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柏克拉瓦爾品第·陶坦 洛蒂·陶坦 大 衛(wèi)
大衛(wèi)/譯
2008年11月26日,蓋塞卜和同伴在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總站大開殺戒后倉皇逃竄,遭遇警車追捕,同伴被擊斃,他中槍被俘,成為孟買恐怖襲擊案中惟一被活捉的恐怖分子?!稌r代周刊》得到了一份他的供詞拷貝。我們可以通過供詞洞悉蓋塞卜如何在一年之內從一個鄉(xiāng)下孩子轉變成殺人魔頭的經(jīng)歷,從而理解:為什么花樣年華的青年肝腦涂地加入伊斯蘭極端組織、和恐怖分子沆瀣一氣;為什么印巴有關克什米爾地區(qū)長達半個世紀的紛爭不僅是地區(qū)性、更是殃及全球安全的難題;為什么貧困國家的教育改革事業(yè)卻關乎發(fā)達國家的安危;為什么鏟除恐怖分子任重道遠……
品第小城:青年踏上恐怖之路
拉瓦爾品第(常被喚作“品第市”)地處巴基斯坦,雖少受財富之神眷顧,卻為疲憊不堪的鄉(xiāng)下人提供了閑適之地,為逃離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動蕩不安的邊境難民提供7避難之所。這里或許氣氛壓抑,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平頭百姓操勞無獲,但卻是人們通往漫漫致富之路的第一道階梯。
正是在品第市,參與造成數(shù)百人遇難的孟買恐怖襲擊、惟一被生擒的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米爾·蓋塞卜邁出了走向毀滅的第一步。2007年12月19日,蓋塞卜來到了滿是武器彈藥商鋪的品第市拉賈市場。那時,他既非宗教狂熱分子,也非暴虐成性之人,只不過是上百萬南亞普通窮苦青年的一員。他無意參加“圣戰(zhàn)”殉道以求去往天堂的捷徑,只因賺錢困難,想和朋友一起買點武器打家劫含。就這樣,他走進了由伊斯蘭極端組織“虔誠軍”(該組織被指控參與策劃了孟買恐怖襲擊)經(jīng)營的一家槍械店鋪,為了學習操作武器,報名參加了“虔誠軍”訓練營。從店里出來后,蓋塞卜被領進“虔誠軍”辦公室,經(jīng)過簡短面試,拿到了訓練營地址和路費。從此,蓋塞卜頭也不回地踏上了恐怖分子的不歸路。
礙于時局,“圣戰(zhàn)”組織轉入地下
20世紀90年代初,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很多戰(zhàn)士來自品第市)在阿富汗擊潰了前蘇聯(lián)侵略軍,一時聲名鵲起,眾口稱頌。1990年,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伊斯蘭信徒起兵反抗印度統(tǒng)治,“圣戰(zhàn)斗士”積極響應。當時的巴基斯坦軍界扶植“圣戰(zhàn)”組織,希冀以游擊戰(zhàn)爭擊垮自己在正面戰(zhàn)場未能打敗的宿敵印度。為了收復克什米爾,“圣戰(zhàn)”組織在巴基斯坦招兵買馬,設立訓練營。
但2001年“9.11”恐怖襲擊后,境況變了。在美國強烈要求下,巴基斯坦停止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01年12月13日,一股巴基斯坦武裝力量襲擊了印度國會,兩周后,美國將策劃發(fā)動襲擊的“虔誠軍”列入恐怖組織黑名單。巴前總統(tǒng)穆沙拉夫迫于國際壓力,宣布取締“虔誠軍”等5個巴軍方一直支持的“圣戰(zhàn)”組織。但這一舉動只是將“圣戰(zhàn)”組織迫入地下,“虔誠軍”的訓練營隨即轉入深山老林。在官方對待恐怖組織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下,“圣戰(zhàn)”組織的招募活動反而加強了。
“圣戰(zhàn)斗士”的形象
倘若蓋塞卜是個個性極端、被宗教狂熱分子所利用的精神變態(tài)狂,那一切也許更容易解釋。但事實上,現(xiàn)年21歲的蓋塞卜出身平凡,生長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個名叫法里德科特的小村,是一個典型的巴基斯坦男孩,并沒有強烈的宗教感情。蓋塞卜讀完小學,13歲時隨哥哥一起離開村子到拉合爾去工作。
