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米
“人們,我愛你們,你們可要警惕啊!”
尤利烏斯·伏契克在《絞刑架下的報告》中寫下的這句最后遺言,曾以九十種語言走出捷克國界,成為全球正直、善良人們熟知的警句,在反對戰(zhàn)爭、呼吁和平與對敵斗爭的各種場合被反復(fù)引用。但是,這譯法尚有爭議。比較確切的譯法應(yīng)該是:
“人們,我愛你們,保持清醒吧!”
這是我的益友TOF(一位伏契克的景仰者)告訴我的。目前在歐洲的TOF利用繁忙工作的間隙,頻頻穿越國境鉆進布拉格的博物館、紀念館,在塵封的檔案和圖書中尋訪被歷史掩埋了的伏契克的蹤跡,并將其搜集所獲在第一時間傳遞給我。這些來自彼岸的信息,讓我不時轉(zhuǎn)換于驚愕、疑慮、困惑、惱怒、悲涼或欣慰興奮之中。
被全世界所有譯本譯成“人們,我愛你們,你們可要警惕啊!”的,是全書最后的一句。此句前的整段是:
……帷幕落下。鼓掌。觀眾們,回家睡覺去吧!
(刪節(jié)本從這里開始,上面的一大段全部被刪)
瞧,我的戲也快收場了。我已經(jīng)寫不完了。我無法知道它的結(jié)局。這已經(jīng)不是戲。這是生活。
生活里是沒有觀眾的。
幕揭開了。
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
(捷文原文Lidé,měl jsem vásrád. Bděte!)
為說清楚此處的誤譯(或者說有意“誤導(dǎo)”),得先說明:
《絞刑架下的報告》從1945年捷克初版到各國翻譯的,都不是全本,而是刪節(jié)本??偣矂h去全書的百分之二,譯成漢語約一千七百字。直到半個世紀后的1995年,才由托斯特(Torst)出版社出了完整本?,F(xiàn)在獲知:刪節(jié)此書是時任捷共中央總書記魯?shù)婪颉に固m斯基(1952年被以“反國家陰謀罪”處死,1968年平反)代表捷共中央下的指示。原因是認為某些章節(jié)和句子不符合理想的英雄形象或與當局宣傳口徑相悖。
緊貼上面所引“帷幕落下。觀眾們,回家睡覺去吧!”一段之前,就是連同此句一起被刪掉的最關(guān)鍵的一節(jié)(約一千二百字)。說的是伏契克去柏林受審前夕寫下的段落,敘述他經(jīng)過七周的沉默之后,為了保護獄外的同志能安全地繼續(xù)抗擊法西斯,決定改變作戰(zhàn)方式,開始“交代”,對蓋世太保演出了一場“高妙的戲”,有效地把敵人的視線引向了錯誤的方向(這段文字恢復(fù)之后,作品更飽滿,形象更立體,而且上下文有了銜接,那句突然出現(xiàn)的句子——“瞧,我的戲也快收場了”也有了來頭)。
據(jù)移民美國的捷克教授彼得·斯泰因納(Peter Steiner)分析:這里伏契克列了兩種人,一是要回家睡覺的劇院觀眾,一是實際生活中的警覺者(“生活里是沒有觀眾的”)。但“政治化妝師們”卻按照他們需要的另一種方式去利用伏契克的句子,不再是打瞌睡的和清醒的,而是要讓人們對帝國主義企圖威脅人類幸福的邪惡陰謀“保持警惕”。
恰巧,捷文Bděte是個多義詞,可解釋為:不睡、熬夜、守護、清醒、警覺、警惕。此處聯(lián)系上文看,譯為“清醒”,上下文更順理成章,更貼合作者原意。最后我跟《絞刑架下的報告》譯者徐偉珠女士商討,得到共識。
另外刪去的五百字散落各處,有的是認為有損于“英雄形象”,如:“那個看守我的蓋世太保爪牙……扔給我半支已點燃的香煙……我該接住它嗎?”有的則與當局后來的觀點相悖,如:“我曾因竭力維護蘇臺德地區(qū)德國人的自治權(quán)……而坐過牢?!庇械臉O力避開“德國”兩字,如:“……也沒有響徹柏林大街上那成千上萬的堅定步伐發(fā)出的雷鳴轟響聲”(此句前寫布拉格、此句后寫莫斯科的游行盛況)等等。
