這也許是額濟納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

到了這個時候,漢武帝已經(jīng)看出,居延地區(qū)不僅是與匈奴人爭奪西域的戰(zhàn)略要沖,它的北面就是匈奴的“龍城故道”。由此徑向北行,即可到達龍城(今蒙古國杭愛山東麓);而由此西行,隔著由龍首山馬鬃山等北山山脈有一條與河西走廊平行的戈壁之路可抵達天山北麓,不論向北出擊匈奴腹地或向西進攻天山,這里都是一個極好的點位。所以,漢武帝還命令駐守五原的光祿勛徐自為等從今天包頭市固陽縣和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陰山北麓。又修筑了兩道塞外長城。與居延塞銜接起來。構(gòu)成一段新的軍事體系。史書中稱“光祿塞”或“武帝外城”。這是歷史上農(nóng)業(yè)民族在陰山一線修筑的最靠北邊的長城。漢武帝把長城修進草原深處,探入大漠戈壁之中。反映了他對匈奴戰(zhàn)略意識的變化,他已不滿足于通過反擊作戰(zhàn)保障邊郡的安全。對他而言。長城塞障不僅僅是防御工事,更是進攻匈奴的前進陣地,他要對匈奴人保持進攻態(tài)勢。他試圖從軍事上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匈奴人已退至大漠以北,在這里修筑外城屯兵。也是為了縮短大軍深入匈奴境內(nèi)的路途。

如果打開地圖看。從居延塞向北。至蒙古國南杭愛省的哈爾和林。那里是被漢朝人稱為?;降牡胤?。是匈奴“龍城”所在。兩者之間幾乎是一條正南正北的直線。居延已經(jīng)是距匈奴核心地帶最近的地方。

2006年深秋10月。正是胡楊林被秋霜染成金黃色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到額濟納旅游的黃金時節(jié),我曾在額濟納河下游達來呼布鎮(zhèn)至巴彥寶格德蘇木之間盤桓,在這里,額濟納河分為鄂爾納河和納木河,在兩道河床之間。是居延烽燧遺存最多的地方。望著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往跡故瀆,我想起了漢匈之間的一場特殊的戰(zhàn)役和一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二千多年前西漢王朝的騎都尉李陵率領一支5000人的步兵軍團就是從這里出發(fā)的。這是居延塞竣工后。第一次作為進攻匈奴的橋頭堡,也是漢匈戰(zhàn)爭史上惟一一次以步兵獨立成軍遠征匈奴的軍事行動。

(二)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西征天山,攻擊匈奴右賢王,命令李陵率輜重部隊配合,李陵則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當時李陵正在河西訓練屯邊部隊,他認為自己的屬下“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獨立成軍,進入匈奴腹地“以分單于兵”。對李廣利的西征作戰(zhàn)役配合。漢武帝提出沒有戰(zhàn)馬來裝備李陵,李陵表示自己可“以少擊眾,步兵五千涉單于庭”。

其實,漢朝人都明白,深入匈奴境內(nèi)作戰(zhàn),沒有騎兵是不行的。雖然此前幾次大規(guī)模出擊匈奴,都有步兵隨行。但主要是護送輜重給養(yǎng),或在兩軍對峙時,以輜重車圍成軍壘營柵,利用弓弩射殺進攻的敵軍,而長途奔襲和沖擊對方營壘都要靠騎兵。出身于軍人世家的李陵居然要進行這樣一次步

兵的遠征,實在有悖于當時人們的軍事常識。

李陵是要冒險賭一次,他想通過這次冒險的賭博建立奇勛,立功封侯。封侯是漢代軍人最高的理想。漢代被“封”的爵位只有“王”、“侯”兩種,并且是“非親不王”、“非功不侯”。那“王”是為劉姓宗親們預備的,惟有這“侯”才算人臣爵位中最高的一種。在漢代二十等爵位中,只有被“封”的侯,不僅可以世襲,還可以傳邑給子孫后代。人臣一旦被封侯,從經(jīng)濟上講,從拿工資(食俸)的人,變成分享封邑內(nèi)民戶租稅的人,侯爵世襲,所屬封邑內(nèi)的民戶也世襲,退休不食俸后,生活也有保障;列侯在服飾禮儀上也有別于官吏,是一種其他階層所不具備的特殊身份,貴族的象征。這封侯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李陵的祖父李廣一輩子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未能封侯成了他終生的遺憾。

