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之地”的奧秘
喉位于人體第四、五、六頸椎的前方,借韌帶上懸于舌骨,上接咽、下與氣管相連,由甲狀肌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軟骨、杓狀軟骨、韌帶及喉肌組成。喉腔中部有2對皺襞,又叫聲帶,兩側(cè)聲帶之間是聲門,說話、唱歌的聲音,就是它在氣流的振動下發(fā)出來的,這與口琴的簧片振動發(fā)聲的道理非常相似。
喉是人體的要塞,在軍事上常把交通要道的險要之處稱為“咽喉之地”,喉的部位特殊,在體內(nèi)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呼吸作用。軟骨是喉的支架,能保持喉腔的挺直和通暢,使進出的空氣能順利通過。此處組織疏松,一有炎癥,特別是白喉等傳染病,喉部容易發(fā)生水腫,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發(fā)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二是發(fā)音作用。在喉腔內(nèi)有聲帶,當我們發(fā)音時,喉部肌肉收縮,使聲帶拉緊,呼出的氣流沖擊聲帶,引起聲帶振動而發(fā)出聲音。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所以音調(diào)較低;成年女子聲帶短而窄,所以音調(diào)較高。在受冷或發(fā)音過度后,可引起喉炎,局部充血腫脹,出現(xiàn)聲音嘶啞。
三是保護作用。在吃東西時,喉對防止食物落入氣管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吞咽食物時,會厭軟骨蓋住喉的入口,使食物不會落入氣管,而只能進入食管。如果我們在飲食時不注意,一邊吃飯,一邊談笑叫喊,喉腔就會開放,此時食物有可能落人氣管引起嗆咳。如果異物太大,還可能阻塞氣管,發(fā)生吸氣困難,出現(xiàn)面唇青紫,兩肋脅部、心窩部及鎖骨上窩部凹陷,說明呼吸道阻塞,發(fā)生窒息,必須緊急手術(shù)。此外,一旦有灰塵和小的異物等東西進人喉部,喉還可通過咳嗽咯出分泌物,給予清除。
像樹一樣的氣管和支氣管
喉部的聲門以下就是氣管,氣管上通喉腔,下端分為左右支氣管,接著就越分越細,像細網(wǎng)一樣密布于整個肺部。
如果把支氣管灌滿造影劑在x光下攝片,就可以看到支氣管像一棵枝干茂密的樹,不過這樹是倒生的,樹干即氣管在上,樹枝即支氣管在下。樹是實心的,而氣管、支氣管樹卻是空心的,是把空氣送到肺內(nèi)的管道。氣管和支氣管上都長有“c”形軟骨環(huán),這些軟骨環(huán)能使氣管和支氣管不被壓扁,而一直保持張開的狀態(tài),以保證氣道通暢。
整個呼吸道的內(nèi)壁都是由粘膜覆蓋的。氣管、支氣管的粘膜上皮細胞上長著有成千上萬根細小的纖毛,這些纖毛會作波浪狀的擺動,把粘液和塵粒從肺內(nèi)推送到喉部,咳出體外。
另外,在粘膜里長有許多能分泌粘液的杯狀細胞和混合腺。這些粘液在氣管、支氣管壁上能夠粘著外來的塵埃、細菌、病毒等異物,并靠纖毛的擺動,逐步地由支氣管深處排出氣管之外。這就像一輛有自動化裝置的掃路車,一面灑水,一面將塵土和帶有病菌的粘液即痰液掃走。最后靠一股強大的氣流把它們排送出去,這就是咳嗽和咯痰。如果你吃的米飯進入氣管,就會有空氣自然從氣管內(nèi)沖出,把那些米飯咳出。兒童在吃東西或玩耍物品,如玻璃球、鈕扣、果核、硬幣等時若不慎將食品或異物吸入氣管造成異物阻塞不能咳出,應(yīng)爭分奪秒地迅速送往醫(y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