還有很搞笑的“張冠李戴”的例子,反映出當時的思維定勢:
比如:伏契克與難友約瑟夫·佩舍克結(jié)成了親密友誼,親切地稱他為“老爸爸”(有的譯本譯作“老爹”)?!秷蟾妗吩谝欢螌ΡO(jiān)獄里秘密慶?!拔逡弧惫?jié)的描寫中提到克里姆林宮時,竟把“老爸爸”改譯成“父親”并加注為:“父親-指斯大林同志”。只有徐偉珠的譯本是正確的,譯為:“九點整?,F(xiàn)在克里姆林宮的大鐘正敲響十點,紅場上開始檢閱了。老爹,我們也走起來吧!現(xiàn)在那里已唱起了《國際歌》,歌聲響徹全球的上空,讓我們牢房里也響起這歌聲吧?!绷硗獾淖g本一律誤譯為:“九點鐘??死锬妨謱m的大鐘正敲著十點,紅場上開始檢閱。父親,我們和你一道行進吧?!睘槭裁磿羞@種誤譯?我想,恐怕最早譯此書者深受“老大哥”的影響,把“老爹”、“克里姆林宮”這兩個詞并在一塊兒,就認為那老爹(老爸爸)一定是父親,父親則肯定就是“斯大林同志”啦,于是以訛傳訛,影響了后來的譯者。無獨有偶,伏契克報道蘇聯(lián)的集子《在明天已經(jīng)是昨天的土地上》翻譯到蘇聯(lián)、中國,書名變成了《在我們的明天已變成昨天的國家里》,悄悄地把蘇聯(lián)自身的發(fā)展擴大了,成了捷克(我們)的希望。這,極為類似曾盛行中國的那句響亮口號:“蘇聯(lián)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是上述那種思維定勢的產(chǎn)物,而且極可能是“老大哥”的妙筆生花。
如果說,上述把Bděte一詞的多義只歸于“警惕”的意思(不顧上下文讀起來突兀),還可以說是適應(yīng)當時國際大環(huán)境的需要,而刪除那些“不妥”的段落和句子,則完全是為了塑造一個更符合黨的標準的“完美英雄”模式,讓人膜拜,從而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言行。
在伏契克崇拜的高峰期,不僅授予他民族英雄的稱號,還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口號:“人人得以伏契克那樣的方式生活!熱愛他的祖國、黨和蘇聯(lián),做一個好人!”伏契克成了學(xué)生、士兵、記者和一切年輕人的榜樣,甚至讓他涉足體育界。
“我為歡樂而生,為歡樂而死”原本是伏契克可貴的樂觀主義精神,而被用來強調(diào)公民必須以“歡笑”面對一切困苦,否則意味著對社會主義喪失信心!借此力圖消滅私人領(lǐng)域里的差異性。以“伏契克”命名的學(xué)校、工廠、街道、公園、山峰、合唱團遍地開花。伏契克與古斯塔夫婦也被作為夫妻關(guān)系的楷模。伏契克的文章被作為評判事物的標準(實際上僅僅限于符合當局口徑的才是!比如他那篇《在共產(chǎn)主義旗幟下》經(jīng)過檢察官的刀斧,比德文版少了十分之一。德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nèi)西的名字也在他的文章中被刪除)。
當局利用伏契克排斥他黨。1946年第八次黨代會之前,宣傳伏契克首先是個愛國者,然后才是共產(chǎn)黨員。后來順序顛倒了過來。當年強調(diào)《絞刑架下的報告》不僅僅是給共產(chǎn)黨的,為秉承伏契克精神,紀念“共同的抵抗”,1946年5月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一周年還邀請了其他黨派共慶,可此后情況漸變,伏契克越來越被利用于提高捷克共產(chǎn)黨在抵抗運動中的作用,而對他黨抗擊納粹組織及其代表人物則被冷淡處置。