法里德科特村離拉合爾市不遠,交通便利,用邊有工廠和良田,根本不是人們通常想象的恐怖主義滋生地應有的形象。但由于土地被控制在地主手中,村民生來便被因在下等階層。對于像蓋塞卜這樣的青年來講,參加“圣戰(zhàn)”是擺脫困境的最佳出路之一。正如巴基斯坦心理學家紹海爾·阿巴斯所言,發(fā)展中國家感性的年輕人熱衷于改變社會現(xiàn)狀,既然“圣戰(zhàn)”能幫助他們實現(xiàn)理想,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年輕人勢必追求出人頭地,而長期受“圣戰(zhàn)”思維熏陶的巴基斯坦社會更是默許了他們的選擇。阿巴斯認為,蓋塞卜符合典型的“圣戰(zhàn)斗士”形象。他通過對517名因在阿富汗反抗美軍而被拘禁的“圣戰(zhàn)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人們對恐怖分子傳統(tǒng)的認識不同——文盲、狂熱、接受過宗教學校的洗腦——這些人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大多是在政府開辦的學校接受的教育。宗教信仰并不是他們加入“圣戰(zhàn)”組織的原因。盡管“圣戰(zhàn)”之路險象環(huán)生,但加入“圣戰(zhàn)”能為人們提供在巴基斯坦社會得不到的改變自身階層的機遇,給予他們生存的目的和尊嚴。當?shù)卮迕窀嬖V記者說,在孟買襲擊之前,蓋塞卜曾回家探親,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沉著冷靜,胸懷志向。
集訓營內。接受“虔誠軍”“圣戰(zhàn)”教義
2005年,蓋塞卜跟父親吵了一架后離家出走,根據(jù)他的供詞,他被伊斯蘭蘇菲教團的一家機構收留。該教團信仰仁愛、慈善,反對“圣戰(zhàn)”。但好戰(zhàn)的瓦哈比教派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如日中天,普通老百姓多是文盲,瓦哈比派宣揚發(fā)動自殺性爆炸襲擊即可入天堂,老百姓也會信以為真。不管如何,在教人和平、仁愛的蘇菲教派機構的生活滿足不了蓋塞卜。兩年后,他來到品第市。按照“虔誠軍”辦公室指示,蓋塞卜來到拉合爾附近的“虔誠軍”訓練營。該訓練營成立于1987年,由三個“圣戰(zhàn)者”(其中一個曾是本·拉登的精神導師)創(chuàng)建,設施齊全,管理嚴格,極其注重宗教教育。學生們每天禱告6次,不準看電視、電影,不準收聽收音機。其中,只有小部分學生會被調遣參加軍事行動,大部分都致力于教義的學習。像這樣的瓦哈比學院在旁遮普省比比皆是。在缺乏政府監(jiān)控的情況下,類似的“圣戰(zhàn)”基礎設施遍地開花。村鎮(zhèn)墻上也寫著“對異教徒開展‘圣戰(zhàn),斷其頸、碎其骨”的宣傳標語。
在經(jīng)過最初的“圣戰(zhàn)”理論訓練后,蓋塞卜被派往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在那里他第一次握到了槍,開始學習各種武器的操作,包括AK-47、手榴彈、火箭筒、迫擊炮、沖鋒搶、手槍等。滅絕人性。孟買市內血腥屠戮
蓋塞卜被選入了執(zhí)行一次絕密行動的10人小組,進行特訓。2008年9月15日,他們第一次被告知行動目標——孟買,任務指令一于早上7時到11時、晚上7時到11時上下班高峰時期完成攻擊,之后綁架人質,將其帶到附近建筑物樓頂,組織將與當局和媒體聯(lián)系,談判釋放這些人質。其間,因為印度情報機構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孟買發(fā)出警告,警方加強了戒備,他們曾打算取消襲擊。直到去年11月,孟買的安全局勢變得十分放松。蓋塞卜一行偷偷從卡拉奇港口潛出,每人攜帶8顆手榴彈、一枝AK-47沖鋒槍、20個彈藥筒、兩本雜志以及一部電話。他們利用偷來的船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在離孟買7.5公里的地方成功登陸,徑直奔往孟買,兵分幾路,分別在維多利亞火車總站和泰姬·瑪哈酒店等地制追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
蓋塞卜二人在火車站射殺平民后倉皇撤離,劫持了一輛汽車漫無目的地逃竄,沿途掃射了兩家醫(yī)院和一個劇院門口的人群,在孟買的瑪麗娜區(qū)與追捕警察再度展開激烈搶戰(zhàn)。蓋塞卜的同伴被擊斃,蓋塞卜中槍被捕,成為孟買恐怖襲擊惟一被活捉的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