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是一個朋友講的。說是一個久居國外的人,因常去一家餐廳吃飯,便與餐廳的大廚熟識起來。有一天,大廚請他到家里做客,用親手烹調的美食招待。吃罷,大廚坐到了鋼琴前,手指起落間,流淌出嫻熟的琴聲——竟是肖邦的《夜曲》!
大廚演奏“鋼琴詩人”的作品也許并不完美,但是,很顯然,彈琴已經(jīng)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使他能夠在烹飪的工作后獲得享受。
我想,誰在彈肖邦?為何彈肖邦?這兩個問題也許更能考量一個群體對藝術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們學習鋼琴、彈奏肖邦的目的中總有揮之不去的“考級”,“加分”的影子,那么,音樂的“美”就會悄悄地從孩子們彈奏時的指縫中溜走,最后,我們就只能看到一個“技術派”的彈奏者在舞臺上進行著標準化的演奏。
“音樂之美”是用來享受的。我認為,當一個人對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具備了一定的感受力時,他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父母們能夠懷著“享受”的心態(tài)引領我們的孩子進入藝術之門,讓孩子對絢爛的藝術世界充滿向往,進而在濃厚的興趣之下“順帶”學幾樣樂器、畫幾幅山水,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是你,給了這個孩子一顆能夠感受幸福的心和一個豐富的人生,無論他以后從事什么工作,地位顯赫或是平凡普通,他都會因為“享受”的心態(tài)而幸福。
我很贊成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yǎng)他們對藝術的喜愛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這種能力一旦擁有,終身受益。而培養(yǎng)孩子對藝術的感受力,正如我們本期一位作者在談及自己的經(jīng)驗時所說,那就是讓孩子用耳朵去欣賞音樂,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用心去感受真與善。
當孩子真正喜歡上了音樂,那么,媽媽們,你們盡可以放心了,因為孩子自己的心會渴望聽到美妙的音樂,他們會自覺地去糾正錯誤的指法、不好的習慣,并且享受其中;他們會專注地彈著、聽著,而忘了周圍的紛擾……此時的音樂是從孩子的心里流淌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