“非功不侯”也曾是西漢前期封爵制度的一個原則。就是賞功獎能、明功勛等次的原則,看你為皇帝為朝廷建立了多大的功勛。只是這看似公平的原則也是可以拿捏的,問題是皇帝是否愿意給你這樣的立功機會,是不是有心提攜你。漢武一朝。對匈奴作戰(zhàn)最著名的三大將領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利,似乎都得到漢武帝的格外關(guān)照,他們出征時都會得到充足的士兵和足夠的戰(zhàn)馬,容易立功。而其他將領很少能獨立領兵,即使領兵也多為偏師,受這三大將領節(jié)制。武帝用將有他的偏好,那位衛(wèi)青是漢武帝的岳母衛(wèi)媼與鄭季的私生子,與皇后衛(wèi)子夫一樣出身不清白。便都姓了衛(wèi)老太太的姓。因為是皇后的同母弟,被用為大將軍,率漢軍七次出擊匈奴,封為長平侯,衛(wèi)青一再立功,所受的封戶也一再增加,連漢武帝也不放心了,于是把后來新增的封戶分出來,將其三個“尚在襁褓”兒子也都封為侯。霍去病是皇后的姐姐的衛(wèi)少兒與人茍合后的私生子,也因為皇后這層關(guān)系。被用為驃騎將軍,他的屬下都是經(jīng)過挑選的“敢力戰(zhàn)深入之士”,實際上相當于漢王朝的特種兵部隊,是當時最精銳的騎兵軍團,在與匈奴作戰(zhàn)時斬獲最多。領兵一年便封為冠軍侯,也一再加封。李廣利的妹妹出身于“倡”,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歌星或歌唱演員之類。因為貌美,被捧為“北方佳人”,入宮后成為李夫人。暴戾的漢武帝有時也很重感情,由于迷戀李夫人。便愛屋及烏,也格外看重其兄李廣利。當他聽說大宛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不強時,就想起該讓李夫人的哥哥建立功勛了,在修筑居延城那年,給李廣利幾萬騎兵。封他為貳師將軍西征大宛國。這李廣利雖然才能平平,卻一再率漢軍主力出征,盡管常常損兵折將,仍不誤封侯。清代學者趙翼曾譏諷說,漢武帝的這三大將。都出身于“淫賤茍合”之輩,都是借著“女寵”而被武帝重用的。

李陵一家三代皆為漢將。應該算是漢代的職業(yè)軍人。卻沒有這種關(guān)系可攀。他也不愿隨李廣利出征。用漢武帝的話講就是“惡相屬”。跟著這位特殊身份的將軍打仗,即便有功。功勞也未必記在自己頭上;倘若有失,多半是要自己承擔責任的?,F(xiàn)在能有機會獨立統(tǒng)軍,即或是人數(shù)不多的步兵。也值得一搏。在興建居延城的時候,他曾率八百騎兵出居延偵察。深入匈奴境內(nèi)二千多里(約八百公里),沒有見到一個匈奴兵,這也給了他冒險的勇氣。他也許認為。穿越戈壁襲擊匈奴人的后方營地是可行的。即便不能得手。以一支步兵在匈奴土地上游蕩一圈。也是很榮耀的事。

從漢武帝方面看。連年對匈奴用兵,軍馬損失嚴重,漢初一直實行鼓勵民間養(yǎng)馬的特殊政策。仍然無法彌補戰(zhàn)爭中的損耗。元狩四年(前119年)那次“漠北大戰(zhàn)”,衛(wèi)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步兵十幾萬,分別從山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的和林格爾(定襄郡)進攻匈奴,戰(zhàn)績輝煌。但據(jù)邊關(guān)稽核數(shù)字的官員清點。兩位將軍出塞時共攜軍馬14萬匹,回來時已不滿3萬匹了。興建居延城那年。為使李廣利的6萬騎兵西征順利,曾征調(diào)民間役馬3萬匹。引得“全國騷動”。缺乏馬匹,成為西漢對匈奴持續(xù)作戰(zhàn)的大問題。

所以當李陵脫口說出。沒有騎兵也能遠涉單于庭時,漢武帝馬上來了興趣,勾起了他的冒險欲望。這位從未親臨戰(zhàn)陣又無軍馬可調(diào)的皇帝,似乎更需要一次以步兵深入戎馬之地的作戰(zhàn)實驗。

