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清
存錢就能致富
在平時的咨詢講座里,我最怕碰到的,就是追著我問“我該怎么發(fā)財”的人。
當然,他們的問法不會這么露骨。他們多半會說“我該怎么成功”,或是“我總是忍不住花錢,怎么辦”,要不就是“我還年輕,錢卻總是不夠用,我要是用父母的錢,是不是太過分了”?
面對這些人,我都說:存錢吧,把你沖動時要花的錢都存起來。
盡管這世界上有無數(shù)人都因為金融證券市場而獲益,但我還是要說,最簡單、最省心的致富方式,還是存錢。
現(xiàn)在城市的發(fā)展趨勢是,中產(chǎn)階級(或者說,比較富的無產(chǎn)階級)在不知不覺中壯大起來。這需要歸功于我們的父母,他們省吃儉用,從有限的工資里存出了一筆錢。這筆錢可能有種種名目:給孩子念書的、給孩子娶媳婦的、給孩子的孩子念書的……但不管怎么說,似乎擠一擠,總還是能擠出些錢來。
相比之下,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做得就不夠好。這可能也同社會所給予的機會有關(guān)吧:越是年輕人就越得不到出頭的機會,重要的肥差崗位似乎總被那些腦滿腸肥的中年人所把持,年輕人就是受苦辛勞還一貧如洗的命。
不過除此以外呢,在消費方式上,年輕人有沒有什么可思進取之處?
那些身邊總帶著一大筆現(xiàn)金的人其實是貧窮的——至少從將來的發(fā)展看起來,他們花掉的錢要大于那些不帶錢的人。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們的心里總有種沖動,要把能看到的東西都消費掉。而沒錢可花的窘苦,其實更多是一種現(xiàn)狀,而不會讓人有太大的懊惱?!叭怂懒?錢沒花完”和“人還活著,錢卻花光了”,不僅僅是趙本山與小沈陽的幽默,其實也是一個關(guān)于消費的羅圈悖論。而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小沈陽說得更對一些:“錢沒花完”時是懊惱,“錢花光了”是遺憾。
所以這就是史上曾經(jīng)最成功的儲蓄技巧:把錢藏起來,讓自己覺得像個窮人。窮人才會把所有的家當都放在身上,富人都喜歡把錢藏起來,告訴自己其實自己很窮。這樣做,我們小小地愚弄了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讓它覺得好像沒有太多多余的錢可供消費。
不過金融機構(gòu)也是很狡猾的,所以他們發(fā)明出了信用卡這種東西。憑借著“黑名單”,他們成功地讓那條“最成功的儲蓄技巧”變成了“曾經(jīng)”。信用卡的風險就在于,當人們采用信用卡支付時,感覺到交出去的并不是什么特別有價值的東西,至少價值要比同等數(shù)量的現(xiàn)金少得多。
對付信用卡陷阱的防衛(wèi)機制也很快就建立出來。那些聰明的人會說服自己,花信用卡也是在花錢。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存錢,只是把取錢的環(huán)節(jié)弄得比較麻煩。通過這種人為地給銀行中轉(zhuǎn)造困難,使得信用卡消費時可以多兩分理智。
社會保險是一種存錢。理論上來說,它是一種機制,掙得越多,存得就越多,將來得到的也就越多。
置辦東西也是存錢。一個沒多少存款,但是卻有整套家具的人,其財產(chǎn)狀況怎么說也不會太糟糕。這點上,人們和倉鼠有著同樣的習性,都能攢起東西以避免破產(chǎn)。
致富的秘訣
所以發(fā)現(xiàn)了嗎?致富的秘訣就在其中。當人們有了錢以后,要先存起來一部分,然后再考慮其他需要。只要存的錢數(shù)固定,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夠保持收支平衡的。但如果把這順序倒過來,把買東西剩下的錢再拿來存的話,結(jié)果往往是根本無錢可存。
很可笑的結(jié)論,不是嗎?同樣一筆錢,為什么存錢的順序不同,最終的結(jié)果就不同呢?
其實,這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存錢心理”在起作用。我們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所以就會花掉能看到的每一分錢。不過人心理的彈性也很大,所以不用擔心,就算收入比以前少了,人也能活得很開心。
苦日子過一段時間以后,漸漸就會苦盡甘來。不管因為什么原因,當人們掙的比以前多一些時,適當?shù)卦黾印安亍卞X的數(shù)量。如果趕上什么升職加薪的好事,那么自可以把多得的那部分錢繼續(xù)“藏”起來。雖然我們會在心里覺得很難受,感覺好像付出完全沒有被肯定似的,但沒過多久就會漸漸習慣這個新的“藏”錢比例,然后用和以前一樣的錢,過上心理質(zhì)量更好的日子。
存錢,其實是最簡單的理財手段,是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我相信很多人在資本市場里賺了一大筆,但要注意,就像政府常說的“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股市和基金并不是投一得十的聚寶盆。要想從中贏利,必要的知識和熱情都是必需的。如果不具備這些知識,又不想讓自己在其中擔驚受怕,那么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可以幫助那些剛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過上雖然保守卻內(nèi)心輕松的生活。
以前有個故事,說有兄弟二人,在分家的時候因為爭奪一塊寫著“勤儉”的牌匾而大吵起來。最后,兄弟二人決定把匾鋸開。哥哥拿到了“勤”字,弟弟拿到了“儉”字,然而兩人卻誰也沒有賺到錢。哥哥拼命地干活,花錢卻大手大腳;弟弟省吃儉用,卻不思進取。最后,兩個人在鄉(xiāng)親父老的勸說下又重歸于好,他們生活既勤又儉,不久,日子就過得非常好。
男耕女織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下,這或許是持家之道。但隨著新時代、新觀念的來臨,怎么又能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既能買漂亮西裝,又不用為此吃糠咽菜?普通人的致富之道,不在于比一般人掙得多多少(畢竟我們自己就是一般人),而在于欺騙我們的“花錢本能”,把錢“藏”起來。那些百萬富翁們,并非都是住在高檔別墅區(qū)里,換跑車如同換襪子一般。說不定,這樣存下去,將來你的鄰居會說:看,那是我隔壁的百萬富翁。
圖/魏克 編輯/蘆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