物極必反?!疤禊Z絨革命”之后,捷克人民群起反對極權(quán)制度的同時,也“恨”屋及烏地把這位昔日英雄反掉了。哈維爾說過:“極權(quán)制度的暴力是表面看不出的,務(wù)須生活在其中自己去體會?!弊鳛樗氖陙砩钣谶@個政權(quán)中的捷克人民產(chǎn)生這種激憤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各種懷疑、猜測有根據(jù)沒根據(jù)地一股腦兒砸向伏契克,雕像被拆毀,紀念館被封閉,攻擊《報告》是他人偽造的。1990年6月27日捷克公安刑偵部用筆跡學(xué)和化學(xué)分析方法作了鑒定,證實手稿與個別修改之處確系作者親筆后,又說《報告》的真實不等于事實的真實?!坝⑿邸痹缇团炎兞?捷共捏造伏契克形象只是為了奪取反納粹的功勞,進而控制全國人民。但至今又拿不出確鑿的證據(jù)證明這種種“莫須有”的罪名。
批判者還采取人身攻擊,說這位英雄只在年輕女性當中才有魅力。一位叫尼娜·尼古拉耶娃的俄羅斯女士的揭發(fā)(據(jù)稱這也可能是官方偽造出來的)很有趣,說伏契克是個冒險者,喜歡葡萄酒、女人們和盛大的節(jié)日,甚至跟“階級敵人”在一起。他曾經(jīng)迷上魔術(shù),經(jīng)常給朋友們表演云云——這不是在表揚伏契克嗎!至少在我們看來,這些恰恰表明他熱愛生活,樂觀隨和,善于與人相處,充滿人情味!這跟揚·德爾達的評價倒有些吻合。1956年我與德爾達(時任捷克作家協(xié)會主席)長談時,德爾達說:“伏契克是個普通的人。他愛生活,愛歌唱,愛女孩子們。他總是高高興興的,非常樂觀,精力充沛,又堅毅,又活躍。這在他的作品中都能看得出,但又極為普通。他頭上沒有神圣的光圈?!?/p>
尼古拉耶娃有一點說得沒錯:伏契克與卡雷爾·泰格、扎維什·卡朗德拉、斯坦尼斯拉夫·布丁、弗拉迪米爾·茨萊門蒂斯、拉迪斯拉夫·諾沃梅斯基等人(其中有記者、詩人、捷共要員)關(guān)系特別密切。可他們不是被殺于1950年代,就是失寵了。因而他們與伏契克的關(guān)系也不再被提起(這可不是伏契克之故)。這又從反面證明了伏契克不是一個“馬列主義老太太”那樣的角色!同時似乎也預(yù)示1948年后的政權(quán)很可能容納不了一個活的伏契克(古斯塔也曾表示過伏契克不會反對“布拉格之春”的,盡管1968年后她自己迫于壓力抨擊過這場改革)。
在甚囂塵上的“倒伏”聲中,仍有正直之士堅持自己的信仰。倫敦馬克思紀念館主管約翰·凱洛先生幾年前發(fā)表的萬余言演講長文中,公正評價了伏契克與納粹的艱苦斗爭和他的樂觀主義精神,說《報告》“是一本關(guān)于法西斯暴政最吸引人的、最富力量和最精確的研究報告”?!叭绻f伏契克已經(jīng)過時,需要反思的不是針對他的,而是針對我們自己的時代,這個犬儒主義和無視歷史成為天經(jīng)地義的時代?!薄爸灰職夂妥晕覡奚匀恢档米鹁?人們期望結(jié)束剝削和種族仇恨,并且愿意為之奮斗,那么對于尤利烏斯·伏契克的記憶不可能被徹底消除。”并說激勵伏契克寫下《報告》的動力,就是為了人類的未來。除了加注版外,2008年,捷克又重新出版了五百零二頁厚的《絞刑架下的報告》,附有包括一百六十七頁影印手稿在內(nèi)的大量珍貴圖片。