此時駐守居延塞的路博德上書朝廷。認為秋季是匈奴馬匹肥壯的時候,不宜出兵。他建議讓李陵留在居延城,待第二年春天再與李陵各率5000騎兵進攻匈奴的龍城。漢武帝發(fā)火了,他想像一定是李陵說了大話后又后悔了。而攛掇路博德上書的。下詔催促李陵出兵,并追問其對路氏究竟說了些什么:“所以博德言者云何?”君臣之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是夠嚴厲的了?;实鄣囊庵静豢蛇`拗。

于是,在兩千一百零五年前的那個深秋,也是在胡楊林被秋霜染成金色的時節(jié),李陵率領著他那支本應配屬騎兵的輜重車隊上路了。他們也許并不知道,這個季節(jié)不僅是匈奴人的戰(zhàn)馬最肥壯的時候。也是草原上的匈奴人大會龍城的時候。每年農(nóng)歷九月是匈奴人舉行祭天典禮的日子。那是草原上的盛大節(jié)日。屆時單于和各方貴族們要聚在一起。計各部落的人口和牲畜,商議和安排未來一年的要務。草原上的騎手們幾乎都要在龍城周圍集結(jié)。李陵的弓箭手們顯然不知道此行的兇險,在他們的兵車上不僅裝載了近百萬支羽箭和足夠的軍用干糧——“糟”。這些浪漫的軍士,居然還在車里藏著一批被流放到邊塞的內(nèi)地“盜賊”的妻女。李陵更不會想到。當他走出居延塞后。不僅將改變他一生的命運。也將改變另一個人的命運。

居延北面。是亞洲腹地最著名的戈壁。李陵和他的步兵車隊緩慢地穿越戈壁。沿著河谷一路向北。前三十天的行程。更像一次出游,他們甚至能從容地將沿途山川地形繪制成軍事地圖。派一個名叫陳步樂的軍士飛馬傳回長安,讓漢武帝高興了幾天。滿朝文武也跟著激動,祝賀皇帝英明、所用得人。興奮中的漢武帝甚至破格提拔這位報信的軍士為郎官。

然而當李陵他們在距?;讲贿h的地方扎營時,被匈奴人發(fā)現(xiàn)了。匈奴人先是以三萬騎兵,后增至八萬騎圍攻李陵,面對騎兵,李陵把軍車圍成流動的營壘。且戰(zhàn)且退,以弓弩射殺進攻的匈奴騎士。最激烈的戰(zhàn)斗顯然都發(fā)生在今天戈壁阿爾泰山的東部河谷地帶,可以想見。李陵的車隊只適合在相對平坦的河谷間行進。而匈奴騎兵則可在河谷兩面的緩坡上穿梭往來。從有關(guān)記載看,匈奴人總是在山坡上一次次向漢軍車隊發(fā)起沖擊。李陵訓練的軍士確實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射手。面對漫山遍野的匈奴騎兵,在李陵的旌旗和鼓角的指揮下,居然有效地抵抗了8天。每天都給匈奴人以嚴重殺傷,匈奴騎士死傷近萬人。然而弓箭發(fā)射出去是無法回收的。總有矢盡弓廢的時候。最后一次戰(zhàn)斗時。匈奴人在險要處堆設壘石,借山勢從坡上滾下碾擊漢軍,也組織弓箭手與漢軍對射。一時間,羽箭鳴鏑如漫天飛蝗,情急之下,漢軍一天之中把剩下的五十萬支箭全部射出。李陵便只剩下不足三千赤手空拳的軍士了。眼看大勢已去,又

無救兵。于是李陵便給每名士兵發(fā)了兩升干糧、一大塊冰,分散突圍。約定在居延塞會合。李陵在離居延塞不遠的地方被匈奴騎兵追上成了俘虜。

據(jù)《史記》、《漢書》記載,李陵最后兵敗被俘的地方距居延塞不足百里。一百漢里折合成今天的距離不過40公里。上世紀20年代末。西北科學考察團在今天額濟納旗被稱作東居延海的蘇泊淖爾南面昂茨音河的干河床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叫“宗間阿瑪”的小障城,編號為A1,此地出土的漢簡上有“居延殄北塞”字眼。查對居延漢簡的簡文,殄北塞在居延地區(qū)的幾個防區(qū)中是最北邊的關(guān)口。由此推斷。李陵下馬就俘的地點應在今天額濟納旗中蒙邊境的策克口岸附近。

