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磐
城市猶如夢境:凡可以想象的東西都可以夢見,但是,即使最離奇的夢境也只不過是一幅謎畫。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有些城市它真實的存在,你卻很難看見。它偶爾回溯,追尋古老的文明;偶爾順流,來到現(xiàn)實的邊緣。海市蜃樓般出現(xiàn),以隱沒的姿態(tài)飄蕩在歷史的河流中,與你遙遙相見。
翻開手中那本在探險者之間流轉(zhuǎn)的旅行手記,暗紅色粗線勾勒出一條去往南疆古城的線路,結(jié)隊而行的同伴都選擇沉默相對。大家都明白它將是一次充滿汗水和危險的真實跋涉之旅。從昭蘇縣夏特溫泉開始徒步。耗時8天的旅程如同80年的光陰,雪峰幽谷、冰川河流屢泛殺機。當雙腳踏上拜城的土地時,大家都仿似來到傳說中位于列疊河彼岸的無限之野——極樂凈土,幸福之地。
戈壁荒漠的古老法印
拜城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的山間盆地、渭干河上游流域。四周群山環(huán)抱,使得拜城成為戈壁荒漠中的一抹新綠。這里是中國美利奴新疆型細毛羊基地,享有“中國細羊毛之鄉(xiāng)”的美稱。拜城的美,并不局限于縣城的方塊,不能端著閏秀式的行走姿勢,戰(zhàn)線悠長使得我們必須快馬加鞭,策馬奔騰。這樣的旅途讓人能夠揮灑出一種豪邁與狂野來。
來到位于卻勒塔格山半山腰處的克孜爾明屋時,我被深深震撼了。素黑幽亮的鳩摩羅什塑像孤寂地靜坐在石壘上,面色沉靜平和,智慧與佛法的光輝閃現(xiàn)眉宇之間。他S定是在沉思這片土地的過往與未來。
克孜爾明屋也就是克孜爾千佛洞。在古代,西域民族將千佛洞稱為“明屋”,也許他們認為這里就是光明的住宅,智慧的源頭??俗螤柷Х鸲磁c龍門、敦煌、云岡石窟并列為中國四大佛教石窟,據(jù)說開鑿于公元3世紀。
走進洞窯,仿佛來到書中的“大雷音寺”。經(jīng)過千年風霜的壁畫,在第一縷陽光的照耀下,竟如同活轉(zhuǎn)一般。菩薩、伎樂、比丘、供養(yǎng)人從陽光中攝取一絲靈性,身體掙脫開石壁的束縛,就要如煙升騰。腳踏蓮花、身披瓔珞、頭戴花冠,姿態(tài)不一,神色萬千……管蕭、琵琶、箜篌、金鈴、玉鐲驟然響起,仙樂飄飄,梵語心經(jīng)道出喜怒哀樂、人世無常。
霧雨當空飛彩虹
如果說新疆是地毯的發(fā)源地,那么拜城的“帕拉孜”就是地毯的祖先。曾經(jīng)地毯和絲綢隨著絲綢之路遠行至歐洲和羅馬,讓整個羅馬帝國為之瘋狂,貴族名流無不為之傾倒?!芭晾巍笔侵鲖D們勤勞的標志,是姑娘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也是無數(shù)孩子的游樂場。它就像童話故事中的魔毯,飛進千家萬戶,承載數(shù)不清的悲歡離合、歷史變遷。
我們來到距離拜城縣城100多公里的黑英山鄉(xiāng)明布拉克村時,天空被厚厚的云遮得一絲不透,灰黑的土路坎坷不平,蜿蜒消失在眼睛觸不到的遠方。道路兩旁筆直的白楊樹靜靜守衛(wèi)著千百年的寧靜,低矮的平房被歲月鍍上一抹歷史的暗紋。院子里一群咯咯亂飛的母雞,土狗在矮墩的籬笆墻上耷拉著腦袋汪汪直叫,幾個聚在路口聊天的老人詫異地看著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
跟著當?shù)匾晃慌笥眩谝粭l小巷子里偶遇正要出門的帕依旦木·牙庫甫,她的笑很親切。我們表明來意,想看她織“帕拉孜”,她欣然同意,帶領我們折返回家。在院子的柴堆里隨意抽出幾根木棒,往地上一支,簡易的紡機就搭成了。當我們看慣了現(xiàn)代社會高速復雜的生產(chǎn)線后,這樣的設備簡陋得不可思議。但是當帕依旦木從里屋取出顏色艷麗的各色羊毛線固定在紡機兩端時,我們明白了能讓天空出現(xiàn)彩虹的或許是那雙靈巧的手。帕依旦木手里的“克立奇”(梭子)不斷穿梭于光影之間,一條彩虹從紡機后面源源流瀉而出,吱呀的紡機聲如同一位滄桑的老者講述著不老的故事。