中國的情況很有些不同。當局沒有強迫閱讀伏契克,也未過分宣傳?!督g刑架下的報告》最早的中譯本是劉遼逸據(jù)俄譯本翻譯的、1948年2月由大連光華書店(三聯(lián)書店前身)初版,譯名為《絞索套著脖子時的報告》。1956年劉遼逸接受本人采訪時說,當年一經(jīng)譯介就很受中國讀者青睞。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2月,劉譯本由三聯(lián)書店重排出版后則在全國范圍內(nèi)激起巨大反響(自1951年到2006年,《報告》由三聯(lián)書店、中國青年、人民文學(xué)、漓江、浙江文藝、國際文化、中國戲劇、北京燕山等出版社出版了不少于不同譯者的九種中譯本)。這與其說得力于宣傳毋寧說出于作品本身的魅力。我就是在沒有任何聽聞之前,在中學(xué)閱覽室里驀見此書而對它“一見傾心”的——一下子抓住我的,是那種描述災(zāi)難與死亡又超越其上的歡樂精神和生命力量。后來書中《二六七號牢房》一節(jié)選入初中語文課本后,更是家喻戶曉。不幸“史無前例”掃除了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報告》也隨所有外國文學(xué)從中國讀者的視野里消失。這個歷史和文化的斷層造成了這樣一種情狀:對《報告》,三零后、四零后、五零后幾代稍具文化的中國人無人不曉,六零后了解的人不多了,七零后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八零后對此茫然的成了絕大多數(shù)?!抖咛柪畏俊芬膊恢裁丛虮怀殡x了教科書而排進了課外自讀課本。
當它在必讀課本之中時,產(chǎn)生了對這個年代來說堪稱“意外”的效果!——且慢,說“意外”之前得先說下面這幾句話:中國對伏契克和《報告》的冷漠,與當今捷克人的很不相同。捷克是緣于“天鵝絨革命”后對伏契克種種“莫須有”的罪名;中國除了極少圈內(nèi)人外,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知道那么回事,當然也就談不上受那些“質(zhì)疑”和“誹謗”的影響。中國人的冷漠不僅僅是對伏契克的,更根本的,是緣于那些純真的理想和信仰在十年浩劫中被顛覆,因而對“革命”“共產(chǎn)主義”等等這類曾充塞耳目的詞匯產(chǎn)生了“過敏”(或者反過來說是“麻木”)。幡然醒悟的一代人,在把《青春之歌》這類紅色經(jīng)典當作心靈拷問對象的同時,也就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那位遙遠的捷克英雄。拒絕,當然就不會去接觸對方因而也就無從了解其真實的心靈。我的兩位同齡好友就對我寫伏契克頗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英雄都是被體制為了政治目的而刻意打扮出來的,是虛假的。再說,窗戶突然打開以后,新空氣驟然涌進,提供給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以嶄新的閱讀空間,他們無暇他顧。這就是當下這個時代的文化心理氛圍。
而恰恰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意外”產(chǎn)生了:出現(xiàn)了新一代的伏契克景仰者。其中有醫(yī)生、科研人員、媒體人士、網(wǎng)絡(luò)寫手、大中學(xué)生……他們?nèi)徊皇恰氨唤虒?dǎo)”著去崇敬英雄的。在伏契克景仰者當中舉四人為例:兩位七零后,一是公務(wù)員一是醫(yī)師,兩位八零后,一是碩士一是博士后。前兩位是通過自由閱讀,后兩位是通過中學(xué)課本接觸《報告》的,都是被瞬間吸引而成為“鐵桿粉絲”。我提出這些實例是想說明:在中國,伏契克形象主要不是憑“樹典型”傳統(tǒng)自上而下大張旗鼓宣傳出來的,而是作品與作者自身的魅力使然!