(三)

平心而論,李陵此番走出居延的戈壁之戰(zhàn),本是一次對歷史進程沒有什么影響的戰(zhàn)役,從軍事學角度,至多是一次步兵與騎兵在大漠中交鋒的特殊戰(zhàn)例。進一步驗證了步兵戰(zhàn)車面對騎兵軍團在野戰(zhàn)中的無奈。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并未改變漢匈之間的軍事戰(zhàn)略格局。然而,在有關(guān)漢代的歷史資料中,涉及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記載幾十次,這次戰(zhàn)役卻是被記載描述得最為詳實具體的一次,也是漢代歷史上被后人提及最多的一次戰(zhàn)役。

因為在李陵旁邊。還站著一位司馬遷,這場戰(zhàn)役的結(jié)果。使司馬遷遭受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成了他終生揮之不去的陰霾。在他那篇令人蕩氣回腸的《報任安書》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李陵在戈壁深處的戰(zhàn)斗場景。司馬遷顯然比對班固更富有感情,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李陵“垂餌虎口,橫挑強胡”的勇氣:也看到了他“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成震怖”的戰(zhàn)績;接著又是他轉(zhuǎn)斗千里之后,“矢盡道窮,救兵不至”。不得不“更張空弩,冒白刃。北向爭死敵者”的悲壯。后世的讀書人沒有不讀司馬遷的這封特殊書信的,讀到此文就不得不讀到有關(guān)李陵和他所經(jīng)歷的這場戰(zhàn)役,兩千年來,一直不斷撥動著文人們那復雜的心弦。

公元前99年的年底,漢武帝的心情一定郁悶極了。他早已習慣了捷報飛傳、凱歌高奏的日子,可幾個月前西征天山的李廣利落敗而歸,幾萬大軍折損十之六七,隨后路博德和公孫敖出擊匈奴無功而返,現(xiàn)在又從居延傳回李陵的敗訊,這幾乎是他與匈奴人開戰(zhàn)以來最沒面子的一年。

然而。最初從居延傳來的消息,并沒有李陵的下落,于是漢武帝派人找來李陵的家屬。請相面的人看看她們臉上是否有死喪之色。相面人并未從李陵母親和妻子面頰上看出李陵已死的兇兆。這令漢武帝的心情更為沮喪,在他看來,李陵應該體面地戰(zhàn)死或在戰(zhàn)場上自殺,如果那樣,他倒可以追封一個什么爵號。樹立一個典型,旌揚一種什么精神,也算是壞事變成好事了。李陵卻沒有死。當李陵被匈奴人俘獲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朝廷沸騰了,不久前那些隨著漢武帝一起歡欣鼓舞的朝臣們,現(xiàn)在變得比漢武帝還要怒不可遏,這些沒有勇氣上戰(zhàn)場的人們,都紛紛譴責李陵的怯懦。這讓司馬遷看不下去了,雖然他與李陵并沒有什么密切的關(guān)系,用他的話來說:“來嘗銜杯酒接殷勤之余歡”,也就是說兩人間連喝一次小酒的交情都沒有過。但作為一名史官,他是一位冷靜的旁觀者。他對朝臣們才能品格的優(yōu)劣是了然于胸的。于是他站了出來,把那些本應該寫尺歷史、告訴后人的看法提前說了出來。

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父母。接人待物謙讓有禮。講信義;作為將領他體恤士兵,能與部下同甘共苦,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有國士風范,可以和古代的名將相提并論??傊盍晔怯懈呱械娜烁竦?,比起面前這些齷齪的朝臣強多了。雖然他被俘是一個過錯,但所殺的匈奴人眾遠遠超過自己的人數(shù)。也足以彌補過失,他之所以不死,一定是想找機會報答漢室。

這些寬慰漢武帝、給皇帝找臺階下的話。卻如同逆捋了虎須,暴怒的漢武帝認為司馬遷不僅是為李陵開脫,他還從中聽出了譏諷,司馬遷強調(diào)李陵的戰(zhàn)功,分明是在詆毀那位率主力出征,一無所獲大敗而歸的貳師將軍李廣利。于是司馬遷和李陵一家老小便都被關(guān)入牢獄。