資料記載3800年前的“樓蘭姑娘”在出土時,身穿一件用簡單的平紋組織法織成的簡陋毛織物,這就是最初的“帕拉孜”。按照不同的規(guī)格、大小、使用要求,“帕拉孜”可以縫制成衣服、地毯、口袋、褡褳、墻圍子和炕圍子等美觀又實用的物什。
彩虹“帕拉孜”的魅力隱藏于那些斑斕絢麗的五彩毛線之中。在這樣的原始生態(tài)村子里,染料一般是用植物和礦物制作。植物染料主要取自黑英山境內(nèi)的山林中,沙棘樹根、野山花、鮮核桃綠皮、石榴皮、奧依丹根等植物都是他們的顏料原材料。染料礦石藏在大山深處,以前要做“帕拉孜”,頊得自己上山采礦石,如今在巴扎上,就有專門賣天然礦石染料的攤子,
洗染上色是個考究的工序,按照明布拉克村人的習俗,要先將原料浸泡,同時要在染料鍋里放適量的鹽水,加熱、攪拌,為的是讓染料氳散開的顏色均勻純正。等到水熱時,將原線鋪展開放進去,翻攪浸染。最后將染好色的毛線撈出、懸掛、晾曬。經(jīng)過太陽固色,這些染色的毛線不易褪色,歷經(jīng)百年,依舊明艷奪目。
然而跨過千年的時間走廊,曾經(jīng)的繁華景象,今夕早已不復存在,時代不斷進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批量生產(chǎn)的現(xiàn)代紡織產(chǎn)品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購買古樸、原生態(tài)的“帕拉孜”漸漸被冷落,深藏于偏遠閉塞的小村子里。當現(xiàn)代文明洗禮、淘汰一批又一批“流行物”之時,“帕拉孜”始終如舊,就像沉沉睡去的孩子,等待一個新黎明的到來。
聽說“帕拉孜”已被列入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目錄,現(xiàn)在縣里非常重視,開辦了一個職業(yè)培訓班,專門培養(yǎng)新一代“帕孜拉”紡織、染色技術接班人。我欣喜地前去參觀,美麗的新疆姑娘們正忙著手里的活兒,我問她們可否賣我一匹?姑娘們笑笑后抱歉地告訴我,這些都是被別人定了的。
巴扎的鄉(xiāng)土風情
為了買到一匹“帕拉孜”帶回家,我決定去拜城的巴扎集市上碰碰運氣。拜城的巴扎有別于其他地方的集市,它更像是拜城鄉(xiāng)民將自家的收納籃子搬出來,來了個集體晾曬,擺出來的每一件東西都是他們自家出產(chǎn)的。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工業(yè)的痕跡,帶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一座大橋兩旁,地攤一個接一個,人流擁堵,熱鬧非凡。古樸而特別的商品錯落擺放著,前面一排擺著陶土花盆,隨性而制,既沒有很精準的尺寸,也沒有明麗繁復的花飾,樸實得就像從很多年前的土窯里翻找出來的。緊挨著陶土花盆的是一只只精致的銅壺,壺身被打磨得細膩亮澤,壺蓋和把手都雕有繁復的紋飾。地攤上還有許多認不出材質(zhì)和用途的商品,那像石頭一樣的東西竟然是攤主自己制作的土肥皂。最神奇的是還有用鹽制作的碗。鹽碗是拜城吐孜貝希村的古老特產(chǎn)。鹽碗的制作技藝也入選了自治區(qū)的“非遺”目錄。
在街角轉(zhuǎn)彎的地方,擺放著一輛手推架子車,上面擺放著裝置酸奶的大桶和蓋著青花布的摞碗。當?shù)嘏笥颜f,這是拜城著名的“拔絲酸奶”。我本不喜歡喝酸奶,卻因這名字來了興趣,想看看酸奶是如何拔絲的?老板很親切,嫻熟地揭開桶蓋,用木勺攪動著里面的酸奶,然后緩緩提起來,只見一根酸奶絲牽連而起,感覺很像小時候吃過的“絞絞糖”。老板繼續(xù)提高木勺,酸奶絲被拉扯得越來越細,在風的作用下,竟被吹成了一個大大的半括弧,我由衷稱奇,這般有彈性的酸奶不試一下實在可惜。吃上一口,質(zhì)地鮮嫩爽滑,像果凍一般還在口里顫悠悠地抖動,氣味醇香濃郁,非??煽?。
在巴扎的一個角落里,看見一個老婆婆的攤子里掛著一匹“帕拉孜”,我興奮不已地將這匹“帕拉孜”收入囊中。如今,我的客廳因為鋪了這匹“帕拉孜”而別具風情,就如同一道彩虹掛天邊那么令人驚喜愉悅。
從拜城歸來很久了,然而我一直沒從拜城的夢境中醒過來。