幾位女性“伏友”問我:到底是什么使你深陷對伏契克的熱愛?我說:是他打動了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她們說:心底柔軟部分只有女性才有,怎么你男人也……我說:心靈柔軟處不是女人獨有的,它屬于任何人。最美好的東西就萌生于此、感受于此。整部《絞刑架下的報告》(含《獄中書簡》),除了為歷史做見證,為抵抗戰(zhàn)士樹紀念碑,就是伏契克的心靈獨白。
比如——
我愛生活,并且為它的美好而戰(zhàn)斗。我愛你們,人們,當你們也以同樣的愛回答我的時候,我是幸福的;當你們不了解我的時候,我是難過的。我得罪了誰,那么就請你們原諒吧;我使誰快樂過,那么請你們不要為我而悲哀吧。讓我的名字在任何人心里都不要喚起悲哀……如果眼淚能夠幫助你們洗掉心頭的憂愁,那么你們就哭一會兒吧,但不要憐憫我。我為歡樂而生,為歡樂而死,在我的墳?zāi)股习卜疟У陌茬鲀菏遣还摹?/p>
即使我們犧牲了,我們也將分享你們幸福的一小部分,因為我們?yōu)檫@幸福獻出了我們的生命。而這就使我們快樂,縱使和你們分別是悲哀的。
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奇特的命運。你知道我多么喜歡空間、陽光和風(fēng),多么愿意成為生活在它們中間的小鳥或灌木、浮云或流浪漢等等這一切的一部分。然而多年以來,我一直生活在地下,像樹根被注定的那樣——這些笨拙枯黃的樹根,在黑暗和腐朽的環(huán)境中,支持著地面上的生命之樹。那是它們的驕傲,也是我的。我毫無遺憾——什么也不悔恨。我努力完成任務(wù),并且甘心樂意。但是光明,光明卻是我所愛的。我愿意在光明里成長,長得挺直高大。(《獄中書簡》)
看著樹葉落掉,許多浪漫的幻想可能變成絕望。但這無傷于那棵樹。那是十分自然的,那是事實。冬天磨煉一個人正像它磨煉一棵樹。相信我,我的歡樂里沒有被奪去什么——任何一點什么。這歡樂存在我的心底里,并且每天用貝多芬的一個樂章同我講話。(《獄中書簡》)
只要你不存偏見,你能不被上述這些娓娓道來的語言觸動嗎?我在《〈絞刑架下的報告〉:一封寫給人類的家書》一文中曾說過:“它弘揚著英雄主義,卻讓人覺得是與親人在促膝談心!”“警句,珍珠般貫串在全書之中。但沒有須要大聲吼喊的英雄誓言……因為蘊涵著真情,只須輕輕言說,其力量卻遠勝于空洞口號的狂吼!”
心靈的柔軟并非靈魂的脆弱。相反,是力量之源??邓固苟 の髅芍Z夫在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前線寫給妻子的詩篇《等待著我吧》,不正是因為打動了人類心靈柔軟部分而膾炙人口、傳遍烽火戰(zhàn)壕,鼓舞了萬千紅軍的士氣,以抗擊納粹嗎?
“唉,老爹,我是多么想再看一次日出啊!”
這是《絞刑架下的報告》中伏契克的一句頗為憂傷的感嘆。此言前面他這樣描寫二百六十七號牢房:“我們的牢房是朝北的。只有偶爾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才能見到幾回落日?!边@感嘆夠柔性的了,一點沒有“老子把牢底坐穿”的英雄氣概。但,恰恰是這聲純屬關(guān)乎個體生命的極為普通的感嘆,異常真切、自然地透發(fā)出了對生之渴望。傳遞給我們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充滿柔情和詩意而毫無怯懦!