眼下熒屏上漢武帝的形象多了起來,編導和學者們在盡情歌頌一代明主和那個偉大的時代。往往忘記了漢武帝時期那些令人顫栗的東西。武帝時的官僚隊伍也是犯罪率最高的人群,監(jiān)獄里被立案審查的二千石高官。經(jīng)常在一百名以上;每年由廷尉治罪的地方官也在千人以上。一個大案發(fā)生,常常誅殺上萬人。(《史記·汲黯列傳》)千萬不要以為漢武帝是在懲治腐敗,盡管中國的吏治,從來沒有清明過幾天,但還是應該承認,武帝時的貪官污吏并不多,官員們在憚忌武帝淫威的同時。也多少打消了一些貪贓枉法的念頭??瘫」讯?、反復無常、猜忌多疑是這位偉大帝王的另一面。他一方面不拘一格延攬人才,夢想使天下英才盡入囊中。同時也從未以公正之心待天下之士,隨意殺戮大臣,動輒蓋辱將領,也是他的愛好。漢律中甚至有一條“腹誹”罪名,皇帝看著不順眼的人,不須任何證據(jù)。便可認定其內(nèi)心中正在誹謗皇帝,繼而定罪。殘酷的殺戮往往使人想到了暴秦。漢武帝對匈奴的戰(zhàn)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紀錄,西漢歷史上投降匈奴的高級將領,也大多集中在武帝一朝。

不是別的,正是漢武帝的暴虐,讓許多將領不敢逃回長安,誰能保證逃回來那天。漢武帝不會因為哪不舒服而心情不好呢?事實上李陵全軍覆沒這種情況,在漢代法律中叫做“軍失亡多”,或“大亡卒”。是可以定為死罪的。

一年以后,漢武帝心情好些了,派公孫敖在進攻匈奴時設法找回李陵,這位因木于將軍吃了敗仗后,把失敗的原因歸于李陵為匈奴人訓練了軍隊。對于這種傳言,漢武帝處理起來很簡單,馬上把李陵的家人。包括他的母親全部滅族。在此期間,牢獄之中的司馬遷因為“誣上”,被定為死罪。好在漢武時期的司法也可變通或作生意交易,死刑可花五十萬錢贖以不死,無奈司馬遷太清貧了,五十萬錢相當于他這個太史令十來年的工資,他實在拿不出也借不到這些錢,便只好選擇了另一種司法交易,接受宮刑。

漢武帝殘暴的殺戮。徹底打消了李陵歸漢的念頭,戰(zhàn)敗那一刻。他選擇了做俘虜,現(xiàn)在無家可歸的他,進而選擇做一個匈奴人,下決心在草原落戶,留在戈壁另一邊了。這也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四)

東漢時,南匈奴內(nèi)附、北匈奴西遷后,草原深處仍散布著五六十萬匈奴人。漢晉之際,當鮮卑人強大起來后,這幾十萬匈奴人“皆自號鮮卑”,于是在中原人眼中。他們便都是鮮卑人了。草原上這種形式的民族嬗變在以后的歷史中被一再重復著。早期的鮮卑,有拓跋、慕容等不同的分支,這幾十萬匈奴人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加入這不同的鮮卑的。史學家們至今仍無法準確地描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鮮卑人跨越陰山時,已不再是純粹的原始鮮卑人,而是鮮卑與匈奴的混合人群了。

這個攜著匈奴歷史基因的鮮卑人群,

很快就成為中國北方歷史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甚至成為舞臺上的核心。主導了以后幾百年間的歷史演進;鮮卑軍士和他們所建立的北魏政權(quán)。逐漸成為北方動蕩歷史中秩序的象征。

當漢民族、漢文化的核心區(qū)黃河流域被這些來自北方草原地帶的人群占據(jù)后,南方地區(qū)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政權(quán)的更迭。這些退縮至江南一隅卻以華夏正朔自矜的朝廷,向北方遙望自己祖先的墳塋時,心情是很復雜的,他們也以同樣復雜的心情,打量著這個來自北方草原的強大對手。

先是劉宋朝廷的史官們對拓跋鮮卑人做了這樣的記載:“其先,漢將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數(shù)百千種,各立名目,索虜(指拓跋鮮卑)亦其一也?!?《宋書·索虜傳》)繼之,蕭齊的史官也述說拓跋鮮卑人:“匈奴種。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為姓,故虜為李陵之后。虜甚諱之,有言其是陵后者,輒見殺?!?《齊書·魏虜傳》)

對于這些記載,史家歷來不以為然,或認為由于南北阻隔、音訊不通。導致以訛傳訛;或認為是南朝人在刻意矮化鮮卑人,不足為信。唐朝史學家劉知幾認為這些傳聞,源出于北魏太武帝時的漢族士人崔浩,他為了討好鮮卑君主,為拓跋鮮卑編造了“李陵之胄”的神話,不料卻惹惱了鮮卑勛貴。崔浩被殺后,他的書被人帶過江,才有了這一類真?zhèn)坞y辯的記載。(《史通·外篇·雜說中》)

我總覺得這些看似荒誕的說法。似乎傳遞著一種信息,就是在北魏時代一些鮮卑化的匈奴人中。還保留著有關(guān)李陵的歷史記憶,他們或許是李陵的后代,或許是沒入匈奴的漢族兵民。當他們與匈奴人融合后,自認為自己的部落與李陵有關(guān)。

公元494年,北魏遷都洛陽后。孝文帝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化運動。一部分不愿南遷的鮮卑貴族和留守陰山一線的軍鎮(zhèn)將領,對于孝文帝主導的漢化是抵制的,當時的代北陰山一帶彌漫著一種鮮卑化的氣氛,漢族官員軍吏也紛紛學鮮卑語,習鮮卑樂,一時間蔚成風氣。這些人在日后的北方政治紛爭中。集結(jié)為一個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歷史上稱“武川軍鎮(zhèn)集團”,或“關(guān)隴集團”。集中了當時中國最優(yōu)秀的將領和政治家。產(chǎn)生了許多“出將入相”之才。他們及他們的后代也大都是主導隋唐政治的關(guān)鍵人物。至宇文泰執(zhí)掌西魏大權(quán)時,又對出身武川軍鎮(zhèn)集團的將軍普遍賜姓,一些漢族將領和已改為漢姓的少數(shù)民族將領也被賜予“胡姓”。如后來的隋文帝楊堅,就被賜姓改名為“普六如堅”。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被賜姓“大野”,一直到隋初才恢復舊姓。而同屬武川軍鎮(zhèn)集團的李賢卻將自己的拓跋姓改為漢族的李姓,宣告自己是漢將李陵的后代。

這李賢和李遠、李穆兄弟三人及其后代。在西魏北周隋代三朝都是顯赫人物,僅李賢一門之中。就出了2個柱國,3位大將軍。7名開府,9位儀同開府,15個方伯,他們的子孫出將入相者無法統(tǒng)計,可謂“冠蓋交錯,劍佩陸離”。1982年底,在寧夏固原出土了李賢的夫妻合葬墓。其墓志說:

本姓李,漢將李陵之后。十世祖俟地歸。聰明仁智。有則哲之,鑒知魏圣帝齊圣廣淵,奄有天下。逎率諸國定扶戴之議。鑿石開路。南越陰山,竭手爪之功,成股肱之任。建國拓跋,因以為氏……

李賢死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距隋文帝581年下令讓已改姓胡姓的官員一律復歸原姓。尚有12年。李賢的妻子在本姓吳。被宇文泰賜姓“宇文”,碑文中仍稱她為“宇文氏”。卻不見李賢的鮮卑姓??梢?,在整個武川軍鎮(zhèn)集團鮮卑化的氛圍中。李賢自稱為漢將李陵之后。是得到當時人們的認可的。

據(jù)碑文交待,李賢的十世祖俟地歸,看到拓跋鮮卑人將成氣候,率領部族協(xié)助北魏開國,加入了鮮卑。這個“俟地歸”,在《周書》、《北史》、《隋書》、《新唐書》的許多人物傳記敘述祖先時都曾提到,屬于鮮卑宇文部。宇文部原是匈奴人,而且可能是匈奴中的“皂隸”。血統(tǒng)不那么純也不那么高貴。

還有一個北魏時的《劉玉墓志》,說墓主人的祖先是在漢代隨李陵一起留在匈奴的:“先人祖宗便習其俗。婚姻冠帶與之錯雜”,也是后來在拓跋鮮卑立國時加入了鮮卑。看來。確實有一部分鮮卑化的匈奴人自認為祖上與李陵有牽連。