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之際,我所在城市文化圈的幾位朋友商量著是否重演《尤利烏斯·伏契克》話劇以紀念這個偉大日子。一位話劇工作者突然用他那男中音深沉地向我朗誦出一句:“唉,老爹,我是多么想再看一次日出啊!”我的心弦為之撥動。難怪互聯(lián)網(wǎng)“伏契克吧”曾請“伏友”們提供自己最喜歡的伏契克語錄時,一位中學(xué)生選出的居然就是這句尋常又尋常的:“唉,老爹,我是多么想再看一次日出啊!”
《絞刑架下的報告》滲透著人類相通的溫馨的人性和人情,讀來讓人異常親切。這是伏契克其人其作品的一個不同凡響的特點。把他與我輩常見的“英雄模式”拉開了距離,這是特別可貴的。“伏契克吧”年輕的創(chuàng)始人道隱無名說:伏契克不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可敬卻不可近、只能讓你頂禮膜拜的英雄,他是個平實可親的人。
早年家庭閑談時,我的弟弟兼摯友(也是個伏契克崇拜者)對我說:伏契克是個凡人,太可愛了。你看他受審去的路上還去客觀地品評女人的腿,如能遇上九雙漂亮的,預(yù)示這次能活著回來!這是當事人在命運難握、前途未卜境況下的一種自我調(diào)侃,一種對生死的幽默灑脫態(tài)度,也是一種對美的欣賞。我們的作家就不會也不敢這樣描寫,只有“一本正經(jīng)”才算“英雄”嘛!后來我了解了另一個歷史細節(jié):上世紀二十年代周恩來在巴黎街頭贊嘆法國女郎“迷人”,受到蔡和森的嚴肅指責,說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的目光必須永遠盯住工人階級所受的苦難和剝削,不應(yīng)該被女人的漂亮所吸引云云。往后每每讀到《報告》中這一段,兩相對照,不禁啞然!
我們這些熱衷于《絞刑架下的報告》和伏契克的不同年齡不同行業(yè)的讀者,在世界風(fēng)云變幻之中關(guān)注著相關(guān)的信息。在探尋真相的路上,我問TOF:你會后悔嗎?TOF回答:“我想我們更重要的是認同一種精神,如果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者,不是像我們一開始想象的那樣,認同這種精神也沒有錯,沒有啥需要后悔的?!蔽冶硎举澩7蹩说淖髌穯酒鹆宋覀冃闹凶蠲篮玫那楦?這本身就是一樁美好的事。即使最后證實那些“質(zhì)疑”和“誹謗”全是事實,也將無損于我們心靈儲存的這份美好。退十萬步說,就算《報告》純屬虛構(gòu),能產(chǎn)生如此魅力不證明這是一部好“小說”嗎!何況,迄今為止,那些呆于捷克本土或流亡在外的嚴謹?shù)臍v史學(xué)家和別有用心者,都沒有拿出可靠的證據(jù)證明他們的猜測和論斷。伏契克在《報告》中誠懇、明確地陳詞:“他們(指蓋世太?!鬃?不是對我的交代寄予很大希望嗎,那我來‘交代好啦。至于怎樣交代的,你們會在我交代的檔案材料中找到。”但這些檔案材料一直沒有公布,它們應(yīng)該是可以用來作為打倒伏契克的鐵證的呀!
盡管歷史的變幻制造著重重迷霧,我們對美好的信仰卻始終不渝。在紛紜世事的嚷嚷聲中,希望全世界所有正直、具有良知的人士,冷靜地聆聽尤利烏斯·伏契克那最后的親切提示:
“人們,我愛你們,保持清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