故事并未就此結(jié)束。由于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曾被宇文泰賜予鮮卑姓。身世可疑,所以唐太宗修《氏族志》,規(guī)定隴西的李為天下李姓十三郡望之首后,一位叫法琳的和尚曾當面對唐太宗說,你們那個李。不是真正的隴西的李。而是代北的貴族、陰山名門拓跋迭(yan),鮮卑的拓跋迭后來都改姓李了。搞得唐太宗很難堪。(《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后來李唐皇室將自己的李姓與十六國時的西涼武昭王李嵩連結(jié)起來。并且上溯至西漢飛將軍李廣,為自己編造了一份來源于隴西李氏的完整的家庭檔案。隴西李正式成為李唐皇室的正宗。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以至于很少提自己家世的李白也自稱是李廣的二十五世孫。

唐中宗玄宗時黠嘎斯(吉爾吉斯)人又紛紛來到長安找唐朝皇帝認親戚來了。原來。黠嘎斯人進攻回鶻汗國時。在回鶻汗的牙帳中。發(fā)現(xiàn)了遠嫁回鶻的唐朝太和公主,友好的吉爾吉斯人派軍隊護送她回到長安。當時的黠嘎斯境內(nèi),并非都是“赤發(fā)綠睛”的中亞人種,據(jù)唐安西都護蓋嘉運的《西域記》和段成式《酉陽雜俎》等書記載,其國內(nèi)有許多“黑發(fā)黑睛者”。他們都自稱“都尉苗裔”、或言“漢將李陵及其兵眾之胤也”。現(xiàn)在唐朝皇帝認李廣為宗,作為李廣孫子李陵的后代。當然屬于唐朝皇帝的鐵桿親戚了。在一次歡迎黠嘎斯使團的盛大宴會上,唐中宗興奮地說:“爾國與我國同宗。非他蕃比……”痛快地認下了這門親戚。(參見《新唐書·回紇傳》)

誰能想到,李陵出了居延落戶草原,卻引出后世這么多認祖歸宗的故事。

據(jù)說在貝加爾湖畔。至今仍有被當?shù)厝朔Q之為“李陵廟”的遺跡。在宋元文人的著速中。戈壁草原地帶還有一些與李陵有關(guān)的望鄉(xiāng)嶺、望鄉(xiāng)臺、李陵臺之類的地名。傳說都是李陵登高遙望故鄉(xiāng)的地方。最著名的是今天內(nèi)蒙古正藍旗元上都附近的李陵臺。在元代文人詩中,還存有一些詩人在草原上憑吊李陵臺后的感慨之作。其中一位突厥人逎賢面對李陵臺睹物思人時吟道:

“嗚呼李將軍,力戰(zhàn)陷敵圍。豈不念鄉(xiāng)國,奮身或來歸。漢家少恩信,競使臣節(jié)虧。所愧在一死。永為來者悲。”(《李陵臺》)。

看來在草原上的人們中。李陵也一直是一個話題。李陵的故事也一直被演繹著。只是在他們的記憶和評說中。有著與中原人不太一樣的理解。

記得一位西方學者說過:歷史是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的一場永無休止的對話。在離開居延返回呼市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西漢歷史最輝煌的時代。李陵走出居延成了匈奴人的一員,幾百年后,李陵們的后裔又成為鮮卑人。隨著北方草原的歷史狂飆。又飄落回中原大地。這個時候,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輝煌的時代已現(xiàn)出曙光。而這個新時代的輝煌,多半得益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就像戈壁草原上的風。亙古不變地一直由北向南吹一樣。東亞大陸的北方民族,也一再越過陰山、跨過長城與中原民族發(fā)生沖突,每一次這樣的沖突,都給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內(nèi)容。沖突往往是痛苦的。但也是一種更深刻的交融,正是在這樣一種矛盾沖突的歷史運動中,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國家意識逐漸確立了,并且不斷升華。匈奴人的大部分,早已融入北方漢族之中,匈奴人以后的北方民族,也大多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面對這樣的歷史。千載之下的我們。是否仍有必要繼續(xù)揮舞道德的長鞭,去追問李陵當初的選擇呢?

[責任編輯任建]

猜你喜歡
李陵鮮卑漢武帝
《李陵變文》非正統(tǒng)英雄觀新探
奮不顧身
東方朔智答漢武帝
內(nèi)蒙古東北部地區(qū)早期鮮卑生計方式探討
樹為何名
陪你一起讀歷史(6) 漢武帝竟是“玄幻控”
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鮮卑興起的原因分析
鮮卑神話考實
古老的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